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赵

注意!!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方艺术史上,古希腊罗马作为古典主义的源头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一直是后世艺术反复表现的题材,古希腊罗马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和艺术作品也以其艺术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艺术,比如发端于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在艺术上就直接受到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

古罗马艺术面貌的形成有着自身复杂的历史脉络,既有意大利本土的伊特鲁里亚的传统,也有古希腊的影响,同时又有其自身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出现的变化。风格作为构建艺术史叙事线索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将不同时期艺术面貌的差异清晰地呈现出来,是我们了解和把握特定时期民族艺术面貌的重要视角。本文将以艺术史发展进程中的风格问题为主要线索,重点关注古罗马艺术中的两大类型:雕塑和绘画的风格变化发展,以说明古罗马的雕塑绘画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及不同时期的特征。

古罗马的雕塑艺术

古罗马的雕塑艺术以浮雕和圆雕最为典型。在浮雕作品中,现存著名的作品如《图拉真纪念柱》(图1-2),是展现古罗马叙事性浮雕的典型案例。这件作品是为了纪念图拉真皇帝(公元98-117年在位)征服达契亚人的军事功绩而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整体由大理石砌成,高约39米,柱顶最初还立有图拉真的青铜雕像,后在16世纪被换下,代之以基督教圣徒圣彼得的雕像。纪念柱表面有螺旋形的石雕浮雕带23圈,展开长度约244米,这幅历史长卷详细地描绘了图拉真皇帝亲自率领军队出征、与敌军作战的过程,既有非常详实的现实场景的刻画,比如具体的人物形象、军事装备、行军方式、作战阵势、民族地理特征等等都符合现实样貌。也有理想化的象征性的表现,比如行军乘船的过程得到了神灵的庇佑,其中出现了对于神的表现。从整体上看,整个浮雕带将现实与想象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既是饱含丰富历史文献资料的遗迹,又是充满艺术想象力的杰出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图拉真纪念柱,公元106-113年,高39m,大理石,罗马,图片来源:网络

古罗马的圆雕作品以帝王雕像最为典型,如果我们梳理古罗马帝王雕像的风格特征,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从理想化形象到个性化形象的风格变化过程。

以现藏罗马梵蒂冈博物馆的公元1世纪初的《奥古斯都像》(图3)为例,这件作品有非常明显的受到古希腊雕塑影响的特征。如果将其与公元前5世纪希腊古典盛期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的《持矛者》(图4)相比,就能够看到《奥古斯都像》的造型来源,不仅仅人物的姿势设计有着如出一辙的均衡对称关系:前伸的右手和放松的左手、支撑身体发力的右腿和放松的左腿、同样的向右前方观看的面部等等都是一致的。而且,对于奥古斯都人物形象的塑造经过了理想化的处理,更确切地说是将屋大维本人的形象美化成了一位希腊王子的形象。在古希腊艺术中,尤其是古典盛期的雕塑艺术作品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美,也就是说雕塑艺术的造型表现虽然来自于对现实人物的观察,但在造型方面却并不停留于现实,正如柏拉图的说法是“按照美的目的去创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奥古斯都像》,公元1世纪初期,大理石,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持矛者(复制品)》,罗马时期,大理石,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奥古斯都像》显示出了当时典型的罗马帝王雕像的特征:受古希腊艺术影响下的理想化倾向,这尊雕像的样式一直延续了很长的时间,并且伴随着屋大维年龄的增长也没有改变,依然是大批量地制作,以这种理想化的青年形象公开展示。在后世的帝王肖像中尽管不少雕像都继承了《奥古斯都像》的样式,但是人物的面部特征就变得越来越具有个性化特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卡里古拉像》,公元1世纪,大理石,希腊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藏,作者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克劳狄乌斯像》,公元1世纪,大理石,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尼禄像》,公元1世纪,大理石,罗马卡皮托里尼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哈德良像》,公元117-138年,大理石,希腊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藏,作者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9:《马克·奥里略像》,公元1世纪,大理石,罗马卡皮托里尼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0:《马克·奥里略骑马像》,公元161-180年,青铜,罗马卡皮托里尼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以奥古斯都之后即位的几位皇帝雕像为例:提比略、卡里古拉(图5)、克劳迪乌斯(图6)、尼禄(图7),将这些雕像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就能够明显地看到这几位皇帝的雕像都开始具有越来越容易识别的个人特征,再到较晚的“五贤帝”时期: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图8)、安东尼·庇护、马克·奥里略这几位皇帝的雕像也都有着典型的个性化特征。尤其是马克·奥里略的形象(图9-10),这位哲学家皇帝、斯多葛学派的重要思想家,他的形象所呈现出的那种冷静、内省的个人精神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古罗马帝王雕像的这种风格变化显示出这一时期的人物雕塑创作开始注重在理想化基础上强调个性化特征的描绘,并且这些个性化特征的写实化程度是很高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皇帝的形象在今天依然能够很容易地辨认出来,甚至能够通过这些雕像窥见不同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

