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也被称为沙俄,是沙皇俄国的统称,最早从伊凡四世开始,沙皇便是俄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是集权的代名词。

当然这种集权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需要不停向外扩张,否则那些跟随自己的贵族们就会离心离德。不论是开创工业化的彼得大帝,还是赋予俄罗斯灵魂的叶卡捷琳娜,都是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推进了国内的改革。

在被蒙古统治长达400多年时间里,沙俄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扩张,还有恐吓、离间与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俄签署了《尼布楚条约》的时候,确定了外兴安岭至东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南,包括库页岛,都属于中国领土。然而尼古拉一世即位后,趁清帝国日益衰落的时机,委任穆拉维约夫为西伯利亚总督,趁势抢夺中国的大片领土。

1858年到1917年,夺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此同时,俄国势力也侵入中国的西北边疆,于1864年与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了中国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也就是说,俄罗斯在这短短60年时间里,从大清朝手里骗走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50万平方公里有多大呢?差不多是整个东三省的2倍。

为什么说是欺骗呢?清朝从《瑗珲条约》之后,并没有与俄国交战,而是通过通过阴谋诡计、外交讹诈、重金收买、派遣间谍、策动叛乱等手段,从大清手里获得这些土地。

鸦片战争之后,大清朝野上下,一致认为英法才是最大的外患,俄国和日本同属于亚洲,是可以依仗的盟国。当然也不是没有人间清醒的,比如林则徐,他就认为:“终为中国患者,其为沙俄乎,我老矣,公当见之”。沙俄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英法只是想打开中国市场做生意,而沙俄想的却是吞并国土。

当然凭借林则徐一个人是无法改变整个朝廷共识的,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表面上充当中间调停人的角色,实际上却充当着“搅局者”,秉持着“混乱是上升阶梯”的原则,从中获得渔翁之利。

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从大清手里获得1600万两白银,外加领事权、港口贸易权等,而沙俄动动嘴皮子就获得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当鸦片战争开打的时候,沙俄就借机恐吓大清,要进攻大清龙脉东北地区。早期英法与大清的争端主要发生在广州地区,武力冲突也主要发生在广州,沙俄就对英法建议:广州对大清没有太大的意义,大清的死穴在直隶地区,可以直接从海上进攻天津,直捣龙穴。

为了让大清被打到疼,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直接把北京周边的防城图提供给了英法。

当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往承德的时候,俄国认为时机到来了,阶梯已经出现,于是告诉恭亲王奕訢,沙俄不是清朝的敌人,要用利益绑定沙俄,形成利益共同体来对抗英法。

最后清廷在沙俄的哄骗下,签订了两份协议,一份是同英法公开的割地赔偿协议,另一份则是割让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以及西北地区的44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同盟协议”。

这份《中俄秘约》看上去是给沙俄在东北的行动自由权,共同防御英法,实际却是,沙俄在不断侵蚀清廷的领土,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沙俄更是将老一套连招,玩到炉火纯青,直接往东北派遣驻军,修筑铁路等,美其名曰,一旦开战,沙俄能够快速增援,实质却是实现对东北的实质控制。

为什么说这是俄罗斯的一贯套路呢?比如,在18世纪末,沙皇俄国借助内部矛盾,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共同瓜分了波兰,这一行动使得沙皇俄国获得了波兰的大片领土,扩大了其在东欧的影响力;19世纪的匈牙利革命,借着镇压革命者的名义出兵匈牙利,最后完成了对匈牙利的实际控制;还有19世纪末克里米亚战争,借着保护东正教教徒的名义,夺取巴尔干半岛。

后来很多历史书强调,清廷之所以着了俄罗斯的道,还是因为内部出了奸细,而且矛头指向了李鸿章。但是回顾历史,李鸿章不过是清廷病急乱投医,吃下失败的恶果之后,寻找的替罪羊罢了。

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面对曾经的小兄弟日本,不仅民间大国幻想破灭,整个清廷也处在恐慌当中。有借助沙俄思想的不仅仅是李鸿章,包括张之洞等一批大员,都认为可以借助沙俄来对抗日本。

然而就像林公所言,引入的不是帮手,而是一匹大灰狼。沙俄在趁着清廷积弱多病的时候,狠狠地摆上一道,获得了超过两个东三省的广袤领土。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面对外部威胁时,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不能轻易相信他国的承诺和甜言蜜语,更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利益。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自身的实力建设,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