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白色的碗,奶白色的羊汤,肥瘦相间的粉色肉片,飘摇而上层层堆叠的热气氤氲如浩渺烟波里那如梦似幻的“蓬莱仙山”,但,几叶香菜、几星葱花,又如小船从远处逆流而来,和着扑鼻的香气,于顷刻之间将人拽回烟火人间。低头、啜饮,鲜与香在唇齿间弥漫开来,轻咽,感受汤汁顺着喉咙滑下,五脏六腑都被熨帖。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示羊”为“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食(介)羊”为“养”,羊是我国最早驯化饲养的动物之一,远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在其使用的占骨上就刻有“用羊十牛二(以为牲)”的文字,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又以饮食为最——中国人向来讲究吃的文化,一颗花生米掰成两个瓣,好吃者也能道出阴阳两极和孔孟之理。至于宫廷宴会,盘有几只,碗有几只,烹炸煎炒、色味几何,就更是大有讲究了:什么塞外江南、山呼海啸、百鸟朝凤、四夷八荒,观之满目琳琅,璀璨生辉,令人心生敬畏,肃然起敬,如此皇家气派,又有风味独特的羊肉,就令笔者想到了山东兰陵的鲁城宫廷全羊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南巡至鲁南古镇峄城,选用山羊肉为御膳首菜并大赞其美味细腻。不久后,以“孙家羊肉”现在的苏北、鲁南地区闻名的厨师孙氏被召入清宫成为御厨师,清宫便有了鲁城全羊席为主体的清宫全羊席。它是宫廷的大宴之一,也是皇帝赏赐伊斯兰教官员的高档宴席。清末孙氏告老还乡后,宫廷全羊宴的制作方法也一并流入鲁城,与本地传统做法相结合,铸就了鲁城全羊别具一格的风味与特色。

如今,孙氏鲁城宫廷全羊宴的制作工艺已历四代相传,并于2016年被列为临沂市级非遗项目,2020年被列为山东省级非遗项目,虽然有些品名陆续失传,但原料选择、调料搭配和其精湛细腻的制作工艺仍十分讲究,宫廷风味未曾有半点遗失,做菜的大厨亦需资历深,本事了得,藏得胸中百万雄兵——全羊宴追求对羊身各个部位的整体规划和合理利用。多一点,味不达;少一分,香不足。

羊头、羊脸、羊舌、羊眼、羊心、羊肝、羊肺、羊肠、羊腰、羊尾,除了羊毛,羊身上每个部位,都佐以不同的烹饪方式——烹、炖、烤、焖、炸,物尽其用,用尽其绝,制作出风味不同、花式不同、色泽不同的菜肴。而这四十多道羊肉菜肴,又每一道都有一个吉祥含蓄,寓意贴切的名字:迎风扇(羊耳)、满堂红(羊血)、肺腑之言(羊肺)、明开夜合(羊眼)、平步青云(羊蹄)、一路顺风(羊尾)等等,曰“无往而不见羊”,虽然食客品尝的是羊的各个部位,但菜名却不见“羊”字以作风雅之趣。

“轱辘饮酒吸长虹,金盘堆起胡羊肉。”

愿,每一位美食爱好者,盘外是钟鸣鼎食、盘内是人间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