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后世一般将“商鞅变法”归功于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但鲜为人知的是,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也为“商鞅变法”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安王十七年(前385年),在外流亡多年的秦献公回国继位,持续了近六十年的秦国“四代乱政”结束。然而“四代乱政”还是让刚刚继位的秦献公面对两个棘手问题:第一是秦国旧贵族通过“四代乱政”逐渐强大;第二是魏国利用“四代乱政”大举西进,剑指秦国核心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秦献公继位后不久开始推行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改革有三项:第一,将秦国的都城从定都近三百年的雍城(今陕西省凤翔东南)迁到栎阳(今陕西省西安阎良区武屯乡附近),具体内容可见本鬼的前文《秦国定都雍城近三百年,秦献公继位后为什么要迁都栎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编制户籍和初行为市。秦献公以此建立了一套覆盖全社会的组织动员体系,增加财政收入。这项改革一是加强了秦国国君对军队的控制,消灭了旧贵族发动政变或叛乱的基础;二是让国君对社会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心知肚明;三是为中央法令能贯彻到基层创造了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推广县制。秦献公在包括都城栎阳在内的秦国各个战略要地设置中央直辖的“县”,是为秦国郡县制发展的里程碑。秦献公推广县制进一步加强秦国国君的权力,削弱了秦国的旧贵族。配以编制户籍和初行为市的改革,秦国旧贵族的势力遭到重创,君主集权空前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显王五年(前364年),改革成功的秦献公率军深入魏国境内,在石门(今山西省运城西南)大败魏军。虽然石门之战没有改变魏强秦弱的战略格局,但成功地迫使魏国将战略重心转向东方,大大缓解了秦国的外部威胁。周显王甚至专门向秦献公道贺,尊秦献公为“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来讲,秦献公在位期间削弱了“商鞅变法”最大的反对派,为“商鞅变法”建立了一套将新法贯彻全国上下的治国体系,为“商鞅变法”打造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外部环境。正因如此,有些学者认为秦献公为“商鞅变法”的成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