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进京后, 兼并了大将军何进、并州刺史、执金吾丁原的军队后,实力大增,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装模作样了,遂撕破伪装,本性流露,日益变得强横跋扈、肆无忌惮起来。

彼时的“十常侍” 宦官势力已经被袁绍等人杀戮殆尽了,所以说董卓也就是对何氏外戚残余势力稍有畏惧了。董卓仅对何太后、袁绍等少数几人心存敬畏。何进被宦官杀死后,袁绍接管了西园八校尉的兵马,曹操、鲍鸿等人均受袁绍节制。西园八校尉在汉灵帝时期曾经威风八面,其后几经波折起伏,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起码与董卓势力是不能相比的,所以袁绍对董卓还是有些畏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董卓准备废黜汉少帝改立陈留王。袁绍出身豪门,“四世三公”,资历颇老,名望很高,董卓便打起了他的主意。董卓与袁绍商议废立之事,袁绍不愿冒天下之大不讳,废刘辩立刘协,遂找借口予以婉拒。从袁绍的内心来说,他绝对不愿让刘协成为皇帝,当初废黜董太后时,他与何进是同谋,刘协年纪虽小,但也会感念董太后抚育之恩。刘协称帝,对袁绍弊大于利,他当时找了个借口搪塞董卓,说兹事体大,要和叔叔袁隗商量一下再做定夺。

董卓知道袁绍是在敷衍自己,遂以威胁的口吻再一步进逼道:“刘氏种不足复遗”。意思是高祖刘邦的后裔没人能比得上刘协。袁绍知其意,默默无语,遂横刀作揖,扬长而去。出宫后,袁绍知道董卓这回要针对自己,京师不能久留,唯恐夜长梦多,遂连夜出京,逃到冀州投奔韩馥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之后,袁术、曹操、张邈、卢植等人也因为不想卷入董卓废帝之事,纷纷离京出逃。有识之士接踵而逃,董卓却继续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他废帝的阴谋。某日,董卓召集百官,当众说:

“(何)太后逼迫永乐太后(董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 无孝顺之节。天子幼质(质同稚),软弱不君。......陈留王仁孝,宜即尊帝祚”。 《后汉书·献帝纪》

能人都走了,留下的皆胆小庸碌之辈,无人敢于反对董卓,董卓顺利地废黜掉何太后和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彼时是公元18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

话说曹操因不愿参与董卓废帝之事,只身跳出洛京,最后辗转逃到陈留,旋即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又得到陈留孝廉卫兹的大力帮助,招募了5000壮士,于189年12月正式起兵讨伐董卓。

曹操并不是孤军奋战。 在他举兵讨董之时,东郡太守桥瑁假借朝廷“三公”名义,发檄文历数董卓独霸朝堂、废黜皇帝的恶行,向各州郡发出起兵共讨董卓的倡议。

因董卓废帝之事已引发公愤,桥瑁的号召很快获得响应,各路诸侯陆续起兵,竖起了讨逆旗号。当时各路群雄除曹操、袁绍外,还包括以下诸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正史记载参与讨伐董卓联盟的大小军阀就以上几路。至于“十八路诸侯”一说,出自《三国演义》,它把实际未参与此事的公孙瓒、刘备等都囊括进来,凑成了“十八路”讨伐大军,在此姑妄引用此说。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各路军团正式结盟,称关东(指函谷关以东)诸军,并准备誓师出征。当时,袁绍、王匡屯兵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鲍信则进驻酸枣,袁术、孙坚(隶属袁术) 屯兵鲁阳,孔伷屯兵颍川,韩馥留驻邺城,为前线提供后勤保障。当时诸雄皆认为袁绍名望最大,因此推他为盟主,节制关东诸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东军当时因参与者众,兵多将广,声势浩大,乍一看,大有摧枯拉朽、席卷天下的绝对力量,所以消息传到洛阳后,引发朝野震动。董卓也算一代枭雄,面对如此大的威胁,他倒也处变不惊,立即着手准备应对。

关东军气势汹汹,董卓也不是善茬, 军人出身的他绝不是容易对付的主。就在董卓调兵遣将准备抵御时,他忽然发现联军表面强大,其实各怀鬼胎,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难对付。

董卓摸清了关东诸军的门道,就趁机毒死了被贬为弘农王的废帝刘辩。刘辩死时年仅15岁。可怜他一生并无大错,可却惨死在魔头董卓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毒死刘辩后,董卓又将袁绍、袁术的叔叔、三公袁隗杀害,旋即又举起屠刀, 处死了50多位袁氏族人。随后,董卓便开始准备举兵反击关东集团的进攻,他召集群臣商议出军之事,不料却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董卓率外军擅自入京,这已经是谋逆之举,加上他废掉了皇帝,又纵兵在京师及四郊大肆烧杀抢掠,早已是天怒人怨,他控制的傀儡献帝显然已不具备任何合法权。董卓被天下人视为反贼,必然会引发天下群起而攻之,瞬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也许是他当初没有想到的事。《汉纪》记载,大臣陈泰劝董卓道:

“夫治在德,不在兵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泰随后又列出了十条董卓不宜大举出兵的理由。董卓一想确有道理:关东诸军兵强马壮,来势汹汹,自己没有足够的兵力应对,而调凉州军来援又鞭长莫及,既然打不得,那就只有让城别走了。不能投降也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董卓只有一个选择——出逃。

其实逃走并不难,难的是把自己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控制住的朝廷给扔掉?把尊贵的当朝太师之位也给放弃掉?董卓左思右想,觉得只有一条路可选——挟持自己扶植的傀儡汉献帝一块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很清楚,假如失去了对刘协的控制,那么自己仅有的合法性就彻底丧失,再也无法“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所以只能裹挟汉献帝一块离京出逃。所以,逃亡就冠冕堂皇地成了迁都,而放弃洛阳迁往哪里就是董卓下一步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而故都长安就成了董卓的唯一选择。长安地处关西,物阜民丰,有函谷关之险,容易据守,加上有邻近他的老巢西凉,进退自如,因此他决心避开关东诸军的锋芒,挟持献帝,迁都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