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风动桃花开,湖岸柳堤踏青来。”最美人间四月天,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水坡涯村的莲花湖生态园里,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赏桃花、放风筝,在桃林里品一壶桃花酿,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要放在以前,谁敢想这村边的边角料、臭水沟,能成为现在这番模样,不仅变美了,还成了村里的大产业。”水坡涯村党支部书记陈克刚感慨地说。

陈克刚告诉记者,之前和现在可谓天壤之别。“以前这一块区域属于典型的‘脏、乱、差’,藏污纳垢,‘臭’名在外。后来村里在上级部门支持下,采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引进千亩黄桃种植项目,对区域内的道路、河道、荒地进行整治、修缮,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一跃成为周边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

水坡涯村大踏步走上生态发展道路,是汶上县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借力引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生动实践。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介绍,近年来,汶上县将低碳、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融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改善打底,以生态产业赋能,让乡亲父老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用绣花功夫织绘了一幅阡陌交错、炊烟袅袅、绿色生态的乡村画卷。

“垃圾坑”成了“聚宝盆”

汶上县地处鲁西南,是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大汶河流经地,也是东平湖及大汶河重要的分洪通道,水资源丰富。县里很多村庄的名字都与水有关,如北坡、水坡涯、八里桥等。

“村西边有条泉河,村东边有条新泉河,村里坑塘特别多,而且还都是活水,70年代的时候,我们还经常下河游泳抓鱼。”汶上街道北坡村村民王目春回忆道。

那时,村里为了预防水患,修建了众多的泄洪沟、防洪坑。后来,随着河流改道,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些坑塘、沟渠慢慢地被废弃,要么干涸,要么成了一潭死水。

“我们全村居住区域有560亩,废弃坑塘面积就能达到50余亩。这些废弃的坑塘就成了村里的垃圾坑和臭水沟,一到夏天,蚊虫肆虐、臭气熏天,大家伙苦不堪言。”北坡村党委书记杨春花回忆。

“能不能把这些坑塘承包出去,借助社会力量进行治理,同时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村委会议上,杨春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伙的一致赞成。

此后,北坡村委积极外出考察,引进了锦鲤养殖项目,投资120万元对村内面积最大的13.6亩的荒坑废塘进行整治提升。2023年,项目投放鱼苗120万尾,年产值达到50余万元。

“这幅图是鲤鱼跃龙门,也希望我们村能像这鲤鱼一样,越过龙门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杨春花指着鱼塘前的文化墙,高兴地对记者说。

而今,北坡村已经达成了坑塘进一步承包的协议,对周边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大家避之不及的臭水坑成了村里的“聚宝盆”,村容村貌的“一道疤”,摇身一变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让无用变有用,才能实现长效治理。”李伟告诉记者,近年来,汶上县坚持疏堵结合、因势利导的原则,一方面积极推动废弃坑塘承包利用,一方面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打造生态景观,赋予废弃坑塘新的价值,实现治理提质增效。

2023年,汶上县整治坑塘80余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50处,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好生态。

垃圾分类分出新时尚

“以前农村的‘三大堆’,今天清了明天堆,根本没清完的时候。自从推行了垃圾分类,村里的垃圾堆不见了,自家的院子也干净了,整个村子的面貌都焕然一新。”路桥村村民于胜树谈起村子的现状,笑得合不拢嘴。

常规来讲,农村的垃圾,主要分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又分为无害垃圾和有害垃圾。这种分类方式看似简单,但是不太适合农村居民的认知。

“我们从村民日常习惯和简单认知出发,采用的是‘两次四分’法。”汶上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洪磊介绍,目前,汶上县在村公共区域设置有“四分类”垃圾大桶,村民按照“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大类标准,对自家生活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后,由保洁员上门收集,再按“能埋的”可腐烂垃圾、“能卖的”可回收垃圾、“能烧的”生活垃圾、“有害的”有毒垃圾四种形态进行二次细分,有效解决了分类不准的问题。

垃圾分完,怎么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这个问题在汶上街道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有了答案。

“通过全自动生产线,把菜叶、秸秆、枯枝等有机垃圾搅碎,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生物酶进行发酵堆肥,最终形成有机肥。这种氮磷钾含量很高、适合蔬菜瓜果的肥料,市场销售前景很乐观。”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负责人王帅帅笑着说道。

目前,汶上县建有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农村垃圾中转站2处,资源化利用站4处,配置垃圾转运车80余辆,户用分类桶10000余只,现有专职农村环卫保洁员1700余人,兼职垃圾分类分拣员100余人,形成了完整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垃圾减量率可以达到25%,真正实现了垃圾“真分类、真减量、真处理、可利用”。

信用积分养出好习惯

“你这么多积分还不换啊?”“不着急,我看着积分超市里新上了空气炸锅,再加把劲下个月就能换了。”近日,在汶上县莲花湖村积分超市里,超市管理员笑着和村民于同玉打趣道。

据了解,这是汶上县推出的信用积分兑换制度,通过给村民办理信用存折、建立村民积分档案的方式,让广大村民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整治等文明创建活动中来,以此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

“被评为星级卫生户得20分,参与一次村里的卫生清扫活动得3分,屋前屋后堆放垃圾杂物扣10分……”莲花湖村党委书记吕秀英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实行的是正负积分制度,每家每户都有一张“信用存折”,村里将人居环境、志愿服务、百姓宣讲等村级事务纳入积分项目,建立起了“一户一存折、一日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的工作机制,统一由积分管理委员会、积分监督员和“积分超市”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继广介绍:“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信用积分+精神激励+物质鼓励的治理模式,让‘小积分’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让‘小存折’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

目前,汶上县已经编制完成《汶上县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将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公民道德纳入居民信用信息评价标准中。按照“基础分值-减分分值+加分分值”计算村民信用得分,每年度评定信用等级,通过广播、公开栏宣传、发放喜报、颁发证书等方式,对信用等级高的村民进行表扬,提供免费乘公交游景点、免费健康体检、免缴水费物业费、补贴养老医疗保险等优惠政策,真正实现了“物质上有礼、精神上有价”。

“信用+”的积分管理机制的实施,也让广大村民由“旁观者”变成了治理成果的“守护者”,变成了乡村治理的“主力军”,进一步推动广大村民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实现乡村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