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2006年,专家在贵州省遵义一个岩洞中发现了两台老式发电机,时隔60多年,它们竟然仍然处于工作状态。

此事一经报道很快就引起了美国的注意,他们随即便表示愿意出百万美金买回这两台发电机,但中国却拒绝了美国的请求。

那么,这两台发电机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龄”发电机

2006年,一队地质勘探专家们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进行勘察,可没成想却“误打误撞”的进入到了一处岩洞中。

随着专家们的深入探查,他们很快便发现这是一处战争时期留存下来的发电厂,不仅如此,岩洞中还有两个庞大的发电机被遗留至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更令专家们感到惊讶不已的是,这两台发电机在被发现时仍然处于工作状态,“嗡嗡作响”的声音随着机器的震动被不断扩大!

不过,机器上锈迹斑斑的模样却从另一方面透露出了它们的“真实年龄”,另一边,专家们很快便发现机身上有一串清晰可见的钢印,上面标记着“MADE IN U.S.A YEAR 19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这两台机器的机身上也用了明显的红色中文分别标注“一號、二號”,由此可见,它们是来自美国的同一批产物。

面对这项意外发现,勘探专家们立马将此事报告到当地的管理部门,并将在岩洞中的所见所闻写成报道发表了出来。

很快,这篇报道便引起了国内的大波探讨,美国也对此事高度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美国便与中国取得联系,他们出价五百万美金想要将这两台发电机收购回去,好让两台机器“荣归故里”。

可面对美国的请求,中国毫不犹豫的选择拒绝,因为这两台发电机对于我们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这两台发电机对中国究竟有什么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漂洋过海的发电机

这两台“年事已高”的发电机是在1942年,中国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手中购买。

那时候,中国的电力系统被日军摧毁殆尽,很多军工厂被迫转移位置,将自己藏匿于深山之中,兵工厂第四十一厂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日军大面积的袭来,第四十一厂的厂长钟道锠只能带领工人们转移位置,而他所选择的地点就是贵州省遵义市郊区的一个岩洞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军工厂暂时安置下来,但却因为物资难以输送导致生产停滞不前,钟道锠试竭尽所能也无法满足前线的需求,因此,生产只得暂时搁置。

前有日军不断扫荡,后有战士在前面浴血奋战,钟道锠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千钧一发之际,他突然想到了水力发电,而第四十一厂所藏匿的地势恰恰满足钟道锠所提出的水力发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计划提出,钟道锠立马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那时候名为奇异公司)联系,并购买两台发电设备。

要知道,那时候美国奇异公司所生产的发电设备已经是全球最先进的设备,其价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当时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买两台这样的发电机,完全是因为对于供电的需求迫在眉睫,钟道锠希望用最好的产品,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就在双方约定好的交付时间到了以后,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当时,中国的制空权被日军封锁,再加上国际战争局势不断扩大,整个国际交通几乎无法穿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火不等人,特别是我们国家正处于关键的反扑时刻,设备晚一天到达那就意味着战争得多拖一天。

无奈之下,为了能让发电机尽快到位,双方经过协商后决定铤而走险,通过驼峰航线来运送这两台发电机。

选择行驶驼峰航线可以说是“最无奈的下下策”,因为这条航线距离非常远,得从印度起飞最终降落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飞行员在飞行的时候不仅要时刻注意极端天气,同时还要提防可能随时会出没的日军飞机。

因此,一整条航线飞行下来可以说难度是非常大,而飞行条件也非常苛刻。

在等待设备到位期间,钟道锠也没有闲着,他带领工人将能用上的材料全部用上,在尽量维持生产的同时做好水力发电的前期工作,待设备到位后好立即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1945年,钟道锠顺利收到了两台发电机,随后,他和工人们迅速组装完毕开始使用,就这样,水力发电顺利成功。

