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篇这张图片是2023年8月15日,时值二战胜利纪念日的日本东京靖国神社的场景。端的是乌烟瘴气、群魔乱舞,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献丑了!

而其中尤为可怪的是图中出现的这群台湾人!作为日本侵略的受害方,二战的胜利国,这帮家伙反而和那些军国主义分子们打成一片,其乐融融!令无数国人瞠目结舌、为之愤慨!

其实台湾民间的媚日精日思潮由来已久,若在当代台湾学生中票选他们最喜欢的国家,日本大概率会上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媚日思潮影响下,连桃园的抗日忠烈祠都改成了日式风格,先烈们愿意在这种地方受享吗?

2016年11月,蔡英文上任半年时出席高雄市政府举办的“追思纪念台籍老兵秋祭”活动。而她纪念的“台籍老兵”,其实大部分是二战时的日本兵。2018年9月岛内又爆出琉球的“台湾之塔”落成,这是为二战“冲绳战役”时战死的台湾人慰灵所建,碑文写着“当年日台战士皆为同胞,生死与共、荣辱同担”。而这座“台湾之塔”题字的落款人正是蔡英文——政治领导人尚且如此,遑论民间!

台岛这种现状就不得不让人感慨,台湾的去日本化工作是何其失败!与1945年祖国接收时的台湾状况相比,有多大区别呢?当年的前辈们目睹光复时的台湾日本化现象,就曾痛心疾首呼吁去殖民化刻不容缓,快80年了,为何岛内一大批人还是殖民心态呢?我想这一方面是台湾相关措施的无力,另一方面则是日本人50年殖民统治的成功——他们几乎成功地改变了台湾的整个社会风貌,倘若再有30年一代人的时间,台湾将彻底失去与中国所有相关的记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欢呼光复的台湾同胞,很快就会对国民政府失望透顶

让我们来通过1945年那第一批踏上光复后的宝岛土地的大陆记者,一起看看1945年的台湾被日本人荼毒成什么样了吧!

“每个初在台湾上陆的人,第一个他所得到的印象,便是觉得台湾完全带着异国的情调,那也就是日本的风味太重了。这当然难怪,因为台湾在敌人统治下已经过了51年的悠长岁月,况且日人统治台湾时是竭力想使台胞忘却祖国,使台胞日本化,于是台湾形成了今日的面目。

在我们家乡莆田,如果要想找出一所明朝遗留到现在的房子,我想那并不是一件怎么困难的事,但在台北就不然,你几乎极难找到一所比较古旧房子。我们所看到的,不是洋房,就是日本式的矮小房子。目前可以供我们凭吊的旧建筑,只有几座好像是拆毁而加以改建的城楼,上面还存着有乾隆年号的城门的石额,我们今日看了,真不胜今昔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南市由日本人设立的邮局

衣的方面更显著的日本化了,台胞男女们穿和服的,虽然我还没有看到,但男性多穿西服货或日本式的学生服;女性也是日本式的裙衫,不过现在穿旗袍也渐渐多了。至于十足代表日本的“下驮”(即日本式的木履),那种走起路来发出咯咯讨厌的响声,非但是日人,就是台胞穿用者,竟也占十之七八,这的确是可惊的了。还有那种脚拇指与其他四指隔开的日式鞋子,穿用者竟也随处可见。

语言方面则日语的普及,更使我们触目惊心,男女老幼台胞不但能讲一口纯熟的日本话,有许多小孩子,竟连台湾话也不会说的,这也可见他们普及日语的努力与成效了。以前日本统治台湾时,会实施所谓皇民化政策,这是一个极险毒的阴谋,他鼓励台胞改换日本的姓名,而给以一点小利益。强迫推行日语运动,在国民学校内不准小学生讲台湾话,若是偶然说出而被日本教员听见,就要受最严重的处分罚跪。

街路的名称,台北市最近已经改换了,但是大多数地方以及民众所习用的,仍是那些讨厌的“町”“丁目”“番地”。原来日人对于街道名称,并不是像我们是每一街巷都有专称的,他是把整个城市分成许多单位称“町”,“町”内再划分成许多“丁目”,“丁目”内再加编号的“番”,而且又没有门牌,就是台北目前街道名称已换了,但仍还没有编门牌,所以我们要想到不认识的地方去找人,那真是麻烦极了。再者,许多“町”的名称是纪念日本的人物以及伸扬他们的“国威”的,如“明治町”、“大正町”、“桦山町”(纪念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佐旧间町”(佐久间马太也是台湾的总督)、“太和町”之类,许多地方至今仍沿用,是极其不妥当。商店则“株式会社”、“料理店”、“写真馆”等日化式日文的招牌,仍满街触目都是,这也是非加以改换不可的。

