文 | 米粒妈

还记得饰演安陵容的陶昕然吗?

戏里,安陵容总是自卑敏感,提起家里的母亲就会落泪,后来也有不少人将她的性格形成归咎于原生家庭。

但米粒妈怎么也没想到,现实中陶昕然的童年,竟然和安陵容一样“不幸”。

最近,陶昕然和妈妈一起上了《是女儿是妈妈》这档综艺,本该母女温情对视、互相拥抱的环节,到了她们母女这里,完全是另一个画风。

节目组提了一个问题:“小时候挨过揍吗?”

短短几个字,陶昕然就开始掉眼泪,即便她努力在镜头前保持微笑,泪水还是控制不住地往外涌。

她看了眼妈妈,用略带玩笑的口吻回答道:“挺多的。”

时隔多年,对于已经39岁的陶昕然来说,身体上的疼痛或许已经淡忘,但心理上的伤痛一刻也没有消失。

谨小慎微的安陵容,在此刻和陶昕然仿佛融为了一体,不只是因为童年挨打的经历,更是因为妈妈无比强势的教育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压,源于虚荣

陶昕然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因为教过的孩子太多,难免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比较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陶昕然不可避免地和大多数教师子女一样,被母亲以极其苛刻的标准要求。

有一次,陶昕然考了98分,可回到家没有得到表扬,反而被妈妈狠揍一顿。

理由说出来,米粒妈都不敢相信。

陶跃娣认为,如果那两分是因为知识点没有学会丢掉的,自己可以教她,但因为粗心丢掉的,就不应该,所以必须要让她长记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什么逻辑啊,难道大人工作出错也必须被打一顿好长记性吗?

这种打压教育之下,米粒妈真的很难想象,那个本因为98分而高高兴兴的陶昕然,当时到底有多么委屈和难过。

如果说,这一次打孩子是为了惩罚她的粗心,还有一次则是任谁都觉得离谱的程度。

陶昕然有次考试考了第四名,相比以前有了进步,又一次开心地跑回家跟妈妈分享,结果又被揍了一顿。

原因竟然是,妈妈想煞煞她的威风。

才第四名就不得了了,前面还有三个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这里,米粒妈已经不能用“无语”来形容她的教育方式了,可是在身为母亲的她看来,自己不过是“简单粗暴”罢了。

所以,陶昕然小时候经常会因为没能达到妈妈的要求而挨打,竹条抽屁股时,被疼哭的她甚至连掉眼泪的资格都没有。

别说在陶昕然眼里,童年是“魔鬼训练营”,就是在成年人看来,这也根本不是教育,而是折磨。

时至今日,陶跃娣也终于开始反思,自己当初对女儿的高要求,一部分的确是出自于自己的虚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的孩子就应该在班上是前几名,孩子考不过别人,自己就脸上无光。

原来,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

或许孩子天生就能感知父母的心思,陶昕然即便不得不努力学习,但在她心里,也明白妈妈做的一切不是完全出于爱意。

所以她一直试图和母亲对抗,简而言之,就是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

直到陶昕然凭借《甄嬛传》中的安陵容一角走红,她才终于证明了自己是对的。

所以当亲戚朋友纷纷向妈妈取经如何教育孩子时,陶昕然终于对妈妈说出了自己心里憋了十几年的那句话: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因为我自己,不是因为你教育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也就此在妈妈心里留下了烙印,让她总是伤心,但陶昕然并没有觉得高兴,反而陷入了无尽的悔恨之中。

仔细回想这场母女之间的争夺战,似乎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米粒妈之前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表妹高考620分被舅妈要求复读。

原因是表妹之前估分670分,舅妈以为稳了就开始四处宣扬,自家孩子重点大学随便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当分数下来,舅妈发现表妹只能去个普通大学,让她吹的牛都变成了泡影,说什么也要让表妹复读。

理由是:丢面子。

不管别人怎么劝,舅妈都不为所动,一心想让女儿明年给自己长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想想,这位舅妈和陶昕然的妈妈不就是同样的虚荣心吗?

其实,让米粒妈感到最遗憾的,不是父母的比较和对孩子的打压,而是这种举动会在孩子眼中演变成“你根本不爱我”。

于是孩子开启防御模式,时刻准备反击,甚至一生都难以改变这种影响带来的阴影。

这样在心里和父母交战无数次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幸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变,从自己开始

童年教育的伤痛,在陶昕然身上留下了疤痕,但她没有让这种伤痛延续下去。

节目里有这样一件小事,陶昕然的女儿何陶因为画画认真,得到了一个可以去超市挑选礼物的奖励。

可是当祖孙三人来到超市后,何陶有点挑花眼了,想要多看看再确定选什么。

这时候,姥姥又急着回去做饭,于是不停催促外孙女,当何陶想要去前边再看看,姥姥一把拉住了她:

“别看了,我都看不上这个,回家回家,今天先不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何陶犹疑地看向妈妈,陶昕然给了女儿一个安心的眼神,认真地告诉她:

“你喜欢最重要,何陶。”

然而故事接下来的走向,已经与何陶无关了。

姥姥随口接了一句“喜欢也明天再弄”,何陶见状,也不再坚持,而是懂事地说“那我们去网上买”。

看到女儿的妥协,陶昕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再次询问女儿的看法:

