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很多人都说周恩来没有帅才,只能当二把手,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周恩来之所以一直当二把手或三把手,实际上是领导品格的问题,当然也是实践使然。

另外还有不怀好意的人,拿出40年代的几件事,说周恩来明智认为自己是相才,比如写周恩来从延安乘车去重庆,路过留坝苗台子镇看张良庙,到成都不看别处偏看武侯祠。

这些事实证明什么呢?证明周恩来认为自己是相才不是帅才?这些完全是胡说八道。

而周恩来之所以甘愿担任二把手,辅助毛主席处理政务,其实和两方面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性格

伏尔泰曾说过,造就政治家的,绝对不是人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性格。

这就说明,对于政治家来说,优秀的性格比能力更加重要,换言之,有诚实、热情、无私、勤奋,乐观等品格的政治家,比那些刚愎自用,阴险狡诈的政治家要强得多。

周恩来和毛主席的性格可以说是天然的不同,可又天然的互补。

周恩来出生在江南,据他自己回忆说:“我的性格大多是从嗣母身上继承来的。”

周恩来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在父亲的身边耳濡目染,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文质彬彬的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性格温和,为人善良,而且温文尔雅,喜欢干净,平日里的穿着也以西装为主,上学时遇到喜欢的女孩子也不会轻易表白,而是用写情书的方式。

南开《同学录》有关他的评语是:“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

但毛主席却不是这样,如果说周恩来的性格表现为“鸽性”,那么毛主席的性格就是“虎气”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棍棒”下,即便是读书,也是在树荫下,而不是在安静的书桌前,所以他从小就养成了敢于斗争的精神.

他不仅和父亲对抗,还和族长对抗,有典型的不服输、反对封建教条的的精神。在服装上,毛主席就很少穿西装,甚至就没有穿过西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对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性格作过比较,他认为毛泽东的性格虽然是多侧面的,但其各种性格特质未能达成一种平衡,他没有像周恩来那样把自己的各种性格特征融为一体,而是任其发展,把毛泽东本人推向各个不同的方向。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看法与此类似,他确认毛泽东性格的各条经纬线没有能像周恩来那样编织成一个整体。

这就足以说明,在性格上,毛主席确实适合担任决策者的角色,而周恩来做事细心,为人谨慎,也确实适合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周恩来这种骨子里善良,为人和善的性格,才有了遵义会议上让贤一说。

要知道在遵义会议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周恩来在党内一直是最高统帅的地位,后来周恩来敏锐地发现,毛泽东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一定不能抛在脑后,所以他苦苦寻找机会,只为了把位置让给毛泽东。

一直到遵义会议,周恩来甘愿让毛主席来统领全局,这也足以说明,周恩来识大体,顾大局,是真的为了中国革命安危着想,这难道不是周恩来伟大的精神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一步讲,如果周恩来性格中,但凡有一丝的自私,或者如张国焘之流,那历史上就不会有遵义会议让贤这一说了。

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当时周恩来没有犯过像博古一样的错误,而且有8年在中央工作的经验,资历更是无人可比,他的威望极高,但这并不是他认为自己不是帅才的表现,而是他认为自己在军事上稍逊于毛泽东,让毛泽东来指挥,更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研究周恩来时,对周恩来让贤有三点尝试性的看法,其中第二点我认为很有说服力。

他说:“在1927年的上海和南昌起义失败后,对于自己在20多岁时的领导工作不满意。这导致他得出的结论是:比他更强硬,更具天赋的其他领导者,至少在革命军事的第一阶段要比他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到了后来,他任了副手,又去了国民党那里谈判,他都甘之如饴,原因他没有政治大权的极端愿望。

这一历史条件,周恩来认识到不如毛泽东。

从时间上看,周恩来这个想法就一直存在,一直到认识了毛泽东,尤其是他去了瑞金前线,看到毛泽东的指挥艺术后,更加肯定他要找的那个人就是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周恩来并不是没有帅才

