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听一个心理方面的老师讲课,她说现在抑郁和焦虑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年龄越来越小了。
她曾经接待过有抑郁的孩子小的现在有上五年级的,有上中学的,高中的更多。当然大学生也有。
有的大学生考入重点大学之后也会不适应从而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还有的小学生学习不适应,没有动力,每天就是懒和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说很多家长都不理解,现在的生活环境比父母这一代不是好太多了吗?要什么有什么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事儿?
确实是,现在的条件比八九十年代好太多了。
至少很多孩子吃喝不愁了,不至于到了过年才会有一件新衣服也不会到年底了才会有好吃的。手机、平板、电视、科技也充盈着现在孩子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家长想不通也想不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想不通为什么每年开学前后就会有那么多的孩子去精神心理科
但是,有医生说了一句话,很多时候都是家长有病,孩子吃药。换句话说,去看精神心理健康的孩子多半是家长原因引起的心理方面不舒服。
有的孩子焦虑,是父母也会焦虑,会考虑很多事情的各种好的坏的结果,下不定决心,所以在生活里也影响了孩子。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孩子,父母对她要求严格,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伤害自己,父母发现之后带孩子去了医院,然后和孩子交流,这期间也做了一系列的治疗,后来听说孩子没事了,父母也改变了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听说一个孩子高中的时候书包里随身带着尖锐的东西,父母尝试了各种办法,没有效果,钱也花了很多。去医院的时候,医生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把所有她身边的东西都做了软化,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家长说孩子好了可以出院了。
那一段时间很多人听了都为她感到开心。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有心理咨询师说,某四线小城市,高中实验班开学之后直接减少了一个班,大概就是这个班少几个,那个班少几个,然后就少了一个班。这个比例还是很让人吃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心理咨询师说,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否则即使孩子去了重点高中重点班级或者说上了重点大学,依旧还会有各种问题。
想起在网上看的一段话,很多医生希望孩子身体健康,而心理医生对孩子的希望就是活着就好。
02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孩子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弱。
很多家长觉得这是一部分原因,如果孩子心理强大的话,那么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考得好考得不好无所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不能经历外面的风吹雨打,可能之前成绩都挺好的, 到了高中不适应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的问题。
2.孩子不想学习的借口。
我之前认识一个女孩,一上学就头疼或者肚子疼,当时初二,后来去医院看,没有任何问题。在家里什么事情也没有,一去学校就头疼,后来没办法,初三之后就在家里休息。
女孩父母曾经也想过很多办法,女孩去过一段时间就不想去了,父母最后也只能同意孩子在家里呆着。
女孩父母有一段时间就是孩子不想上学,检查没有疾病就是想在家偷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父母的各种原因。
这个原因应该是比较多的,但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
我在一次讲座认识了做生意的一对父母,两个人忙于工作,想给孩子创造很好的未来,可是孩子成绩并不如意,父母俩都很郁闷很苦恼。
妈妈就说,我们这么努力就是为了给她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以后她长大了不至于为了钱生活很潦倒,可是我们为她考虑这么多我们有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那个讲座老师就说,孩子学习的不如意很可能就是在提醒家长,对她的关注太少了,她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让家长多关注她多陪伴她。
好的生活环境重要,但陪伴和爱也很重要。
哪个更重要呢?也许就是陪伴和爱。
03
怎么避免孩子出现问题呢?
孙瑞雪老师《爱和自由》里讲述了很多如何给孩子爱,让孩子自由的案例。
我家老大老二都很大了,再一次读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触动,我就会想,当时什么时候哪里哪里我做得不太好,是不是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什么什么影响。
其实我觉得,在这个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孩子爱是肯定和必须的。
其次就是给孩子陪伴,一定要多多陪伴孩子。
如果小时候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孩子后期有一段时间出现问题,我们还是要放下工作来努力陪伴孩子的。之前没有的陪伴,后期都会需要补上。
对于学习方面,我现在比较推崇鸡娃不如鸡自己。
如果自己能做到,那么孩子就会意我们为榜样。
如果我们自己都没听刷视频打游戏,怎么要求孩子天天好好看书好好复习呢?
能鸡自己就鸡自己,自己能力达不到,就管住嘴多给孩子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觉得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