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上午10点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朝阳接受三明市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就“加快推进水网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主题与广大市民直接在线交流,倾听群众心声、解答热点难点问题。

主持人

网友们好,这里是三明市政府网“在线访谈”,很高兴又如期与大家相聚在屏幕前。今天做客访谈室的嘉宾是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朝阳,他将围绕“加快推进水网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这一主题与大家在线交流。李副局长,您好,欢迎您!

李朝阳

主持人好,网友们上午好!

主持人

请简要介绍下,当前我市水网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李朝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水利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治水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从肩挑手提到供水入户群众喝上放心水,沙县、尤溪等城乡供水一体化走在全省前列;从防洪设施严重不足到防洪减灾体系初步成型,全市防汛能力取得有效提升;从“水患之河”到“生态之河”,涌现出“沙县俞邦”“幸福金溪”等优秀范例;河湖长制不断创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水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三明市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要求相比还有不足,主要表现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县城区局部存在防洪薄弱环节;水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生态环境质量与幸福河湖要求仍有差距;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主持人

请介绍下,推进我市水网建设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李朝阳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5月,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意见》,2023年1月,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加快推进市级水网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开展水网建设规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网建设的重要依据。我市在省级水网布局框架下,率先开展市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是全省第一个获批实施的市级水网建设规划。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嘱咐:“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20多年来我们始终牢记重要嘱托,持续深化全域治水,推动水网建设走深走实,先后实施“五江一溪”防洪治理、中小型水库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综合治水试验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幸福河湖建设等事关区域发展的重大水网工程。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三明水网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一张覆盖全市,着力解决流域性洪水、全域性水资源调配和打造幸福河湖的三明水网呼之欲出。未来通过三明水网建设,将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全市水安全,支撑推动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三明担当。

主持人

请介绍下三明市水网建设规划的主要目标。

李朝阳

我市水网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三明水网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市级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基本建立,县区水网基本完善,建成与三明市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一是防洪减灾方面。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立,重点河段达到国家规定的设防标准,城市排涝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水资源集约利用方面。内陆山区水源保障进一步提升,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城乡居民饮水同质、同服务。三是河湖生态方面。涉水空间有效保护,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土保持率不断提高,幸福河湖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四是数字孪生水网方面。自然河湖、水网工程和取用水单元等监测感知网基本建立,水网联合调度决策基本实现“四预”功能支撑。到2050年,“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三明水网全面建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主持人

三明市水网规划在省级水网建设规划中如何定位?

李朝阳

三明是《福建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布局“统筹山海”中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江两溪”中的闽江源头,“三区两带”中的“山区水资源涵养带”,闽江口水资源配置通道中的战略水源区。三明市是巩固省级水网“两屏”水源涵养功能,以“六江两溪”防洪治理为主线,并充分发挥其主要江河水源供给的核心作用,为沿海地区提供水源保障。

根据三明市自然地理格局、江河流域水系分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结合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在“三纵八横、三区两带”的福建水网总体布局框架下,谋划构建我市水网总体布局。重点聚焦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战略部署,综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水网建设基础,按照“守护闽江之源,建设八闽水塔,推动高水平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四枢三廊两域,碧水东流南送”的三明水网总体布局(四枢指安砂水库、池潭水库、街面水库、美坂(文川溪)水库 4 座大型枢纽,三廊指沙溪、尤溪、金溪 3 条天然廊道,两域指红色传承—稻种基地区域网和闽江源清水安澜区域网)以及“三干一脉、四库两片多点”的水网工程布局。其中:“三干”为沙溪、金溪、尤溪等三条主要江河,重点实施防洪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构筑三明水网的安澜、生态底板;“一脉”为闽江“北水南调”工程,将区域优质水资源输送至沿海地区,支撑实践“两山”理论转化模式;“四库”即4座大型水库,分别是安砂水库加高扩蓄工程、池潭水库度假区工程、街面水库水源涵养与文化塑造工程、新建美坂水库工程;“两片”是打造三明市原中央苏区稻种基地灌区、安砂大型灌区;“多点”即分期分批实施中小型水库项目。