至今生活方式无形中染习了日本化,那更是无可避免的事,比如我知晓的日本人的房子中是铺着席子(日本人叫塔塔米),走进屋内时是把鞋子脱了而排在门口的,这一点使我们初来的人每天鞋子脱来穿去感到非常的麻烦。此外,家家户户差不多都用自来水,日本人就用这冷的自来水洗脸的,目前我们国内来的人对这也感到不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3年皇太子裕仁视察台湾时的场景

吃的店台北极多,无论你走经哪一条街道可以随便找到。或是挂上料理的招牌,或是在帘幕的布条上贴着“吃茶食事”字样的字条。除了小吃店之外,多备有女招待,因此他们在店门口也多堂面皇之的写着“本店有丽人招待”之广告以招徕生意。其实这些女招待们最使我们看不惯,他们全是搽脂涂粉,装得矫冶异常,而且行动又是那么的随便,在他们好像是无所谓似的,但在我们却有点受宠若惊了。

不过女性在台湾出来谋生的极多,并不止女招待一项,许多商店里都是女店员,火车站、公共汽车站很多是女售票员或剪票员。各机关里也几乎全是用女勤务,而且大多数还去当家庭里的下女呢。菜馆里的菜也都是日本化,味道极劣。但普通餐馆里都装收音机,收听乐曲,供顾客欣赏。不过收音机在这里非常普遍的装设,非仅餐店而已。据说战前全台湾的收音机有数十万架。现在也许没有那样的数目,但我看仍极多,对于这数目庞大的收音机,若能好好的加以利用,对于社教的推行,是极有裨益的。。。”(1946年4月《福建新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日军正准备屠杀这批反抗的台湾原住民俘虏

“台湾目前正在酝酿着一种根治日本色彩运动,这一种运动的开展,在光复台湾的意义上,将要占很重要的一页。

台湾收复了已经近十个月,但使人在欢欣鼓舞之后,不能不感到忧郁与悲哀的是在这十个月中,中国政府只收复了台湾的形体,而没有收复实质。截至目前止,台湾在精神上和文化上,仍旧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一种殖民地。

日本人51年来的处心积虑、锐意经营,结果是把台湾的一切完全“日本化”了。目前在台湾,尤其是在省会所在的台北,你不能找出有那一点不带有“富士情调’同时你也不能找出有那一点足以证明这是一块中华民国的领土。除掉台胞血管所循环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无论从语言、文字、生活、习惯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于日本帝国主义者殖民地政策的成功,在原则上我们不得不加以“歌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轰动一时的被爱国志士“斩首”前的八田与一像。在台湾,这种纪念日本殖民者的建筑雕像还有很多

台湾男子多是着军服的,是不是因为军服的价格低廉,或者他们本身欢喜,不过从我们内地人的眼光中看来,那种黄色的日军服,都或多或少的意味着一种凶暴残酷,它代表一种日本军人的侵略色彩。我们从这么多着军服的台湾同胞的身上,好像都可以看得出日本军人的影子来。台许多报纸上,都曾经为这件事大声疾呼过,要求台湾同胞“脱下日本军服”,但所得的效果是等同于零。以上不过是随便举的一个例。其实这还是小节,还是外表,事实上还有更迫切更需要的事情等待来做,这就是如何改革台湾同胞的语言和文字。

台湾同胞以原籍福建和广东的最多,他们过去彼此间竟然完全是靠日语来联系的。台湾收复后的现在,他们彼此间仍旧是靠日语来互通情感,日语成了他们生活上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实!只有十多岁的青年学生,对于学习国语才有兴趣,三十岁开外的人真连想也不去想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中这些都是台湾旅团的台籍日本兵。本是同胞却在军国主义思想灌输下来到大陆疯狂杀戮,真是一大悲剧!

目前不但本省人和日本人、本省人和本省人之间,普遍的使用要用日文日语,就是新近从内地派来的工作人员,因为要迁就事实上的需要,也多学会了或多或少的日语,这真是一件最滑稽不通的事实。上至机关里公务上的接触,下至家庭内“下女”的使唤,日语都被普遍的应用着,因为事实上内地人要学台湾语和台湾人要学普通语,都是同样的困难,还是应用日本语文来得便当点。如果政府当局不及早设法遏止这种风气的蔓延,则其后果实在是颇堪忧虑的。

记者最近去参观台湾省立台北中学,见其校舍规模相当宏大,学生有一千余人,内部图书仪器设备的完备,就是内地也很少见的。因为师资缺乏,现在尽是整日讲授国语、国文、英语等几项科目,直把学生的头脑弄大了。我拉住一个学生,问他“国语怎样?”他摇了摇头说:“太难。”再问他“日语怎样?”他说:“很好”。这大概可以代表台湾一般青年学生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的台大校园前身就是1928年成立的台湾帝国大学

