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横沥岛尖多条市政道路达到通车条件,主骨架路网雏形基本显现,一批城市次干路及支路也在近期先后迎来工程关键节点,岛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

中交南沙新区明珠湾区横沥岛尖城市综合开发与建设项目,是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开发建设面积约7.29平方公里,将打造成现代金融服务集聚区、总部商务办公区等高端商务功能区,建设成为高品质的岭南水乡居住社区。

横沥岛尖主骨架路网雏形初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益路。

其中,安益路为城市主干路,线路北起横沥大道东,南至规划合兴路,全长约1.16千米,设置双向六车道。横沥中路以安益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横沥中路安益路以东段长约700米,规划为城市次干道,宽30米,双向四车道。安益路以西段长约3100米,规划为城市主干道,宽42米,设置双向六车道,除下穿隧道段外均已达到通行条件。横沥大道东为城市次干路,线路西起灵新大道,东至安益路,全长约2.98千米。此外,三多涌以东段现已具备通行条件。义沙路为城市次干路,线路北起横沥大道东,南至规划合兴路,全长约1.7千米,是构成横沥岛尖骨架路网的重要道路之一。目前,义沙路已完成横沥大道东至金融大道段的一层沥青摊铺,该路段长约1.3千米,现正在进行人行道附属、绿化种植及照明施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横沥大道东。

据中交城投横沥总承包部现场负责人介绍,三多路、旧南路等支路部分路段雨污水管线及水稳施工均已完成,约20米宽的道路将设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只待铺设沥青路面便可实现道路通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横沥中路。

地下环路工程首开段“金钥匙”封顶

横沥岛尖地下环路工程首开段也在日前实现封顶,标志着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整体预计将于2025年完工。地下环路工程项目整体含地下环路、公共地下空间和综合管廊3大系统,包括地下空间7.14万平方米、地下环路5.92公里和综合管廊4.9公里,各系统之间具备“结构共建、空间集约、功能有序”的特点。

据悉,地下环路工程位于横沥岛尖新北路、金融大道、新联路、大元路道路下方,主要包括环形主线、1条辅线和多个进出口匝道,首尾相连形成一闭合环路,单向三车道规模,设计速度20千米/小时,逆时针交通组织。地下环路所处区域为横沥岛尖商业办公开发的核心位置,主要服务用地为商务、商业、零售、文化、混合用地,涉及50个地块,约2.9万个地下停车泊位。环路总长度约5.92公里,其中主线长约2.66公里,从设计效果图来看,整个工程与一条“钥匙”形状相似。此次完成主体结构的地下环路工程首开段部分属于环形主线,位于金融大道地下,长约400米。

据了解,首开段建设内容共分综合管廊、地下环路两部分,综合管廊内设置了包括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各类附属设施,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发展。同时,地下环路位于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西侧,未来将建设成为连接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的地下“主干道”,是横沥岛尖地下交通的“核心路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交横沥项目地下环路。

其中,地下环路设置了四对接地出入口匝道衔接区域路网,设置(预留)三对出入口匝道衔接明珠湾区跨江隧道和安益路隧道。同时,还设置了30处内部出入口衔接沿线地块地下车库,共同打造横沥岛尖地面道路、跨江隧道、地下环路、地下车库“四位一体”立体交通体系。从整体来看,地下空间共分为5层,地面与地下一层之间为综合管廊层;地下一层包含地下步行层、公共服务层、轨道站厅层与隧道层;地下二层包含地下环路层与配套停车层;地下三层与四层则是轨道交通区间层。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横沥岛尖的交通效率,节省地面空间,减轻地表生态压力及噪音,为市民留出更多城市空间。

地下综合管廊保障城市管线集中管理

与传统道路空中线缆交错的情况不同,行走在横沥岛尖,抬首望去不见电线踪影,其中奥秘,就在横沥岛尖的综合管廊建设之中。横沥岛尖结合片区开发强度高、管线需求大的特点,将管廊“隐身”于道路下方,形成“四”字形干支线系统。

横沥岛尖综合管廊全长约11.3千米,在金融大道布局主干线管廊,长约3.4千米;在义沙路、大元路、新北路、新联路以及安益路布局支线管廊,长约7.9千米。管廊设有分支口、吊装口、排风口、进风口、交叉口、出入口等,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等各类线缆管道,实施集中管理。

通过在城市地下打造综合管廊,明珠湾起步区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供水等城市“生命线”集于一体,打造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空间,做好城市“里子”工程,为市政管网运营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智能化城市管理提供条件。

据悉,中交南沙新区明珠湾区横沥岛尖城市综合开发与建设项目由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市政道路、水务工程、地下环路、景观绿化、综合管廊、隧道工程及公建配套等。横沥岛尖地处江河入海口,地质复杂、雨季频繁,而且项目建设面积广、设计专业多、交叉施工影响大,项目建设需克服一系列难题。

南方+记者任燚

通讯员王梓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