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4年3月25日官宣聘请王树国担任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院长/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校长以来,舆论场上关于福耀科技大学的话题热度持续至今,大家讨论最多的是福耀科技大学能不能如曹德旺先生所愿,办成如斯坦福大学一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很多人认为福耀科技大学对标斯坦福大学,目标太高了,毕竟斯坦福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处于前5名之内,至2019年其校友、教授、研究人员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达到了83位,获奖数在全球高校中排名第七。
斯坦福大学更是培养了一众商界精英,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惠普的创始人威廉·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Snapchat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思科创始人莱昂纳多·波萨克等都来自斯坦福大学,毫不夸张的说,斯坦福大学奠定了美国硅谷形成和崛起的基础。斯坦福大学的成就至今没有一所中国大学能赶得上。
而福耀科技大学这样一所新生的民办大学就想对标斯坦福大学,这个目标似乎不太能够实现。就算对标中国排名前几名的大学,也很难对标得上。网友们为什么热烈讨论“对标”的问题呢?因为这牵扯到福耀科技大学的“定位”问题,定位不明确,或者错位,就可能给福耀科技大学的发展埋下隐患,并最终使其走向困境。所以,理顺定位,明确“我是谁”、“我要成为谁”非常重要。
一、办成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决定着大学的成败
曹德旺在访谈中的说法是:要把福耀科技大学办成一所“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理工类大学”,追求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理工科综合性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官网上说:大学定位为高水平理工科研究型国际化大学,办学层次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看得出曹老的说法与官网的公告略有不同,曹老强调“应用”,官网没有“应用”。
曹老说,学校要补上学生沟通能力不足、团队精神不足、动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福耀的学生毕业时就要拥有工程师的设计水平,要有动手能力,毕业时要有就业的能力,要能解决产业的短板问题。而且曹老批评现在的大学“没有教会年轻人动手能力,毕业就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不要技术只需要磨嘴皮就行了”。
从曹老的以上发言可以看出,曹老心中的福耀科技大学实际上更偏向应用,是一所偏应用的综合型理工大学,注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制造业企业培养能立即使用的工程师等。学校的优势在于,会邀请很多企业参加,建立联合实验室。
曹老一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网友就起哄说那还是对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实一点,并建议曹老把校名改为“福耀职业技术学院”。调侃归调侃,但福耀科技大学定位上的矛盾显而易见。
在当前之中国,知名的大学基本上都是研究型综合大学,即便是校名里含有“理工”二字的所谓应用型大学,也基本都是以研究为重。虽然大部分大学也基本上没有研究出什么有价值的成果,但没有成果不耽误大学以“研究”二字获得名利。
“研究”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大学的生存之道。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界,就是用“研究”这条名利之绳串起来的,大家都是“研究”这条绳上的蚂蚱,再怎么蹦跶,也摆脱不了这条绳的束缚。一个有名望的大学想摆脱研究,追求应用,在当前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土壤。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前考核大学的主要指标就是每个大学每年从中央到地方拿到的各种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数量、档次和进账金额就是一个大学的底色和底气。同时,几乎所有的高校教师都被死死地限定在这个体系之下,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代表学校去争抢各种科研项目。而高校教师的个人前途,包括职称、头衔、退休工资多少等都被死死地拴在这些科研项目上。
中国的高等教育被“科研”这张名利之网焊得死死的,教师动弹不得,学校更动弹不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只有“研究”的活路,鲜有“应用”的活路。君不见,现在就连名义上专门教授技术技能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在纷纷往“科研”这张网里钻,各职业技术学院纷纷高薪招聘博士,用重金砸科研项目,通过“科研”为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铺路。一门心思追求技术技能应用教学的学校几乎没有,就算有,也混得很差。
大家为什么只钻“研究”,不钻“应用”呢?
因为,国家在研究上投入的资源太多,钻研究可得更多名利;而国家在应用上投入的资源太少,钻应用得不到多少名利。这就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大气候大环境,也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界每个人的活法。那么,福耀科技大学能以一己之力与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大环境相抗衡吗?显然不能!
办大学,决定因素是两个,一是教师,二是学生。让我们看看,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土壤之上教师和学生是怎么趋利避害为自己作选择的,这种选择最终将会如何决定福耀科技大学的命运。
我们一定要明白,在当前之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只能是一朵小花,它必须活在这个大环境之下,生长在这个大土壤之上,不管学校是民办还是公办,不管主办人是谁,都没有能力让这个学校脱离大环境大土壤,更没有能力与全社会的共识相抗衡。
福耀科技大学搞技术技能应用教学的师资从哪里来?
