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光伏技术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正引领着一场全新的绿色能源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全国各大光伏技术实验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更是推动光伏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那么,你知道全国有哪些顶尖的光伏技术实验室吗?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第三届光伏实验室质量提升技术研讨会,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探寻这些实验室背后的故事和它们在光伏领域的卓越贡献吧!
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复旦大学,于2023年经科技部批准重组运行,其前身为2010年筹建、2013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紧扣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专注于晶硅电池、钙钛矿电池及砷化镓多结电池等高效光电转换技术的研究。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固定人员200余人,博硕比例超90%,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80%。
实验室在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承担了3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创造了25次晶硅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的世界纪录,包括保持PERC和TOPCon晶硅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行业领先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效率,以及国内首个全柔性砷化镓太阳电池组件的成功入轨验证。
此外,实验室还荣获了3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在钙钛矿研究领域发表《自然》和《科学》主刊论文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0余件,并代表中国光伏机构首提并发布国际IEC标准。
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月获得国家科技部的批准开始筹建,并在2013年10月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成为我国光伏行业首个成功获得验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英利集团中国最大规模的完整光伏产业链生产和技术模式为依托,主要从事全产业链的晶体硅光伏材料、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覆盖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全产业链,包括硅材料制备及特性研究、高性能太阳电池及光伏组件研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基础研究等。
在成绩方面,实验室在建设期间承担了多项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研究开发项目,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例如,新硅烷法制备高纯度多晶硅技术、N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等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此外,实验室还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新硅烷法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和第一条N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在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实验室也攻克了关键技术,如磁悬浮飞轮储能、高效逆变器等。
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能源局于2011年9月授牌成立的第三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这个实验室的研发方向涵盖了晶体硅光伏行业的全产业链,包括多晶硅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高效率太阳电池及组件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及成套装备技术研究、以及高效大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光伏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013年9月,英利荣获科技部颁发的“光伏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称号。该称号代表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高地,致力于推动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以提升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实施“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该中心力求成为国内外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科技影响力的领军者,为相关领域及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树立典范。
作为科研与发展的催化剂,光伏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不仅是一个交流平台,更是一个展示中国光伏技术实力的窗口。通过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持续扩大在光伏产业中的影响力,力求为我国光伏产业的长期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后盾。
河南大学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经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设,经过3-5年的建设期,于2015年顺利通过验收,并在之后的实验室评估中获得专家好评。实验室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宗旨,专注于光伏材料及其他新兴能源材料的研究。多年来,实验室得到了多项资金的支持,累计投入建设经费4700余万元,新增了大量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并拥有充足的实验室空间和良好的技术服务措施。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50人,其中包括多位高层次人才,并设有多个课题组,涵盖理论计算物理、拓扑量子材料、二维材料与器件等多个研究方向。
更多关于光伏实验室的相关内容,可以关注:第三届光伏实验室质量提升技术研讨会暨光伏产品户外实证交流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