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片区,承载着600余年的深厚历史,曾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亲历并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与发展。这片土地上,斜街交织、老字号店铺林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与丰富的文化中心共同铸就了其独特的城市记忆与历史脉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大栅栏片区已有了巨大的转变,却依然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产业规划落实较难、民生改善空间优先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努力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妥善保护和传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实现文化的创新再生,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复杂的挑战与难得的机遇,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投公司”)凭借其长达20余年的专注与丰富经验,深耕于大栅栏片区的投资与运营领域,致力于寻求经济增长与文化保护的和谐共存之道。
广安控股集团大栅栏投资公司副总经理 滑斌
古街焕新颜,文脉永流传
大栅栏的复兴不仅仅是对古老建筑的修缮与更新,更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尽管这片区域面积仅有1.26平方公里,但其距离首都的核心地带天安门只有一步之遥,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可能。正因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栅栏地区的改造与复兴项目绝非一般的房地产项目所能比拟,它是一场没有终点、持续迭代升级的历史与现代的交响乐章。
回顾往昔,大栅栏片区在十多年前尚未明确提出城市更新的概念。但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大投公司早期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上,包括月亮湾景观的改造、煤市街的升级以及胡同内市政设施,如架空线改造、绿地建设和小市政设施的完善等。这些举措为大栅栏片区后续的改造与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大投公司迎来了重要转折点,成功取得了“杨梅竹保护更新项目”的立项。这一项目的开展,不仅意味着大投公司对大栅栏片区改造与复兴的进一步深入探索,更是新模式创新实践的新样板落地。在大栅栏片区,杨梅竹和北京坊两大品牌熠熠生辉,各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杨梅竹坐落于煤市街西侧,以其独特魅力成为片区的一大亮点;而北京坊则位于煤市街东侧,其中矗立的劝业场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劝业场不仅以其精美的建筑形态吸引了无数目光,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国人实干兴邦的精神,倡导实业振兴国家。历经风雨洗礼,劝业场依然屹立不倒,成为浴火重生的象征。
作为国有企业,大投公司始终将社会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广安控股集团大栅栏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滑斌告诉记者,“我们将持续投身于大栅栏片区的改造与复兴,力求在城市更新的舞台上树立标杆,为守护和传承北京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探索融合新路径
在大栅栏片区的改造与复兴征程中,大投公司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原住民、政府、商户、游客以及各类专业团队等五类群体。改造过程中,大投公司始终把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放在首位。从杨梅竹保护更新项目到近两年逐步开展的观音寺斜街保护更新项目,大投公司都展现了对大栅栏片区保护与发展的深思熟虑和细致规划。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重建的北京坊,其他地区均保留了原住民的生活痕迹,确保了文化的连续性和传承。
城市更新如同人的新陈代谢,需要逐步进行。大投公司在改造大栅栏片区的过程中,遵循了这一理念。他们不仅关注物理形态的传承,如百年建筑、胡同里的老房子以及街巷,通过保护性修缮、恢复性建设等方式方法使它们焕发新的生机;还注重人文气息的传承,确保原住民的文化连续性,并为新的创意、生活方式和文化气息提供生长空间。从而使得该区域在各层面都保持了持久的更新生长活力。
大栅栏片区的改造历程可分为多个阶段。初始阶段,即1.0阶段,其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随着项目的深入,大投公司开始着手进行居民的腾退和疏解工作,进入2.0阶段。随后,在3.0阶段,他们开始重新塑造这一片区,引入各种店铺和文化活动,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街区。这一过程经历了七八年的努力,才有了如今大家所看到的杨梅竹斜街等多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街区。现在,大栅栏片区改造已经进入了4.0阶段。大投公司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如何更好地与原住民共生,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的街区。他们正在努力平衡各方利益,保持街区特色的同时,以期满足居民、商户等多方的需求。
“在服务这些群体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点,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我们的定位也在不断演变,从传统的房屋改善和基础设施改善等任务,到更加注重文化传承、社区发展以及各方利益的协调与平衡。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大栅栏片区的保护与发展,让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街区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滑斌如是说。
设计之光映古街
作为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政策性投资载体,大投公司在改造建设这一区域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其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高效利用腾退后的零散资产,这些资产多为面积较小的房屋,如十几平米甚至四五平米的小房子。然而,这些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无限的机遇。
2013年,大栅栏跨界中心与北京国际设计周联手推出了“大栅栏领航员”试点计划,通过设计征集的方式,成功吸引了众多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参与。他们将空置空间改造成样板间,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零散资产的新思路。这一举措不仅为区域改造提供了创新方向,也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
滑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进行城市更新时,我们需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这个街区是一个开放的场所,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分享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我们的公众号后台邮箱经常收到热心市民的留言,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此外,还有一些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开店合作伙伴而向我们求助,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这些互动都让我们深感欣慰。”
大投公司积极寻求公开招募和合作伙伴,与更多人共享资源,共同推动区域的改造和发展。这种合作与共享的精神,不仅有助于解决零散资产利用的问题,也为区域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机遇。
正如人们常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些挑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潜在的机遇。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机遇,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未来的巨大机会可能就在于此。
科技重塑街区魂
随着数字科技的持续进步,如何将其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业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四五年前就开始考虑如何将数字科技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滑斌表示,“我们认识到,保护历史并不意味着机械地维持原状,而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我们积极探索AI、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以在保护和传承之间找到平衡。”
大约在2019年,北京坊推出了“华为河图”项目,从实际场景业务需求出发,共建5G智慧商业街区。利用AR技术,让游客通过手机扫描看到空中游动的锦鲤、海盗船从身旁驶过的虚拟景象,以及节庆时的气球特效。这些虚拟场景不仅弥补了历史街区外立面限制带来的不足,还通过突破传统视觉限制,丰富了街区的呈现形式。
“我们与元宇宙公司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滑斌表示,“这些年轻消费者具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对国潮的喜好远超以往。因此,我们着力打造富有创意和新鲜感的场景,如将历史书籍转化为AR体验,以吸引他们的兴趣。”
在元宇宙的打造上,大投公司未来将不仅考虑线上场景的建设,还注重线下场景的营造。他们认识到,元宇宙作为新型消费场景的一部分,需要与线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相互补充。因此,他们不仅计划推进元宇宙的建设,还通过实景剧本杀项目等方式,将老字号、红色记忆等元素融入其中,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同时,大投公司也将持续关注数字藏品的发展。他们正在考虑将古代的灯街等历史文化元素转化为数字化产品,成为游客的收藏品。通过与科技公司的深入探讨,他们希望推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数字藏品,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
在实践中,大投公司不仅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还强调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内容永远是最重要的。”滑斌强调,“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场景营造,我们都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通过挖掘本地文化、与国图文创合作推出文创产品等方式,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容,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合作机会。”
此外,大投公司还注重与商户的紧密合作和共建共享模式。他们与商户形成商户联盟,通过活动的串联和多方参与,共同营造街区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国有企业,他们还可能在金融方面为商户提供便利。这种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有助于街区在未来取得共赢。
“我们面临着来自各地的竞争,各地文旅项目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不断革新,而我们也感受到了时代的紧迫感,只有通过不断地挖掘和创新内容、完善我们的内核,才能实现自我的蜕变与成功”滑斌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推进数字科技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独特的体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