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慢行、新品牌层出不穷、以及竞争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市场集中度近一步升级。世界市场上较强的企业正在快速集中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中部和尾部品牌出局的可能性提高,但头部品牌也面临增长疲软的挑战。

适者生存,强者恒强。

越是强大的品牌,越具有跨越周期的韧性;越是在消费者谨慎的时刻,高价值品牌和产品越能显现出其强大的获得感和品牌价值的收益。红利期早已结束,大浪淘沙中,唯有经受得住周期考验和筛选的品牌,方能在长期的冲刷中更亮泽,更耀眼。

当中国市场正在经历低速慢行的周期,于1932年创立于丹麦的乐高却通过以“专注式创新”布局长期战略,获得了逆周期的高位认知。这样的认知优势,是品牌得以穿越周期的根基。

#1

低速慢行, CMO集体站在新的起点

随着2023年的过去,在一轮轮的复苏战后,2024年也悄然而至。此时,CMO们心照不宣,仿佛集体站在了新的起点。

这两年行业里流行的一个关键词是“穿越周期”。

“穿越周期”需要做的恰恰是加码品牌的独特价值。然而,很多企业却反其道而行,通过做更多的短期尝试,来获得短期的可能收益,完成各种短期的指标。

这很容易理解。越是艰难的时刻,越容易促使人们想要去抓各种能抓住的机遇。通过更实时的竞品分析,“借鉴”更多时兴的“成功”经验,做更多大家都会做的的安全选择,是在低速期普遍存在的保守心态。

但是,这样的广泛尝试与跟风,不仅给企业造成了更多的内耗,也降低了品牌成为“强者”的可能。因为,大量的盲目尝新带来的持续性资源消耗、投资收益与风险的不成正比、缺乏长远的规划而模糊的品牌内核,都拖住了企业强化核心优势的节奏。

越是这样的时刻,越需要集中火力去推动有可能帮助CMO们穿越周期的“专注式创新”。

那么,怎样才是跨越周期的“专注式创新”?

是那些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市场竞争的考验,具有独特性和持续性的创新。它要求:

1、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期望,能够满足消费者独特的需求或解决他们面临的特定问题。

2、专注的,具有长期价值的独特性:是独树一帜的创新,具有鲜明特点和差异化优势。不是短暂的昙花一现,而是能够在长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和产生价值。能够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不断进化和发展,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3、长远的战略眼光与研发投入:需要企业具备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的能力,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并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支持,培养研发能力和技术人才,以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保持其领先地位。

因此,能够帮助企业穿越周期的“专注式创新”,一定不是短期的“迎合式尝新“,而是具有独特性、持续性、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符合长期投入与战略眼光的创新。

我希望通过分析多次成功的乐高品牌,来浅析跨越周期的关键。

#2

逆周期而为,乐高做对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慢行,行业竞争加剧(比如,来自潮玩行业和游戏产业的竞争,以及海外巨头的发力),加之消费者的理性心态,使传统的玩具市场面临增长的瓶颈。实际上,乐高于1980年进入中国市场。然而,乐高却不仅在行业中屹立不倒,其品牌发展还体现出了逆周期向上的态势。

图:乐高中国营收增长index (对比竞品),分析来自于Euromonito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乐高中国营收增长index (对比竞品),分析来自于Euromonitor

截至目前,乐高集团已在中国的12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460家品牌旗舰店和授权专卖店。这要感谢其高端的品牌形象以及顺应趋势与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寓教于乐”的定位,以及深入的本土化战略。

乐高在中国市场获得的连续性增长已有多年;这样的增长态势在2022年带来巨大的品牌价值回报,特别是在差异化的感知上获得了飞跃。

图:乐高在2019,2021,2022的品牌认知变化,分析来自于WPP BA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乐高在2019,2021,2022的品牌认知变化,分析来自于WPP BAV

从2019年至2022年,乐高的品牌形象获得了质的飞跃。从下图可以看出,尤其是“Creative 创造力”与“Innovative 创新力”冲到了最高位,远远领先玩具行业的市场均值。在关键价值上发力,由此取得了成就,这是诸多品牌梦寐以求的。

图:乐高的品牌形象变化,分析来自于WPP BA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乐高的品牌形象变化,分析来自于WPP BAV

然而,乐高却做到了。这不是短期的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以来多年努力的结果。

那么,获得如此高的品牌收益与认知高位,乐高究竟做对了什么?