前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界,整体上注重的是“研究”,不注重应用,不注重技术技能的教育。高校里的老师是从高学历人群中遴选出来的,稍微好点的学校,教师的入门学历都是博士,而博士文凭是靠写论文写出来,不是靠应用型技术技能赢得的。高校里名师的头衔也不是靠应用型技术技能的教学得到的,而是靠发表科研论文申请研究项目得到的。
一句话,你放眼望去,中国的高等教育界,凡是名师大咖,基本都是搞研究的,不能说没有搞技术技能应用的,但极少极少。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福耀科技大学想要的能教授技术技能的应用型师资从何而来?公办大学里没有啊!按理来说,这样的师资应该从企业里招聘,因为只有企业才有真正的应用型技术。企业的技术比高校领先很多,高校已经严重落后于社会,这个论断是王树国还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的时候在很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
可是很显然,曹德旺先生还是比较敬仰好大学里的大学者,不太能够看得上企业里的技术能手。这从曹老聘请的三位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的出身就能看得出。
福耀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是担任厦门大学校长14年的朱崇实,聘期是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第二任校长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专家、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两所高校副校长多年的梅宏院士,聘期是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第三任校长是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正校长12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正校长10年的王树国,聘期是从2024年8月开始。
可见,曹老聘来的校长都是国内著名大学的原校长,而不是大型制造企业的原高管。但国内研究型综合大学主要是靠科研立足于江湖的,其大学校长擅长的是组织和推动教师发表论文和申请基金,并不擅长组织和推动老师给学生教授能立即投入使用的技术技能。
福耀科技大学聘请的校长所具备的能力与福耀科技大学办学的初心和使命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落实到工作中就会很纠结很拧巴,校长可能是按搞科研的那一套谋划和落实的,曹老可能是按搞技术技能的这一套评价和考核的,这两者之间的不合拍恐怕是福耀科技大学两年多换三帅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矛盾如果不解决,王树国担任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的时间应该也不会很长。
说完校长再说教师。
既然曹老看得上眼的校长都是在国内研究型综合大学担任过校长的人,那么曹老看得上眼的教师也只能是在国内外研究型综合大学担任过教职的名师。福耀科技大学官网上发布的“教师招聘公告”显示,除了教体育的老师可以是硕士之外,其他科目的老师都必须是博士。教授和副教授的水平都要达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长聘教授和副教授的相当水平,学术成就、知名度、影响力等都要有。
很明显,教师的招聘是完全按照研究型大学的需要来要求的,基本上没有考核技术技能的应用。按这样的校长和师资配备,福耀科技大学不会是一所应用型大学,只能是一所研究型大学。
为什么曹老口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在操作中却变成了比较纯粹的研究型大学?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前文分析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大环境大土壤就是重研究轻应用,名校都是搞研究的综合性大学。福耀科技大学想要比肩国内的名校,那么在这些名校来的校长心中,只能走研究型大学的路子。而轻视应用又违背了曹老的初心,所以只能频繁地换校长。
这是当前福耀科技大学办学的根本矛盾点,大学定位的矛盾不尽快解决,大学的投资人和管理者之间就很难心往一处使,走马换将就没有终点。
说完教师再说学生。
曹老鄙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只教学生磨嘴皮子的功夫而不教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他办这个大学的初衷也是为了改变这一点。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
因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都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当年孟子的这段话放在今天更加形象,脑力劳动者拿走了社会的大部分好处,而体力劳动者很辛苦却很难赚钱。
动手能力对应的就是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对应的就是相对低廉的收入。为什么中国发展了几十年高等教育,到头来尽教学生磨嘴皮子去了,而荒废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大家都想当脑力劳动者,都想轻轻松松多赚钱。这就是社会共识。
曹老鄙视大学生一毕业就考公务员,可是,年轻人考上了公务员,靠着磨嘴皮子就可以拿到稳定且相对较高的薪水。进了国企,进了互联网企业,进了高科技企业,进了经贸型企业,工作环境好,活儿轻松,工资还高,那为什么还一定要学习动手能力呢?
