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吉本岗艺术中心JAC,作者吉本岗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沙为塔——吉崩岗拉康文物回归特别展览”即将举行

吉本岗艺术中心欣然宣布,“聚沙为塔——吉崩岗拉康文物回归特别展览”即将于2024年4月13日举行,并将持续至5月11日。

艺术中心所在的吉崩岗拉康,18世纪曾矗立着一座五层佛塔,据记载佛塔中装藏有十万枚持寿宗喀巴擦擦(脱模泥塑),“吉崩岗”因而得名。佛塔垮塌后,这十万枚擦擦被装入重新营造的神殿墙体内,封存于岁月之中。

百年后,当我们推开寂静已久的神殿大门,只在这里收集到3枚持寿宗喀巴擦擦残件。2023年,善缘开启——收藏家吴建磊与吉崩岗社区居民欧珠先生向吉本岗艺术中心捐赠擦擦总计3000余件——十万善像汇聚,神明归位;十方宇宙,再度闪耀。

点击观看吉崩岗拉康文物回归历程

展览前言

拉萨历史城区的魅力在于:同一地理位置上,常叠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和信息,令我们得以直面时间。2023年末以来,吉本岗艺术中心有幸获捐一批重要文物,对于梳理所在古建文脉、恢复其完整面貌有着重要作用,也成为此次特别展览的缘起。

艺术中心所在的古建筑名为吉崩岗拉康,始建于19世纪下半叶,是拉萨市文物保护单位。“吉崩岗”的称谓,沿袭自18世纪矗立于同一位置的五层佛塔。据记载,建造佛塔时,曾打制十万枚持寿宗喀巴形象的擦擦(ཚ་ཚ་,脱模泥塑)装藏其中,佛塔因而得名——“吉”(Je、རྗེ་)是对宗喀巴大师的敬称,“崩”(beng、འབུམ་)为藏语“十万”之意。佛塔垮塌、营造坛城建筑时,这十万枚擦擦大多被装藏进墙体内,留存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崩岗拉康曾是拉萨古城地标, 摄于1940年代

2021年7月,吉本岗艺术中心开幕,成为西藏首座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旅空间,按照美术馆的模式运行。改造过程中,仅收集到3枚持寿宗喀巴擦擦残件,保存状况较差,无法作进一步研究。2023年11月30日,收藏家吴建磊先生向吉本岗艺术中心捐赠较为完整的擦擦一枚,开启善缘;恰在同日,吉崩岗社区居民欧珠先生亦将保存近20年的吉崩岗拉康擦擦文物全数捐出,总计3000余件。上述文物已全部于藏历木龙年一月迎归吉本岗艺术中心,并由西藏自治区文物部门专家参与鉴定,由拉萨市城关区政府部门出具捐赠证书。

捐赠文物丰富了艺术中心馆藏,也开启了学术研究的可能。西藏自治区文物鉴定中心研究馆员娘吉加、中国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系副主任王谦等专家共同参与了这批文物擦擦的考察与解读,意外发现其在西藏浩瀚的擦擦图像谱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完整件的两侧肩花上各有一尊微型造像,分别为白度母与尊胜佛母,这样的仪轨和形制,在目前已知的西藏擦擦中尚无第二例。更为这一发现增添价值的是,布达拉宫次巴拉康中的八世达赖喇嘛和宗喀巴壁画形象亦遵照相似仪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崩岗拉康文物回归特别展览布置现场

进一步深入西藏地方史,不难发现,这批擦擦极有可能见证了18世纪下半叶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不断紧密、共同维护地方安全与稳定的历史,尤其是乾隆年间对西藏事务的重视与整顿——这纠正了过往对吉崩岗拉康的部分错误认识,也令这批文物的回归更显意义重大。

艺术中心团队与前述专家合作,呈现此次特别展览,向长期关注这座古建筑美术馆的观众分享研究成果,也向捐赠者致以由衷谢意。受限于文献资料不足等原因,对于吉崩岗拉康古建筑及其前身佛塔、装藏擦擦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欢迎学界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成“把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原文

从拉萨到纽约:喀瓦坚藏毯的30年

吉本岗2024访问艺术家:周力

看桃花,为什么是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醍醐2023年开放招聘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