一、打好地基

做有意义创新的前提,就是“专注”。

乐高的“专注”体现在对品牌根基与价值观的坚守。

乐高品牌的宣言是:“启发和培养明天的建设者:乐高从孩子拿起第一块积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释放他们的潜力。”

从乐高的产品线以及体验上,我们在各个层面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其标志性的砖块设计以及无限延展的创意可能性。

其实,乐高在创新方面也走过摸索的道路。在90年代初,乐高结束了连续50年的双位数增长(当时,因积木拼插技术专利到期而开始被竞品广泛使用;同时,90年代以任天堂为代表的电子游戏兴起,挤压了传统玩具市场的空间),也经历过因激进创新过度消耗所造成的增长低谷(尤其是增加产品线和异形零件而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却未对品牌带来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价值)。为了应对危机,乐高也曾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削减冗余的业务,进行谨慎创新,回归最核心的品牌价值和业务根基(尤其是经典产品线,如得宝系列、城市系列、授权IP产品系列等)。

在研习趋势方面,乐高也是围绕核心的基业来进行的。乐高会发布玩具行业研究分析报告,对各个市场的家长和儿童进行调研,并成立乐高未来实验室,洞悉未来的机遇,保持领导地位的战略。

在趋势探索上,乐高并没有随波逐流地追求流行趋势,反而是更深一层的挖掘基于核心领域的消费者需求,始终坚守了自己的品牌内核,进而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及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二、强化支柱

乐高的战略选择是具有高度借鉴性的,因为该品牌的支柱是立足于坚实“地基”的,以核心领域为中心拓展有意义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尤其是教育、乐园、内容等领域的布局。

1. 强化本地化的品牌定位与内核

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乐高就洞察到中国消费者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从早期进入市场的时候就强化其“益智性”和“快乐学习” 的品牌形象。

在本土文化的关联上,乐高通过二次创作赋予传统IP新的形象来创造文化连接度与共鸣。例如,根据《西游记》重新设计造型,对故事情节进行二次创作,推出主题动画片。乐高也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如将传统春节、端午节等元素融入其中的积木拼搭。众多乐高中国文化元素产品的设计,如新春灯会以及悟空系列等等,不仅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乐高的产品具有了极大的文化传承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乐高齐天大圣终极变形机甲

2. 布局多学级的教育

乐高创立了”乐高教育 Lego Education”,倡导“学习的新思考正当其时 It's time to rethink learning”。

乐高®教育的官网是这样介绍的:“乐高学习系统十分直观,具有包容性和高度适应性,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更为直观和易感知,培养学生从简单的探索进阶为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的学习能力。”

从孩子的学级出发,乐高研发了适应不同层级学习需求的教育解决方案,还积极与剑桥名校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开发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于乐高教育官网

3. 聚焦有象征意义的娱乐IP和电影

加码拳头IP,是乐高在上一轮品牌低增长周期中已经决策的聚焦产品线,例如打造IP授权合作的《星球大战》、《哈利波特》和自有IP《生化战士》等系列,增加用户对拳头IP的认知度与粘性,以此强化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也以此让乐高渗透到了全年龄段的消费者中。

随后,乐高更是扩展到了科技、电影等更为广泛的领域,推出乐高机器人、乐高电影等创新产品和项目,给品牌带来了更多的关于“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形象感知。例如,在2010年发布游戏《乐高宇宙》,2012年开发《乐高蝙蝠侠:DC超级英雄》等;乐高在这些年里从未停止过在游戏领域的合作。Meta 公司于2023年的Connect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乐高将为 Quest 3 推出一款混合现实游戏,名为《LEGO Bricktales》,而乐高得宝系列智能火车和乐高蝙蝠侠系列也都可以用APP遥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于APP Store

