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周总理唯一的儿子,深深扎根基层,从来不提及周总理的名字。

周总理这唯一的儿子,默默的在基层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却对于身为国家总理人的父亲周恩来只字不提。

如此值得骄傲的身份,放在很多人的身上可能都会夸夸其谈。可是为什么他却能做到只字不提默默工作呢?

要知道放眼全球,如果有大国总理这个身份保驾护航,那他的仕途必定是一片光明,为什么会选择在基层一干就是一辈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周总理是知性儒学的代表人,威武英俊,智慧过人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是十分出色。但是就是这么出色的一个人人生里也是有遗憾的。

在革命时期,他和妻子邓颖超也曾有过两个孩子。可是因为革命的原因,两个孩子未能保住,这也成为了周总理和妻子之间一生的遗憾。

但是毕竟夫妻两人都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对于孩子虽然很痛心但是他们也十分的淡然了。很多人也会在他们面前为他们表达惋惜之情,毕竟因为革命才让他失去了自己的至亲骨肉。

但是周总理和妻子从来都没有表现的很伤心,而是淡定从容的说“其实我们有很多孩子”。

是的,他们确实有很多孩子。由于他们夫妻二人很喜欢孩子,虽然不可能再拥有亲生的,但是他们选择了收养,数量甚至高达十几个。

对于这些孩子,周总理夫妻显得十分的仁爱。因为他们将对自己孩子的爱全部都弥补到了这些孩子的身上了。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烈士们的后代。

周总理承认的孩子一共有四个,三个义女一个义子。分别有叶挺的女儿叶扬眉、谌志笃的女儿谌曼里、义女孙维世,而唯一的义子则是王戍。

对于其他的孩子很多人可能都有听说过,因为他们都是烈士的遗孤,都有相关的记载。

但是对于那个唯一一个义子王戍可能鲜为人知。但是也这些义子义女当中只有王戍和周总理有血缘关系。

王戍的父亲和周总理是表兄弟的关系,而王戍则是周总理的表侄儿,他和王戍的父亲是嫡亲的姑舅老表。

对于这么一位出色的表伯,经常会出现在家中大人们的口中以及报纸上,所以王戍的内心里一直对周总理是充满了敬佩和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1939年的时候,王戍和父亲回乡祭祖正好碰见了同样祭祖回家的周总理,以前总是在报纸上面才能看到周总理,现如今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周总理,王戍自然是开心不已。

祭祖完成之后,一行人直接在王戍家吃饭,面对一代伟人,很多人都打趣到让周总理赠词一副。

为了不扫大家的雅兴,周总理当即就作词一首“冲过钱塘江,收复抗嘉湖”,而王戍看到如此苍劲有力的书法,似乎自己一下子就投入到了革命的浪潮之中,内心彭拜不已。

于是王戍也趁此向周总理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热情,希望周总理能够带着自己一起参加革命。

但是那个时候的王戍还是个孩子,正是读书的年龄。于是,周总理直接劝诫道“孩子,你现在还小,最重要的任务是好好读书,好好的长身体。”

周总理自然是希望他能够先接受教育,毕竟现在孩子还小,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有好好的受教育,以后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周总理的婉拒让王戍显得十分的难过,而周总理看到如此的侄儿直接对王戍说,自己想收他为义子。

对于周总理的想法,王戍和父亲自然也是高兴不已。随机便拉着王戍行了礼,周总理也是十分的开心,直接给王戍写了一副字“乘长风破万里浪,慕向表侄义儿,周恩来”。

而往后的日子里,王戍一边努力的读书,一边期盼着周总理的来信。

周恩来也经常会把这位义子挂在心里,时常会寄带着有自己威武军装的信给王戍以作勉励,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未来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2.

王戍是周总理唯一的儿子,周总理却在后面主动断绝了联系。

王戍在周总理的鼓励下,成功的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而渐渐的周总理却没有再给王戍回过信了。

难道是因为他越来越忙,没有时间再回信了吗?其中到底又有什么隐情呢?

后来,周总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直接成为了国家的总理。周总理更加频繁在报纸媒体上面出现,周总理一直是十分的严谨、兢兢业业、大公无私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周恩来也并没有像从前一样和义子王戍互通信件,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特殊身份更需要以身作则不让人家说闲话。

而王戍后来写给周总理的信件再也没有得打他的回应,也让王戍百思不得其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和王戍父亲见面了之后,周总理特地跟王戍父亲讲清楚了其中的缘由,而其父亲也是十分的理解周总理的行为,于是回家后的父亲也将周总理的话告知给了王戍。王戍也深表理解。

为了能够更好的让自己和家人们为社会做贡献,不让孩子们因为身份特殊而走捷径。周总理还特地写了一份《告亲戚朋友书》寄给了自己的这些义子义女们。

信里面的内容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希望晚辈们能够努力工作,艰苦朴素。在别人的面前千万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而炫耀自己,不要告知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关系。