越聪明越有天赋越会学习的学生,越想成为脑力劳动者,他们也就越不想培养动手能力。这恐怕也是中国的好大学基本上都是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深层次原因。福耀科技大学想比肩中国的顶尖大学,招生分数想对标国内前5%的大学,可是分数够得上5%大学的学生恐怕并不想靠动手能力吃饭,他们更想顺应中国高等教育的生态,靠着“脑力”和“嘴力”获取社会资源。
这就是福耀科技大学招生上的矛盾。比科研、比脑力、比嘴力,福耀科技大学肯定比不上中国前5%的科研型综合大学,所以就只能比动手能力,可是能考上前5%大学的学生,他们可能看不上动手能力,何况福耀科技大学似乎也没有落实动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福耀科技大学想招来前5%的学生,恐怕难度很大。
二、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初心恐怕是破局的关键
福耀科技大学如果定位为研究型理工大学,恐怕无法出众,只能沦为一所平庸的大学。因为中国遍地都是研究型大学。中国前100名研究型大学,随便拿一个出来,其实力都是一个新生的民办大学难以望其项背的。
况且曹老投给福耀科技大学的100亿元,听起来很多,但是和国家投给公办大学的办学经费相比,虽然不能说是一毛和九牛的差距,但也接近那个意思。2023年清华大学一个学校的预算就是410.93亿元,预算排名第五的中山大学也有197.14亿元。
这些公办大学每年这么多预算只是维持运营,而曹老的100亿却主要是拿来建设学校硬件的。硬件建设好之后,每年的运营费用低于100亿恐怕很难让福耀科技大学比肩国内名校。而福耀玻璃2023年的净利润只有53.6亿港元,约合49亿元人民币,这还是福耀玻璃净利润首次超过50亿港元。从资金实力上衡量,福耀科技大学没有冲击国内前5%的研究型大学的实力。
所以福耀科技大学能冲击国内前5%的机会不在研究型大学这条轨道上,而在应用型大学的轨道上。福耀科技大学只有坚持曹老的初心,专注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才有出路。网友调侃说应该对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或许这不是调侃,这是现实的选择。
曹老不要觉得对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你对标它,然后超越它,你就是全国第一,何乐而不为?常言道“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在应用型大学这条轨道上,竞争对手比较弱,您稍微用用力,或许很快就能出类拔萃,成为行业标杆,从而取得巨大成功,何必迷恋研究型大学,冒失败的风险呢?
二战后人类的科学发现已经被开发利用得差不多了,短期之内人类在科学领域不会有开天辟地的大发现,全世界的科研都看不到多少曙光,99%的所谓科研都在瞎耽误功夫。所以科研才沦为了论文灌水,甚至造假的把戏,大学里科研的投入产出比注定少的可怜,这种科研注定只能是国家投资烧钱的狂欢。作为一个私人投资的大学,完全没必要烧这个钱。企业办大学就要有企业的思维,做有价值的事情,追求相对确定的目标。让国家掏钱去投可能没有结果的科研,民办大学就应该专注于科研的转化和技术的传播。
中国高等教育积重难返的点就在于被“伪科研”绑架,这里的“伪科研”不仅仅指科研造假,更多指代的是“屎上雕花”的无用科研,即不产生任何实际价值,只能发表论文的那些玩意儿。
因为公办大学基本都在玩“伪科研”的把戏,所以把人类社会产生的高科技高技能向学生传递教授的工作多年以来基本都是荒废的,这也就造成了大学生普遍缺乏动手能力的现实。
曹老办大学的初衷就为了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是为了给学生教授应用型的技术技能,应该说曹老看清了教育的痛点和社会的需求,所以应该沿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既然尖子生都想从事“劳心”的工作,不想“劳力”,那何不放弃尖子生,把招生目标放在中等偏上的学生身上?既然当前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何不发挥福耀的优势,用就业去吸引优质生源?
我觉得福耀科技大学的招生就应该主打“就业牌”,用包就业的方式吸引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优秀青年。首届招生不宜太多,招进来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完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直接进驻企业,把传统大学的大四实习改为大一实习,让学生在工作中发现专业兴趣,然后再决定学什么专业。
整个大学四年均实现半工半读,并把这四年的工作经历累积到学生的工作经验中,让学生带着四年工作经验毕业。这样培养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当前公立职业技术学院的那些弊病,福耀科技大学如果能协同企业每月给学生1万元以上的薪水,那么明年招生时学生将挤爆贵校。
只要把就业解决好,必然会有很多学生报考福耀科技大学。而这一点是福耀科技大学相比于其他公立大学的独到优势,曹老与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从全球寻找学术精英加入福耀科技大学任教上,还不如把精力花费在寻找企业界朋友对福耀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的支持上。
福耀科技大学如果能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中国高等教育和企业应用之间的隔阂,那就已经是功在千秋了,这绝不是一件因为不高级而“掉份”的事。
我拜读过曹德旺先生亲自撰写的自传《心若菩提》,我了解曹老从一个草根生意人成长为大企业家的过程。这个过程总结起来就是,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从社会需要的最小处入手,抓住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解决市场没有解决的痛点。
曹老现在办教育也应该如此,要从最小处入手,从最低处前行,因为低处才汇集着更多人的需求,我们每一项事业的成功,必然要从解决更多人的痛点出发。
而高处,往往不胜寒。
衷心祝愿凝结了曹老那么多心血的福耀科技大学能取得曹老满意的成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