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吾楼

本周,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接待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举办了美日峰会、美菲峰会以及美日菲三边峰会。从白宫发布的声明来看,美国强化美日、美菲及美日菲合作,挑战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聚焦了近来和中国有关所有热点领域的话题,包括台湾问题、南海争端、网络安全、新能源投资和技术竞争等。如果从中美长期对抗性博弈的背景下来看,美国这轮外交攻势就是在通过“小集团”式的盟邦合作“升级”和中国的对抗,因为三方在安全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已经超过以往水平,且都以挑战中国为目标。

在中东,巴以局势并未有效缓,而以色列袭击伊朗大使馆导致的形势十分紧迫。为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致电包括王毅外长在内的多国外长,试图利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劝阻伊朗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公开场合,美国一如既往“警告”伊朗,私下里则在通过多方渠道尝试“安抚”对方。但由于美国坚持力挺以色列,美国幕后的外交斡旋能否奏效,有待观察。但从本周美日菲三边峰会的背景下看,可以确定的是,中东危局不断升级,将持续牵制和消耗美国的注意力和资源。

“中东风险”不断叠加

面对以色列空袭伊朗驻叙利亚大马士革大使馆导致的安全风险,拜登4月10日就可能的伊朗报复行动发出警告,强调美国“尽其所能”保护以色列安全的承诺。布林肯还与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通电话,“重申美国坚定支持以色列应对这些威胁”。这是美国官方公开的例行政治姿态是“警告”伊朗,但在私下,美国白宫、国务院则忙于在幕后协调欧盟及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阿拉伯诸国,“安抚”伊朗。布林肯还同王毅外长通话,寄望中国发挥影响力,力阻伊朗可能的报复行动。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美国的策略就是防止冲突扩大,所以不希望以色列再和伊朗再爆发冲突,让整个中东陷入动荡。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更不符合拜登的连任选举利益。美国将不得不同时应对欧洲和中东的双重冲突以及在印太的安全挑战。

这实际上也是美国中东外交战略失败的表现,主要原因就和美国“过度挺以”有关。这种立场不改变,美国在中东面临的安全风险很难真正缓解。按照中国外交部4月11日的说法,“美方尤其应该发挥建设性作用”。建设性的内涵之一就是要美国做出有利于地区恢复稳定、照顾到各方利益诉求的举措,其中就包括安抚伊朗的同时,也应该更大力度警告并“约束”以色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化“小多边”抗华联盟

4月11日的三边和双边峰会,美国在涉及仁爱礁、钓鱼岛的争端上表达了对菲律宾和日本的支持。美日达成防务关系重大升级等逾70协议,其中包括重组驻日美军司令部、两国联合生产武器、开发新的反导防御系统、联手加速核聚变研发以及日本加入美国登月计划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日菲同意举行联合巡逻和训练,美日也同意加大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三方还宣布强化在台海局势和关键产业供应链方面的合作。这些合作标志着美日菲三国安全联盟的升级,按照美国官员的话,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对中国的“威慑力量”,维护所谓的开放、繁荣和稳定的印太秩序。

此次美日菲峰会也是拜登在任期最后一年及大选年,继续收割盟邦外交成果的动作。过去三年拜登强化印太盟邦的做法,包括Quad、AUKUS协议以及调停美日韩、强化美日菲三边安全合作,以及此次强化美日菲合作,都是一脉相承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围堵中国。从岸田文雄的国会演讲和沙利文在岸田文雄到访前接受日本媒体的采访也能看出,日菲领导人此次访美,主要目的就是谈论如何遏阻中国。比如,三方宣布建立印太地区首个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走廊——吕宋经济走廊,目标就是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外交政策》10日将美日菲的这种做法描述为“小多边”(mini-lateral)外交,称民主党政府的外交一贯注重通过大型多边机构,比如联合国安理会、北约等推进政策方针,现在拜登越来越依赖于更小型和目的更明确的“意愿联盟”就重大危机事件推进具体的政策议程。比如,在欧洲,拜登政府通过G7主导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在亚洲,拜登通过Quad,AUKUS协议以及美日韩、美日菲等合作,应对印太地区的安全挑战。

这也是中国所说的美国“小圈子”、“小集团”思维,终归与国际主流和世界多极化大势不相容。拜登现在是要将同日本、菲律宾等国的外交与安全合作机制化,即便特朗普上台,也可能将这种机制延续,因为他对联合国和WTO等多边机制更是反感。但这种盟邦体系真的牢不可破吗?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印太地区国家,比如越南、印度等,真的会在地区安全事务上完全听美国发号施令吗?美国打造的这种“小集团”真能在地缘政治上制衡中国吗?

美国强化对日菲安全合作的同时,更注重美国的投资和经济利益。拜登外交以“内政利益”或连任选举利益为先,自然也希望通过强化日本和菲律宾的安全合作,包括在IPEF等框架的合作,强化美国主导的供应链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

美国利用日菲,渲染中国“威胁”,也符合美国国内军工业利益,同时也能强化对菲律宾等地区国家的控制力度。如果菲律宾和日本同中国在东海及南海发生摩擦,企业资金就会流向美国。美国的这种策略在俄乌战争上已经有所体现,这值得印太地区国家警惕。

其他:

4月8日,美国宣布,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将于4月14日至20日访问日韩,期间将前往朝韩非军事区。

4月8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白宫接受日本广播协会(NHK)华盛顿分社社长高木优(Takagi Masaru)的独家专访时表示,拜登总统“在不远的将来”没有访华的计划。

4月9日,美国国务院二号外交官、副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非营利组织中美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活动上表示,美国正在考虑放宽针对其公民前往中国的警示,他承认这些警告可能会限制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交流。

4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他正在考虑澳大利亚提出的关于撤销对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起诉的请求。

4月10日,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工业和安全局发布消息,以“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为借口,将6家中国企业、3家俄罗斯企业,2家阿联酋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