4. 将“寓教于乐“深入亲子时光

为了增强家庭体验和品牌忠诚度,乐高进一步在全球打造乐高乐园。这是专为儿童和家人设计的,让用户通过娱乐体验,享受高质量、寓教于乐的亲子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以品牌精神为核心发展通路

在中国,乐高设计了本地化的营销和零售体验,将其营销活动、广告和包装本地化,以与中国文化、价值观和美学产生共鸣。但是,其通路的策略并不是迎合性的,而是清晰地传递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线上:乐高的线上渠道并不仅是为了促进销售和互动,更是用有意义的故事和内容去启发中国的消费者。同时,还积极利用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与中国消费者互动,与消费者一起创造具有创意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乐高社媒,介绍硬核用户、中国文化IP设计的彩蛋、乐高小火车的历史、以及定格动画

线下:打造“寓教于乐式”零售:让店铺充分地融入本地特色,打造沉浸式体验,如成都乐高旗舰店的“大熊猫密林”和川剧变脸等积木模型。乐高探索中心也有4D体验,工厂之旅,魔法转盘等多个主题区,还有交互式“故事桌”与设计师虚拟对话,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乐高社媒,向粉丝介绍位于西安、长沙、成都的乐高品牌店

四、与有共识的伙伴实现多面共赢

在夯实品牌价值,并由此发展支柱与通路策略的基础上,跟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品牌与消费者实现多面共赢,尤其是与引领趋势和潮流的品牌合作。

首先,乐高在不同的品类都积极地与拥有共识的品牌展开联名合作,例如Levi’s、Adidas、HYPE、宜家。基本每年也都会跟豪车品牌推出旗舰型的产品,如保时捷911 GT3、布加迪Chiron、兰博基尼Sián、迈凯伦F1赛车的乐高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以外,乐高也十分注重与粉丝共赢。例如,在乐高创意(LEGO Ideas)平台上,爱好者可以分享自主设计的产品,受欢迎的设计也会成为真实的商品,而非常顶级的乐高创造者则有机会直接参与产品创新,成为“乐高专业认证大师”。

乐高重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积极更新社交媒体内容,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激发用户创作内容。这种用户导向的创新方式,使得乐高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多年“专注式创新”让乐高形成认知高位

资料来源:David C. Robertson《乐高:创新者的世界》,公司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来源:David C. Robertson《乐高:创新者的世界》,公司官网

总结而言,乐高能够逆品牌生命周期(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败期)地形成认知高位,是因为多年的“专注式创新”持续积累的成果。这是对中国市场的敏锐洞察与战略眼光,对需求变化趋势的把握,以及稳扎稳打建造“专注的独特性”与长期的研发投入。

这样的认知高位是具有发展势能的。

根据WPP BAV的数据预测,乐高品牌的认知高位在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

图:对乐高未来品牌认知的预测,来自WPP BAV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对乐高未来品牌认知的预测,来自WPP BAV分析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这几个数字:

  • 2022年,乐高集团的营业利润从2021年的170亿丹麦克朗增长了5%,达到179亿丹麦克朗。净利润为138亿丹麦克朗,增长了4%。
  • 中国日报报道:预计2023年的营收将保持继续增长,并领先全球玩具市场,乐高集团首席执行官Niels B. Christiansen说“我对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2024年充满信心和乐观。”
  • 路透社报道:乐高集团首席执行官倪志伟表示,乐高计划2023年新开145家门店,主要在中国。

对于筑建穿越周期的“专注式创新”,无论短期的市场如何,乐高坚守初心,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专栏介绍

进入经济增长低速期,市场慢行,消费者对消费支出也更为谨慎。无论是品牌方、传播机构、还是媒体平台,都在尽其所能地履行推动市场良性发展的责任与义务。越是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汇聚力量共赴与前行;也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能发挥出营销人的关键价值与能量。当下,正是品牌可以超速行驶的最佳时期。当趋于保守的企业开始流失份额,拥有胆识和更高投资的品牌将获得比以往更高的投资回报。作为品牌的盟友,Wavemaker蔚迈中国与WARC推出《CMO不emo指南》,共同探索前瞻性的洞察与思考。这是一部来自多方视角的思想录,旨在聚集智慧,远瞻未来,推动健康的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