“不是,这里要是有你喜欢的,我觉得也没有问题。”

一旁的姥姥看到母女俩的慢性子,实在收不住脾气,急吼吼地告诉何陶,抓紧点,喜欢的就拿,往购物车上放就完了。

一旁看到妈妈如此催促的陶昕然,终于开始反抗:“不是这样的妈妈,你不要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出来,陶昕然和妈妈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姥姥只是想完成大人的承诺,可陶昕然在意的是,给女儿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昕然主动截断了自己曾经在教育上承受的紧张感和压迫感,给女儿一个松弛的成长氛围。

能够努力对抗原生家庭的代际传递,成功完成课题分离,这是一件多么值得敬佩的事啊。

也难怪网友说,陶昕然是把女儿当作小时候的自己,重新养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第一次成为母亲的她,可以尊重女儿的想法和个性,并且帮她屏蔽不必要的压力。

就拿回家包饺子这件事来说,何陶想用水果做馅料,于是陶昕然就让女儿包了榴莲馅和草莓馅的饺子。

妈妈觉得陶昕然是在纵容孩子,因为在她眼中,就不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以后遭遇挫折才不会心理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陶昕然直接打断妈妈,坚决不让女儿吃这种不必要的苦。

她不会用“拔尖儿”要求女儿,还会告诉女儿想哭就哭,更重视女儿的每一个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动之外,米粒妈也发现,她积极回应女儿的每一个需求,反抗妈妈对女儿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和妈妈之间温柔的对抗。

今天的你做得不对,那我小时候你就对了吗?

所以,对女儿何陶的松弛教育,又何尝不是陶昕然对小时候自己的一种救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愈,在羁绊之间

看到陶昕然妈妈的教育方式,很多人都觉得难以原谅,也不理解为什么母女两人现在还能和平相处。

“和解”两个字,好像对母女这种不一般的亲密关系来说,很难,却又很简单。

陶昕然做了一段时间全职妈妈后,想要重新开始拍戏,能让自己放心带孩子的人,想来想去也只有妈妈。

因为陶昕然的需要,妈妈放弃了自己环游中国旅行摄影的计划,独自来到北京帮她照顾孩子。

这一照顾,就是好几年。

节目里有一个场景特别动人。

妈妈觉得颈椎不舒服,让陶昕然帮忙刮痧,可是她刮着刮着就红了眼眶,怕妈妈看见自己的眼泪,直接转身躲到了卫生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为别的,因为在那一刻她突然真切感受到,妈妈累了

同时,陶昕然也意识到,已经有了白发的妈妈,心脏装过4枚支架的妈妈,还要被迫住在北京,放弃缤纷多彩的退休生活,每天操劳不停,只是为了帮自己分担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陶昕然所说,那一瞬间的情绪真的很复杂,有愧疚、感动、感谢,也许还夹杂着一丝原谅。

可是当陶昕然问起妈妈关于这件事的看法,妈妈却微笑着轻飘飘地说:

“我喜欢北京,因为北京有我最牵挂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些激烈的对抗之外,米粒妈从陶昕然母女身上看到一种独属于母女之间的羁绊。

中国式母女关系,就是彼此之间有伤害,同时也有温情,让人无法决心甩开,又贪恋温暖。

其实,节目里的其他几对母女也同样如此。

王珞丹的妈妈,会把已经40岁的女儿当公主,为女儿过生日的时候,不仅要做一大桌子菜,还会提前准备可爱的蛋糕和公主头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用心的爱,没有哪个孩子不想拥有。

但同时,妈妈也会有让王珞丹感到不适的地方。

在生日许愿时,她会不厌其烦地催婚,哪怕女儿不喜欢,也要一再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女儿的家里,她有时也会没有边界感。

王珞丹觉得家里虽然看起来乱,但知道东西的位置,可妈妈一来,就要开始收拾,哪怕女儿再三强调,也坚决不改。

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节目中的妈妈在女儿长大后,也开始了反思。

陶昕然妈妈意识到自己曾经因为虚荣才打压孩子,王珞丹妈妈也明白,母女之间也要有边界感。

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对已经长大女儿的“情感交代”,所以和解往往只在一个瞬间。

当陶昕然也成为妈妈,面临家庭和工作的两难抉择,她感谢母亲,也开始理解母亲。

毕竟那时候的妈妈,所接受的教育和外界的条件与现在完全不同,光是看妈妈的名字“陶跃娣”,似乎就能理解她要强性格的来由。

而且陶跃娣24岁就养育了她,而她32岁才生下女儿,阅历不同,思维也不相同。

就像陶昕然说的那样,如果让她在24岁养育一个孩子,她不见得会比妈妈做得好。

或许,当时的陶跃娣已经努力做到最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现在的陶昕然,不再用尖锐的话反驳母亲,而是在女儿的教育方式上不妥协。

她学会了温柔地对抗,这是情感上的补偿,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

能够对妈妈说出自己的不满和委屈,就已经是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跃娣说,现在的自己并不是觉得自己错了,而是不想和女儿争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粒妈倒觉得,这更像是母女战争到最后,败局已定的一方为自己挽回尊严的说法。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母亲或许会渐渐落了下风,而已经成为妈妈的女儿,会在下一场母女争斗之中,主动放手让女儿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