主持人

我市水网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李朝阳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构建安澜水网、民生水网、生态水网、文化水网、数字水网,以高水平安全、高水平保护推动三明高质量发展,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三明。《规划》在分析总结了我市水网的建设基础、存在问题和需求,明确水网建设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建设布局基础上,具体提出六项重点任务。一是筑牢防洪安澜网:以主要江河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流域防洪布局,构建“堤库结合”的流域防洪体系。加快推进沙溪、金溪、尤溪三大流域防洪治理,实施控制性枢纽工程,开展城区“高水高排”建设,不断完善洪涝兼顾、安全可靠的洪涝防御体系。二是织好水资源调配网:按照“分区配置、蓄引并举、多源保障、城乡一体”的布局思路,建设“骨干动脉”、织密“毛细血管”,发挥三大流域水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中国稻种基地”农业特色,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打造现代化灌区,不断完善集约高效、空间均衡的供水保障体系。三是构建绿色水生态网:强化涉水空间管控,深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建设,深化三大水系系统治理,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及持续性,构建“安全、生态、健康、美丽、和谐”的幸福河湖。四是搭建数字孪生水网:加强新型监测手段应用,加快水网调度指挥体系建设,为水网科学决策、精准调度、安全运行等提供有力支撑。五是推动水网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深挖水文化内涵,推进水文旅融合,打造三明“闽人之源”“风展红旗如画”“八闽水塔”特色名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创建“两山”理论转化模式,实现生态惠民。六是完善水网建管体制机制:健全水网建设管理平台,创新水网建设体制机制、促进水网工程良性运行、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健全现代水网保障机制。

主持人

我市水网重点规划了哪些重大水利项目?水网建设的规划投资情况如何?

李朝阳

为实现水网建设目标,我们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注重效益,科学规划了安砂水库加高扩蓄、永安美坂等大型水库,三元南岐、宁化水茜、大田太华等11座中型水库工程和一批小型水库工程;提出推进三大流域防洪提升工程,补齐主要江河防洪短板;谋划闽江“北水南调”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原中央苏区稻种基地、安砂两处大型灌区以及流域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此外,还涵盖了“高水高排”、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引调水、灌区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水文化景观工程等项目。规划总投资811.2亿元。

主持人

通过三明市水网建设,可以实现怎样的效果?

李朝阳

规划的实施将促进全市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为全方位推进闽西革命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等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具有显著效益。一是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提升方面,三大流域“堤库结合”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重要城乡防山洪排涝能力持续提升,超标准洪水防御能力有效提高。“三沙永”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 30~50 年一遇,其它县级以上城市中心区防洪能力不低于 20 年一遇;5 级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 80%。二是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方面,实现沙溪、尤溪流域两大流域连通,沙溪、金溪局部互连,充分保障全市重要城镇、大中型灌区供水安全,实现优质供水;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双水源、多水源供水,农村人饮安全显著提升,城乡供水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运作体系基本形成,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更加匹配。三是河湖生态系统提升方面,通过生态水系建设,形成遍布三明全市城乡的“河畅、水清、岸绿、精美、安全、生态”的河流生态廊道,成为三明生态治水新名片。四是水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 水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厚植水网文脉根基,挖掘传承传统水文化,弘扬提升当代先进水文化,进一步提升三明水文化软实力。打造金溪、沙溪、尤溪特色水文化发展带,综合打造有文化气息的河湖。五是数字孪生水网和运行管理方面,水网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水网关键要素全面感知,水网数字化场景有效运用,水网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决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一网联测知全域、数字孪生精决策”的三明数字孪生水网。

主持人

通过介绍,我们对三明市水网规划建设有了大致的了解,后续我市在推动规划落细落实上还有哪些措施?

李朝阳

当前,我市持续深化拓展省委“三争”行动及市委“四领一促”工作部署,围绕省市级水网规划重点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实施,推进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三明段)、大田下岩水库等加速建设,开展安砂灌区、三明西灌区规划论证等,落实各项要素保障,为水网建设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各级干部建设市级水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强组织实施,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将规划目标任务逐年逐项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形成闭环管理,建立完善市县水网规划体系。三是加强政策保障,统筹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市级水网工程规划建设,加强水网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衔接,预留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积极落实建设条件,推动项目多开早建。四是加强科技支撑。积极开展市级水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水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联合调度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

网友

构建数字孪生水网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关键技术挑战?

李朝阳

数字孪生水网构建需要从“感知+模型+知识+平台”逐个攻关,提高数字孪生水网的同步仿真精度和服务决策水平。一是结合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丰富基础算据、优化仿真算法、提升求解算力,并完善决策知识,实现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前瞻性预演;二是构建数字孪生水网和物理水网实时同步仿真运行平台,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

网友

水网建设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吗?

李朝阳

水网规划建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在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在水网建设布局工作中,要科学合理安排,在相关规划和工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减缓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坚持“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水网建设对于解决我国区域间水资源不平衡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却难免会付出一定的生态代价。因此,要统筹工程必要性和环境合理性,在保证确有必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相关工程的开发任务、建设目标、工程规模,充分考虑引调水工程、河湖连通工程、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统筹水网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在实现生态效益增值的同时,防止“大干快上、跑马圈水”,避免以生态效益为由行不利生态之事。

主持人

好的,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李副局长的莅临和解答,感谢网友们的关注和参与,我们下期访谈同一时间再见

来源:三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