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继承我的爸爸。”一句稚嫩的话语,却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近日,一段小男孩公开表达“继承家业”意愿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公众对国企工作人员“近亲繁殖”现象的广泛热议。

央视网发文质问:“烟草三代人、岳婿双行长,问题究竟出在哪?”揭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当今的国企与基层党政机关中,近亲任职、裙带关系的现象是否依然普遍存在?

事件回顾与官方回应

事件回顾与官方回应

小男孩在视频中声称,其家族三代均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担任要职,这一言论瞬间引发了舆论风暴。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对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迅速作出回应,确认视频中的孩子确为该行员工之子。其父现任某县支行行长,母为某市分行机关副主管。虽然孩子的爷爷、外公曾为农发行员工,但皆已退休多年,且职位并非高层领导。官方强调,孩子父母目前的岗位安排严格遵守了监管要求及农发行内部的任职回避制度。

监管制度与回避规定

监管制度与回避规定

当前,针对银行保险机构的员工管理,银保监会早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对关键人员与普通员工的任职回避做出了详尽规定。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关键人员需回避与亲属在同一单位的直接上下级关系及特定敏感岗位任职,涉及的亲属范围包括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而普通员工需回避的亲属则主要包括父母、配偶及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

国企招聘中的回避实践

国企招聘中的回避实践

众多国企在招聘环节也积极落实回避制度。例如,近期河南省烟草专卖局、漳州台商投资区区属国有企业及兴宾农投集团的招聘公告中,均明确规定应聘者不得报考与本人存在特定亲属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单位,或与亲属在同一机关、部门或存在利益关联的岗位任职。对隐瞒不报者,将取消录用资格或解除劳动关系。

近亲繁殖”现象剖析

尽管回避制度已较为完善且在招聘中得到执行,但公众对“近亲繁殖”的疑虑并未消除。从“烟草三代人”到“岳婿双行长”,此类现象在金融、电信、电力、烟草等行业屡被曝光,凸显出“近亲繁殖”现象在某些领域仍然顽固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背后原因复杂,既包括历史遗留的“子承父业”观念影响,也有招聘制度不透明、监督机制乏力等因素。尤其是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国企,封闭性和外部监督薄弱使得“近亲繁殖”问题更为突出。

破解之道:强化公平与监督

破解之道:强化公平与监督

面对“近亲繁殖”难题,社会各界呼吁进一步强化公平公正原则。一方面,招聘流程应更加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全方位监督,确保人才选用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加大对违规行为的追责力度,不仅处理涉事亲属,更要严肃问责相关干部。同时,外部监督机制的完善,特别是对国企“亲属回避”常态化的制度化监管,是压缩腐败空间、杜绝“任人唯亲”的关键。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近亲繁殖”现象不仅关乎国企内部的治理结构与公平竞争,更折射出社会对公共资源配置公正性的期待。唯有切实贯彻回避制度,强化公开透明与外部监督,才能打破“好工作代代相传”的固化格局,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公平环境中脱颖而出,为各行各业注入持续活力。

如此,才能回应社会关切,重塑公众对国企及公共机构的信任,实现真正的“体制内无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