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保定建设“博物馆之城” | 好看好玩还“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的科普研学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参加 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四亿年前,究竟是哪一支古老的鱼类祖先,登上了陆地呢?”

3月30日,《寻找我们的鱼类祖先》悦读沙龙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远古海洋展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带领大家边参观边讲解,专业科普加沉浸式展厅体验,让不少小朋友着了迷。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作为河北省保定市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以中华猛龙骨架化石、奇迹秀山鱼化石、埃氏马头骨化石等“明星”标本一跃成为当地博物馆“顶流”,成为保定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一个缩影。

2022年,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全面启动以来,保定市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河北省文物局、河北博物院等,共同推动保定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保定市备案博物馆23家,2023年全市备案博物馆达71家。短短两年,保定市新增博物馆48家,数量比之前翻了3倍多。

保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9处。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处处长周军力介绍,依托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保定市相继建设了淮军公所博物馆、直隶审判厅博物馆、保定水利博物馆等,不仅让保定的历史文化“活”了起来,更为群众打造了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淮军公所博物馆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军公所“变身”而来,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徽式祠堂建筑。保定市投入1.1亿元对其进行修缮提升后,该博物馆于2023年9月正式开馆,不仅实现了对文物本体的保护,还拓展了公共服务范围,使其“变身”为集古建艺术、民俗文化、文旅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体验区。

今年春节期间,淮军公所博物馆大戏楼曲音袅袅,保定老调、河北梆子接连上演;投壶、蹴鞠、捶丸互动游戏,让参观者跃跃欲试……这是淮军公所博物馆为春节开启的夜游活动现场。保定市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不断创新探索,以新业态、新场景赋能文化传承,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建设“博物馆之城”,不仅要在数量上提升,博物馆传承文化、服务大众的能力也是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保定除了新建博物馆场馆外,还对原有的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并创新展陈思路,增量与提质并举。保定市以科技不断赋能博物馆“活”态传承,比如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倾力打造的400平方米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区,全景展现了直隶总督相关历史;实施博物馆人才培养项目,举办“博物馆之城”建设人才素质培养暨中小博物馆办馆能力提升活动;深挖文化资源,推出的《太行龙脊——保定长城历史文化展》等原创展览广受好评。

在保定,除了好看好玩的博物馆,还有“能吃的”博物馆。2023年9月,保定宴饮食博物馆开馆,这里不仅能让游客品尝非遗美食,还能沉浸式体验保定饮食文化。除了非国有博物馆保定宴饮食博物馆,当地还先后涌现出涿州市德荣斋蛋雕艺术博物馆、易县绞胎瓷博物馆,以及河北农业大学农业博物馆、河北大学博物馆等高校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的有效补充,非国有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底蕴的体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周军力表示,去年保定市政府出台了《保定市非国有博物馆资金扶持办法》,从非国有博物馆运行、定级评估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不断壮大非国有博物馆队伍,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媛表示,保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自身独特优势,推动文物“活”起来,还将积极推进博物馆领域地方立法,强化依法管理,逐步建成以国有博物馆为骨干,以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布局,同时,打造“百馆之城、宝藏保定”品牌,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群,推动博物馆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