也希望孩子们千万不能丢下自己的工作特地前去看望自己,看到周总理的家规,王戍对周总理的敬爱之心更重了。

他时刻将人民挂在心里,不仅自己艰苦朴素也对自己同样要求,王戍牢牢的记在了心里。自此之后他更是勤勤恳恳,便再也没有给周总理写过信。

王戍自从在1945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了之后,辗转去了福建成为了一名基层教育工作人员。

勤勤恳恳的他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却无人知道他的是周恩来的“儿子”,那究竟他的身份是怎么被后人知悉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那个时候新年才刚刚过去,而周总理的逝去却让许多还沉静在新年愉悦的心情悲伤了起来。

电视里播放的都是国家领导们对周总理遗体的告别仪式。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如此重要的国家领导人一定会大操大办,树碑立传写生平,进入烈士陵园。

毕竟中国人习惯的认为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最早的时候由毛主席领头签名火葬,骨灰占地面积小,这样做可以减小国家土地的浪费,让世世代代的后人能够耕种,率先作出表率。

而周总理的选择却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他不仅也跟着毛主席带头火葬,甚至选择了不埋葬。

在1月15日追掉会结束之后,周总理夫人邓颖超就将所有的家属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周总理和她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互相约定死后将自己的骨灰直接撒入大地,不留碑不留名肥田沃土。

毕竟是周总理的遗愿,大家只有默默的遵从。所以在周总理火葬了之后,一家农用飞机在北京缓缓升起,随之而落下的则是周总理的骨灰。

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飞往天津。这是周总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革命开始的起源地。

他走了也将他一生的路程再次回顾了一遍,最后沿着渤海湾飞临黄河直入海口让最后一把灰烬在此洒下,顺着河流奔赴远方。

就是这么一位无私的国家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让自身以及家人以身作则,成为广大民众的榜样。

就连走都希望能够滋养大地。如此博爱于天下的人怎么能不让广大人民记挂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作为周总理的义子,没有用身份谋利,反而立志将周总理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

王戍和周总理从来没有对外说过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两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何时才被揭出来的呢?

知道王戍和周总理之间关系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除了周总理的一些至亲,几乎无人知晓。

而周总理和义子王戍的父子关系在周总理去世的33年之后才被揭晓了出来,是别人帮助周总理整理资料发现了一份文件才得知周总理还有这么一位儿子。

而当媒体辗转找到王戍的时候,才知道周总理的儿子王戍是一个十分朴素的基层工作者,这也是另所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在自己的基层教育岗位上就这样勤勤恳恳的度过了50年,完全无人知晓他和周总理的这层身份。

要知道,如果他愿意告诉人家的身份,那自己的事业完全可以平地起飞,不至于在五十余年里一直在平凡的基层教育岗位上。

但是其实在王戍的心里,义父周总理一直是自己的榜样。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周总理一直是和蔼可亲的。

虽然对待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他内心里一直对他一直充满了崇拜和敬重。

周总理不仅仅严格要求他自己,对于自己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求真务实、勤勤恳恳不能以权谋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自己虽然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但是自己也是时刻谨记着周总理的教诲,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其实纵看周总理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诗句来描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用一生投入了革命事业,造福于千千万万的百姓,我想再也找不到比他更无私的人了。

他完完全全是一个奉献主义,从来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纯纯粹粹的共产主义的支持热爱者,不带任何一丝丝的杂志。

而他不留骨灰不留墓碑的行为也让很多人感觉到十分的诧异,如此伟人,为何不能留给后人一丝丝的念想,如果有一天我们想前去祭奠又该前往何处呢?

周恩来的离开,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周恩来总理的第一个纪念碑并不是中国建立的,反而是日本。上面有他当时留学日本时候著作的《雨中岚山》。

而他的纪念馆也并没有建在党中央北京,而是建立在他的家乡江苏淮安区桃花垠,也是为了家乡的百姓能够前去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

在王戍86岁的时候,记者们还有幸采访过这位周总理的义子。虽然年岁已高,但是还有十分的精神,在他的身上,似乎还能找到周总理那种英气勃发的感觉。

而王戍说起周总理,眼睛里似乎闪着不一样的光。而他对记者们又是怎么形容周总理呢?

王戍从来没有对外称呼周总理甚至是义父,而是按照过去亲戚之间的称呼叫他表伯。

他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虽然表伯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他的高风亮节以及音容笑貌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里,他的敦敦教诲我也从来没有忘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他确实将周总理的叮嘱牢记在了心中。在周总理在世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打着周总理义子的名义让自己仕途更上一层楼。而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在自己那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而哪怕周总理去世三十多年后,他仍然没有忘记周总理给自己定下的的家规,从来没有对外称呼他为“义父”。

作为周总理的“儿子”,他真正完美的传承了周总理身上勤勤恳恳、求真务实的美好品德。在过去那个时代甚至是现在这个社会都是不可多得的。

让我们为无私的周总理表示油然的敬意,也对周总理的“儿子”表示由衷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