水力发电厂能够正常运行后,钟道锠迅速生产,并将每一批“鲜鲜出炉”的枪支弹药送至前线,为抗战胜利烧起了最后一把大火。

其实,钟道锠之所以能够冷静的利用地势建立水力发电厂,说句“被逼的”也不为过,在当时那个战乱的时代,能够存活的军工厂可谓是少之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移动的军工厂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以后,惨无人道的日军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他们肆无忌惮的在中国的国土上侵略。

一时间,中国所有的老百姓们都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筑被摧、城市被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电力系统也遭到了严重的毁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电力系统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照明,通讯设备、武器制造都需要电力的支撑,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发电厂,那么就无法反抗敌人获取最后的胜利,而钟道锠正是明白了其重要性,才会在“绝路”中硬是踏出了一条生路。

1939年12月24日,身为军政部兵工厂第四十一厂厂长的钟道锠在面对粤北日军的大举来犯时,当即决定将厂内所有机器设备全部拆装入箱,做好随时转移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派人实地勘察以后,钟道锠便决定将所有设备运送到贵州省遵义市的桐梓县,那里处于西南腹地,四周地势险峻复杂,是一个能够很好躲避日军的追击与空袭的绝佳位置。

当所有设备运输到位以后,钟道锠立即组织人在岩洞内现场搭建一个临时的“军工厂”,他明白,早一天恢复生产便能够早一天将枪支弹药送到前线的战士手里,中国就早一天靠近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简易的军工厂搭建成后,四十一厂在钟道锠的带领下开始恢复生产枪支弹药,但好景不长,物资输送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生产需要燃油、电力、配件,但那时候这些物资都极度稀缺,就算可“搞到”,也无法顺利的躲避日军的追击运送进来。

至此,水力发电厂顺利建成,这期间经历了无数的实验、承担了无数的风险,所有人走的每一步都极为险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水力发电成功以后,钟道锠所在的第四十一军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其质量更是达到了一个质的突破。

因此,这里成为了西南大后方影响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之一,为战争保证了后方“续粮”的稳定输出,这两台发电机也将它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那么,这两台发电机在中国解放以后,又有着什么作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后”的发电机

全国解放以后,遵义市岩洞中这个对抗战有着重大意义的临时军工厂并没有直接关闭,毕竟它是中国最早的岩溶地下发电站,它在后期得到具体的设施完善以后,被命名为天门河水电厂。

后期,天门河水电厂在全国范围内广招人才,他们不仅会去学习前辈们当初如何在困境中迎难而上创造出这个堪称奇迹的水电厂,更会去学习新的知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国家的电力系统得到更好的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渐地,这两台发电机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出现老化的状态,随着机器使用年限越长,各种问题随之而来,为此,中国也专门派出工程师前往进行美国交流学习。

当初,机器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我们便向美国公司提出购买零配件的需求,但奈何当时时局紧张,美国拒绝向我们出售零配件,甚至就连后期的维修保养也拒绝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美国只是想“为难”我们,奈何曾经千千万万个困难我们都已经迎难而过,区区配件又如何能够难倒我们?

没有合适的零件我们就凭借自己的本事自己研究出来,后来,每当这两台“老伙伴”出现问题的时候,维修师傅都能够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量得到完美的解决。

久而久之,这两台机器可以说除了外貌没有改变,里面的每一个配件我们几乎都已经换了个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转变,这两台如同“战友”的发电站也成为了过去式,可即便如此,那些曾经与它朝夕相处的工人们也都明白其在战争时期做出的不朽贡献。

现在,中国已经能够靠着自主研发在各个领域绽放光芒,曾经的窘境已经不会再次出现,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光芒会散发的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这两台发电机重见天日的时候也唤回了不少人对曾经的回忆,虽然美国想要以高价收购它们,但两台发电机作为曾经与我们并肩抗战的“伙伴”,所以无论是尊重它们还是保护那段历史,中国都不会同意美国的请求。

现在,这两台发电机已经被小心的保存在文物馆中,有了一个最终的归宿,它存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价值,它的存在就是那段我们艰难曾经的见证与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多彩贵州网:《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水电站:天门河水电厂》

政协浦江县委员会:《钟道锠与四十一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