古罗马的绘画艺术

古罗马的绘画艺术传世的极少,但是伴随着一些重要遗址的发现让人们对于古罗马绘画的面貌有了更为丰富和清晰的认识。公元79年,意大利南部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图11),持续喷涌而出的火山灰将附近的城市整体掩埋了起来。一直到18世纪,伴随着庞贝、赫库兰尼姆这些古城遗址陆续被发现,尘封了一千多年的完整的古罗马城市得以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正是因为这些城市遗址的考古挖掘,让古罗马绘画的面貌能够被今天的人们所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从庞贝古城看维苏威火山,图片来源:网络

历史上的庞贝城从一个紧靠地中海的小渔村逐渐发展而来,到公元79年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一个商贾云集的大型城市,这里有神庙、竞技场、剧院、浴室、商铺和各种娱乐场馆,在当时吸引了不少富商和贵族,因此,很多贵族和富商住宅的墙上都绘有栩栩如生的壁画,地板上也都装饰着精致的镶嵌画。庞贝城出土的大量壁画成为了了解古罗马绘画艺术的绝佳范例,后来的艺术史学家根据壁画风格从早到晚的变化,将古罗马的绘画艺术分为四种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13:庞贝第一风格壁画,公元前2世纪,庞贝牧神之家,图片来源:网络

庞贝第一风格(图12-13)称之为镶嵌风格,主要特点是在房间的墙面上用一块块分割好的灰泥做装饰,并在这些灰泥上着色,以模仿大理石的质地和纹理,产生一种将大理石镶嵌到墙面上的装饰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4-15:庞贝第二风格壁画,公元前50-40年,伯斯科雷阿莱的希尼斯特别墅,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6-17:庞贝第二风格壁画,公元前70-60年,神秘别墅,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庞贝第二风格(图14-17)又称之为建筑风格,以描绘形态各异的建筑场景为典型特征,这些精致描绘的亭台楼阁、宫殿建筑的画面在房间中能够产生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仿佛让房间变得更加开阔和深远。在建筑风格的绘画中,我们能够见证古罗马人高超的绘画技术,因为描绘这些复杂的建筑场景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就涉及到透视技术。尽管在西方艺术史上,真正的线性透视技术要到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才开始发展起来,但实际上,在古罗马绘画中就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透视的基本原理,比如近大远小、简单的焦点透视、侧面观看房屋屋顶的斜角关系等等,并且层层叠叠的建筑如何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都需要画家有高超的空间处理和把控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8-19:庞贝第三风格壁画,公元前21-16年,阿格里帕·波斯杜姆斯别墅,图片来源:网络

庞贝第三风格(图18-21)又称之为埃及风格,这一时期的墙面壁画不再像此前流行的那种描绘复杂华丽的建筑场景,而是转向描绘一些精致的、小巧玲珑的静物和小幅的神话场景,这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具有一种非常典雅的装饰气息,从风格上来看具有一定的平面感。在庞贝第三风格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非常精致的静物画、优雅的花神和可爱的小天使,还有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0-21:庞贝第三风格壁画,公元前21-16年,阿格里帕·波斯杜姆斯别墅,图片来源:网络

庞贝第四风格(图22-23)又称之为庞贝的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本是17世纪出现在欧洲的一种流行风格,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领域中都有体现,其主要特征是注重华丽的视觉效果,富有运动感的场景和人物动态,以及开放的构图等等。艺术史学家借用巴洛克风格这个术语来形容庞贝第四风格的绘画,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此时庞贝壁画所达到的水平。这种风格的壁画开始注重画面的整体性效果,一个画面场景往往设计得较为完整,讲述一个故事或者展示一个正在发生的事件,比如祭祀或者宴饮的场景。从绘画水平上来看,这一时期绘画的造型能力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不仅单个人物的描绘造型能力出众,而且广泛使用的明暗对比法突出了空间的表现力。此外,整幅画作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组合关系,人物在空间中的组织和安排都达到了较高的处理水平,因此,称之为巴洛克风格也是为了强调其绘画水平的高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2-23:庞贝第四风格壁画,公元1世纪,维提之家,图片来源:网络

古罗马留存到今天的艺术作品异常丰富,雕塑和绘画仅仅是其中的两种类型,通过以上简要介绍得以让我们管窥古罗马艺术的些许样貌,它不仅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激发着一代代艺术家们的灵感、影响和塑造了艺术史的面貌,在今天也仍然会不断引起人们对历史、对过去的好奇心,并由此激发新的艺术灵感,古罗马的艺术瑰宝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结 语

艺术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其中总会蕴含着一些永恒的特质:或是人类历史记忆的积淀,或是持久传承的技艺结晶,又或者是智性的思维……无论是何种形态,总能够让艺术作品穿越历史带给当下的人们以启迪和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文化博物馆“艺术的帝国”特展

在今天这个艺术形式已经异常多样和丰富的时代,重新去观看和欣赏这些一千多年前的古老作品,仍然能够体会到艺术作品中那些闪光的特质,感受到遥远时代的文化温度,而重温古典艺术,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和纪念,同时也是在当下这个被日常生活平庸化了的时刻找寻心灵宁静的方式,能够让我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去思考何为短暂,何为永恒。

赵炎: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美术》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