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为传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社区凝聚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3月31日姑苏区平江街道大儒巷社区党委开展了“春晖传承 儒韵清明”活动,通过捶丸、射柳、风筝DIY及手绘油纸伞等环节,吸引辖区居民及广大游客共同参与,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本次活动分为楼上和楼下两个区域,楼下是游戏区,楼上为手工区。在社区楼下,现场设有两个游戏,分别是射柳捶丸。射柳是我国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据明朝记载,射柳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在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而捶丸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前身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同场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球门改为球穴,名称也随之改称为“步击”、“捶丸”。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为前来参与游戏的居民游客讲述游戏规则。在捶丸区,居民游客们手持木质球棒,仿照古代捶丸游戏规则,瞄准地面标记击打小木球,体验古人休闲竞技的乐趣。在射柳活动现场,社区简化了射柳过程,让居民游客们手持弓箭,屏息凝神,瞄准靶心,一展古人的射艺风采。射柳活动不仅考验参与者的眼力、腕力与定力,更寓含着人们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先人的追思之情,为清明节增添了一抹庄重而生动的色彩。

居民游客们射柳成功或者击中球穴后就能到社区二楼活动室制作风筝或者亲手绘制油纸伞。拿出画笔蘸取颜料,轻轻在油纸伞上涂上各色颜料,一把把洁白的伞面在居民游客的奇思妙想下,化身为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中国风的独特韵味。他们有的身着传统服饰,拿着油纸伞,走在古街古巷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刚刚我们还在平江路上看到有人拿着这个油纸伞,还在想哪里可以买到,原来是社区活动中制作的。”被社区活动吸引来的游客发出感慨。同时,现场的风筝制作也吸引了众多居民游客的兴趣。他们选择不同的图案,细细搭建风筝骨架,最后粘在风筝图案上,一个个精巧的小风筝就诞生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大家感到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纷纷拍照留下自己的美丽瞬间,现场一片其乐融融。游客们都表示,“苏州的社区真好,游客都能来参加活动!”

此次清明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也让游客们感受到了苏州的热情。同时大儒巷社区党委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