至于帅才,周恩来明显是有的。

从1926年北伐战争,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开始,周恩来就在战斗中多次以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冷静分析双方军事态势。甚至还有洞若观火的军事分析能力。

比如在武力讨蒋时他就断言“为全局计,政治不宜再缓和妥协。上海于暴动后,已曾铸此大错,再不前进,则彼进我退,我方亦将为所动摇,政权领导尽将归之右派,是不仅使左派灰心,整个革命必根本失败无疑。”

从这些例子就可以看出,周恩来也有军事指挥艺术,这点毛主席也是给予肯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周恩来有没有帅才?这明显是有的,只不过因为他的性格,他更适合于处理日常事务。

当然,“帅才”要和“一把手”两者的概念分开。

其实,毛主席在红军到陕北后,基本上已经是公认的最高统帅,1937年王稼祥带来共产国际的指示时,毛泽东的一把手地位已经稳如泰山了。

而其他战友,和毛主席风风雨雨走过来这多年,早已经成了毛主席的知己,他太了解毛主席了,只有毛主席领导,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周恩来还有谁有帅才?其实还有两个人。

一个是刘少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少奇在早期长期的革命中,并没有担任过一把手,只有1945年毛主席去重庆谈判时,让他主持了50多天的工作。

也就是这50多天内,他往东北派遣了大量的干部和部队,同时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伟大战略方针。

毛主席回到延安后,因病住院,刘少奇继续主持中央工作,于11月下旬又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

其他工作不说,就这两大战略方针而言,刘少奇就完全够一个帅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毛主席既然让刘少奇来主持,也是肯定刘少奇的帅才,或许,如果毛主席不去重庆谈判,刘少奇无缘主持中央工作,谁会记住他的贡献?

所以说,中国古语说得好,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二把手位置谋一把手之政,这对周恩来和刘少奇等人来说是不可能的,这是角色使然。

另外还有一个人,就是邓小平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是公认的帅才,在革命早期,邓小平的帅才就已经表现出来,而他真正站出来,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称号。

当时历史的重任已经落在了他的身上,时代要求这样一个人物必须要作出成绩,所以“在其位、谋其政”才使其成就了“帅才”之大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再回到周恩来身上。

周总理之所以多年来一直当二把手或者三把手,实际上是领导品格的问题,还有,他和毛主席已经太熟悉了,甚至是难得的知己。

周总理当然知道,毛主席比他突出的,已经不仅仅是军事能力,在政治水平,甚至知识水平上,也远远超过于其他人,“一把手”非他莫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在谈及与毛泽东的关系时多次表示:“毛主席是搞战略的,我只能搞点战术,当助手是否当得好,还没有把握。”这虽是自谦之词,但也反映了他甘当助手和配角的自我定位。

还是那句话,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比如当年尼克松访华,基本上所有的具体事宜都是周恩来在忙前忙后,当尼克松去见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直接谈的就是哲学。

毛主席和周总理心照不宣,如果周恩来也去谈哲学,那尼克松估计要累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帅才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人民群众中,从实际斗争中产生的。

从这方面来说,因为有了毛主席,其他“帅才”已经没有了施展帅才的机会,但他们也不会去奢望,甚至也不会去想这个问题。

因为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已经非常清楚,毛主席是千年一遇的天才,让毛主席统领全局,不仅是他们所愿,更是全国老百姓的所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回头看,这些把毕生心血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前辈们,实在是太伟大了,他们识大体,顾大局,甚至有无私精神,正是有了他们,革命才会胜利。

那些如张国焘之流的自私自利之人,注定会被历史淘汰。

最后用周总理的一个小故事结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他在沈阳读小学时,有次上修身课,学校的魏校长问道:“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有的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当问到周恩来时,他操着南方口音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后来他从沈阳东关模范小学毕业,同学们依依惜别之时,他给一位同学留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敬爱的周总理,这后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