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某天你的邮箱收到一封陌生邮件,对方以招聘平台负责人的名义,要求你在网站填写个人信息,你会照做吗?
或者,某天你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你中奖了,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账号,以便将“奖金”汇入你的账户,你会相信吗?
再者,某天一个自称是“警察”的人,说你涉嫌违法犯罪活动,要求你“配合调查”,你会听从吗?
听起来,这些事情都有点小儿科,稍微用理性的大脑思考一下,就该知道漏洞百出。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不会上当,那便要开始上当受骗了。
根据公安部今年发布的全国电信诈骗学历分布情况如下:本科学历占比70%,硕士博士占比13%,高职中职占比10%,其他7%。
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甚至荒唐。但《认知觉醒》里面告诉我们,人类大脑可分为三层,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本能脑有3.6亿年的历史,情绪脑有2亿年的历史,而理智脑的出现不足250万年,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
所以我们就经常做出一些愚蠢的事,那么在被那些精心设计的骗局套路的时候,我们常常被自己的聪明所误,最终落入圈套,被骗得血本无归。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该特别依赖我们聪慧的理智脑,遇到任何索要个人信息的情况,要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拒绝,或者引起厌恶情绪,来抵抗住来自此类危险。
那么,哪些内容属于个人信息呢?
个人信息一般包含
1、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和账户信息:如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社交账号等
3、隐私信息和社会关系信息:如通讯录、聊天记录、家庭成员信息等
4、网络行为信息:如上网时间、地点、访问情况等
那么个人信息是何时何地被泄露的呢?有哪些渠道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呢?
一、纸质、物理设备处理不当
物流单、火车票、纸质对账单等含有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就随手扔掉,将会造成信息的泄露,建议大家将使用完毕的身份信息材料进行销毁。
未加密的U盘、硬盘等存储设备遗失或被盗,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建议加密保存。
二、社交渠道泄露信息
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时,可能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个人的姓名、职务、单位等信息,如果以上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大家在社交圈分享照片时,切记检查好照片里的每一处细节,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模糊处理,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三、网站平台泄露信息
某些网络平台在注册时,需要留下手机号码等注册信息,有时还会要求绑定社交账号,一旦网络平台被植入“木马”病毒,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因此,提醒大家要谨慎在网站平台留下个人信息,如非必要不注册。
四、参加活动泄露信息
在街上闲逛时,如果遇到调查问卷、有奖活动等,征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一定要谨慎对待。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迷惑,你的信息很容易被窃取利用。
五、招聘平台泄露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招聘负责人,在网上发布虚假的兼职信息,以此来收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在填写个人信息前,最好核实一下公司及发布者的信息,最大程度保证隐私不被泄露。
六、打印店等泄露信息
在校学生在参加各类考试时,需要打印含有个人信息的报名表等,一些打印店、复印店为了牟利,会将学生信息资料存档留底,然后转手卖掉。
故材料打印完毕后,切记彻底删除相关文件。
七、手机APP泄露信息
一些打车、导航类APP,经常需要获取用户的定位,有些商家会与手机APP合作,通过无线网络获取用户位置,从而推送商品或服务。
小伙伴们可以在手机设置中,勾选“仅使用期间获取定位”,来最大程度保护好个人信息。
八、公用WiFi泄露信息
连接不法分子设置的公用WiFi后,无线局域网地址等设备信息,以及用户正在浏览的内容,都有可能被监控,一旦支付密码被非法获取,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一定要谨慎连接公用WiFi,宁愿多买流量,不蹭WiFi。
最后,鉴于手机会保存很多比较私密重要的照片文件,我们又无法时时刻刻利用那颗聪慧的理智脑来防护这些文件不被窃取。因此,使用司空App加密保存,给自己一份安心感,给理智脑一次休息。
/ THE END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