除了日文以外,台湾人也会写一种汉文,但这只是充满了日文气息的一种中国文字。

总之,我们现在要根绝台湾的日本色彩,首先就得改革台湾的语言文字,这里不但包括废止日本文、日本语的使用,同时即使是台湾话和台湾式的中国文,亦有加以彻底改革之必要。”(1946年7月3日上海《侨声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在台湾的殖民改造工作计划周密扎实推进,连深山里的这些娃娃也没有被放过

“台湾方面的敌产是全国最多最可观的地方,而目前接收和处理的情形,大概也是全国最糟的地方。各大小机关漫无系统的抢着接收,谁发现快下手快,那宗产业就由谁去接收。日本人走了,空下来的住房,留着给中国人你抢我夺。一幢空屋子的门可重复的贴上五六张接受的封条,甲机关接收过了,乙机关再来接收,丙机关丁机关也都争先恐后的赶来贴封条。势力大的机关接收了若干幢房子,让它空留着,连看门的人都不敷分配,结果是内部的家俱被人偷光。势力小的机关连办公的地点也找不到。现在形成这样的一种情形:看到有房子空着,不管它是那一个机关接收过了,你先住进去再说,然后再在门上加一条“XXX机关职员宿舍”的封条,就算成功了。反正决不会再有人来赶的。

有几位朋友的太太从内地来了,无处安身,于是便拿了封条,到各处去找空房子。政府机关现在正致力于“专卖局”和“贸易局”等赚钱的事业,对于这些事件,似乎是不屑多加过问的。。。”(1946年上海报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商品广告,可见日语已经广泛用在各种生活场景中了

“美联社记者于前月间来台湾视察一周后,于其所得的印象下一总结曰:“台湾所有的是科学,而所缺乏的是民主。”他这句话当然是有感而发的。台湾过去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经过了漫长的51年,日本人不惜尽全力来发展台湾的实业。同时更不惜尽全力来改造和压制台湾人的思想,其结果是成了目前的现象:台湾的实业已经发展到饱和点,但每一个台湾同胞都被摧残的成了“政盲”—他们都茫然不知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之为何物。

其实与其说台湾是缺乏民主,还不如说台湾是缺乏文化来的更彻底些。

台湾是有它的文化的,但这种文化是日寇统治时代的遗产物,它只是日本文化的一种化身。根据台湾省教育处的统计,台湾全省650万人口中,有99%以上的人都是受过教育的,文盲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但他们所受的都是日本式的奴化教育,与祖国文化的接触是颇有距离的,我们觉得这几百万受过教育的台胞,与目前中国内地目不识丁的文盲,实在是毫无二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份日本统治时代的台湾报纸

台湾的唯一大报《新生报》,目前经常保持15万份的销数,这颇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但这张报纸有一版的记载是日文的,而且我们还敢相信,假使《新生报》废除了这一页的日本版以后,它的销数恐将不会超过1000份以上的,因为那种深奥的中文语句,台湾同胞是无法去了解它的,目前台北已经有几张台湾人自己创办的汉文报纸出版了,如《大明报》、《民报》、《商工日报》等,但这些报纸上面所记载的那些所谓“汉文”,实在不是我们非台湾人看了所能了解的,我们只能当它是没有日文字母的日本文。以这样的报纸来担负对台胞再教育的任务,其收效恐怕是等于零的。

一般来说,目前台湾同胞对“汉文”的学习是颇为普遍而积极的,但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过有什么文化工作人员到这里来起一种领导作用。这里是一块未开垦的文化处女地,这块处女地被内地的文化工作人员遗忘了。在台北,“汉文讲习班”的招生广告满街都贴满了,但他们所讲习的汉文课本是《诗经》和《战国策》之类的东西,各书店里的日本书籍是大大的被清过了,但代之而陈列的是《千字文》和《百家姓》。可怜的台湾同胞们!台湾光复了已经将近一年了,但他们还是无法与祖国的文化接触,还是无法去了解祖国文化究竟是怎样的一件东西。

台湾目前是一片未开垦的文化处女地,我们极希望全国所有的文化工作人员,合力来开垦这一片处女地,使它发芽,使它开花,使它成为祖国文化的一环!”(1946年5月26日上海《侨声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光复庆典现场——此情可待成追忆

类似这样对台湾光复后现状痛心疾首的文字,在当时的大陆报纸上可谓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努力,清朝统治台湾数百年,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却比不上日本人的50年!

吾人对于今日台湾之媚日现状,早已不对他们抱有什么幻想。恐怕只有两岸真正统一的那天,才能彻底根除台湾的日本化影响,斩断弥漫全岛的帝国崇拜。1945年那批登上宝岛的大陆记者的心愿,也只有到那时才能得以实现!诚可痛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