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觉性其实就在六根上发挥作用,比如耳闻声,凡夫往往认为,听到了声音才是有闻;而没有声音的时候,就是无闻。那么我们的能闻的性就有间断。

其实有声音时,你听到了声音;当没有声音时,你一样也听到了,只是你听到的是没有声音。如果你没有听到,你怎么会知道没有声音呢?

所以那个能听的觉性一直都在,那个闻性其实一直都在,这个觉知是没有消失的,这个“知”一直都在,不然你怎么知道没有声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眼见色,我们的眼睛看见东西了,你说我见到了。而瞎子眼睛病了,所以看不见东西,然后你说我看不见。

其实瞎子他不是不见,依然还是见了的,只是他看见的是一片黑暗而已,不然他怎么知道我看不见?怎么知道我眼前是一片黑暗?

其实见到了黑暗也是见,只是反复认为黑暗是不见,他心中有对比,有分别,认为有光明才是见,而黑暗就不是见了。

所以我们那个能见的觉性其实一直都在,它何曾有片刻离我们而去呢?这个灵觉之性始终都是不生不灭的。

所以见光是见,见黑还是见。听到声音是听,听到没有声音还是听。那个见性、闻性一直都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有声无声,有色无色,那都是“声尘和色尘”,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

外面的六尘有生有灭,但我们的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一点认知要搞清。但是我们不能住在相上,不能着在六尘缘影上。

假如你的眼睛瞎了,虽然不能照见色尘了,但是见的作用还在,那个“知”还在,不然你怎么知道自己看不见?

犹如镜子照物,事物来了你说能照,事物不来时,没有事物时,难道镜子就不能照了吗?

镜子能照的作用有消失吗?其实并没有,它还是在照的,只是它在照没有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观音听海潮音悟道,海水涨潮时,有海潮音;海水退潮时,就没有声音了。这个时候潮声是有生有灭的。

但是你不能着在海潮音上,不能跟着外面的声音跑了,不能跟着六尘流浪生死了,你那个觉知要一直都在,不生不灭。

正因为它不灭,所以才听到有声和无声。能听声音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它是亘古常存的。

我们反闻自性,不跟着声音跑,这就叫做回光返照,也就是吕祖所说的“回光”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参禅时,常提起一句话头,去参“听见声音的是谁?听不见声音者又是谁?”就犹如参“念佛的是谁?”

这不就是我们的自性吗?其实一切处都是它的作用,它一直都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光地动,照见十方一切。

所以婆罗提尊者说:“性在作用,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提,在足运奔。”

那么我们就要明白,真如自性不在别处,就在当下的现前一念处,不要再向别处去求了。

你原本就具足一切,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很多人问睡觉和死亡之后的觉性在哪?

这其实是把肉身当作自己了,身体动时,就好比有声时;身体不能动了,睡着了,死亡了,就好比无声时。

有声和无声你都在听,睡觉、死亡也是一样的,你都在知。

但是你一旦把身体认作自己,那么身体一睡,你就落入无记了。就跟无声时,你听的觉性就不在了。

你看那些有定力的人,身体随你睡,但是觉知依然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睡。

但是凡夫不知,就跟不知道无声时一样,一旦无声,他的觉性就不在了。睡觉之后就会落入无记之中,觉性被遮蔽了。

如果睡觉还能保持觉知,一切依然了了分明,将来死亡就能自主,死亡就是比睡眠更大的昏沉。比如死亡时还能提起佛号,就有往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