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和朋友聊天,大家纷纷感慨,中年以后,朋友变得越来越少了。

或许是志趣不同,或许是疏于联系,曾觉得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人,也最终失散在了人海。

年少时,我们呼朋引伴,追求热闹,年纪渐长,才发觉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到中年,终究要看淡得失。

中年人最成熟的朋友观,是远近随意,聚散随缘。

但中年人还承担着社会发展、家庭致富、养育孩子和父母的责任,不走进人流,寻找合作和发展的机遇,怎么行?

找到“灵魂共鸣”乃中年之要。

人生路上的“知己”,心灵共鸣

2014年,四十岁;十年后,五十。一个很久很久之前从未想过的远方,远得仿佛在地图之外,可是,转眼就是下一站。

二十五岁那年,白岩松写了一篇文章,用自嘲的方式讽刺了一下电视主持的现状,名字起得有点傲娇——“渴望年老”。当时岁数大一些的同事,常常斜着眼看他,然后来上一句:“过些年你就不渴望了。”没错,这几年越发明白了他们斜着眼中的含义:青年莫笑白头翁,花开花落几日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生的旅途上,对于许多中年人来说,寻找一个知己成为了他们内心的渴望。

莎士比亚讲“心心相印的人,在悲哀之中必然会发出同情的共鸣。”

他们渴望与知己分享那些被岁月磨砺过的智慧与感悟,渴望在彼此的理解与共鸣中找到生活的意义。这是中年人驱赶疲惫的关键所在。

共谋大业的“盟友”,理想共鸣

对于许多中年人来说,一个人单打独斗真的很累,他们已经在职场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渴望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能够共谋大业的“盟友”。

随便找一个盟友,大家可以一起获利但也会有私心。彼此勾心斗角,到头来事业做大了又迅速跌落下来了。

在寻找共谋大业的“盟友”时,是惟信任不可辜负的合伙人,大家都尊重原则,长期合作共赢。只要大家的方向一致,愿意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又走到“黎明”。

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带来事业上的成功,更能让中年人在人生道路上找到真正的知己和伙伴。

勤俭持家的“爱人”,真爱共鸣

人到中年,谈“爱”的确是一种奢侈。

填满生活空隙的,不再是回家路上驻足挑选的一捧花束,也不是提前预约的一顿浪漫晚餐,而是一句“好累”的喘息,是每一次回应、看护和陪伴。

在这个时代中,最治愈中年人的,正是这种信念:我知道你看到了我的一切好与坏,并默默陪伴着我,所以我更有勇气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中年人还能谈「爱」吗?

每一位在感情中彼此陪伴、滋养中年人,都能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

“当然可以,我能感受到爱,也确信自己拥有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理解了吗?人到中年,谁才是你的“灵魂共鸣”?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每个人都是高尚的乐曲,只是没有遇到欣赏乐曲的人。因此,拿出一壶酒,借酒消愁。若有人对饮,拿定是别有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到中年,不要拒绝“关心、关爱”。

你有酒,我有故事,闲来无事,边喝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