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7年前,一些外籍人士留守危城南京,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保护了25万多难民。同时,亦有1500多名中国同胞直接参与委员会的工作。

1938年2月21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在告别演说中称:“我们委员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都是中国人做的,我们必须坦率地承认,他们是在比我们冒更大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

纪念馆融媒体中心推出“中国同胞守望相助”系列人物专题报道,为您讲述当年与难民们守望相助的中方人员事迹。今天推出第七篇:《建筑大师齐兆昌用生命守护难民收容所》。

齐兆昌(1880-1995),浙江杭州人。齐兆昌曾留学美国,先后担任湖南沅江种福院测量队队长、江西牯岭工程局工程师等职,其后,任职于金陵大学工程处,同时兼校产管理处主任。1937年12月,齐兆昌加入金陵大学紧急委员会,担任金陵大学(宿舍)难民收容所所长。面对恐怖与威胁,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和其他留守职员用生命守护难民。

齐康院士是齐兆昌的儿子,让我们通过他的回忆,以及查阅档案资料,还原建筑师齐兆昌与南京1937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兆昌

钻研建筑,参与金陵大学大楼施工建设

齐兆昌,祖籍浙江杭州。由于家境衰落、生活艰难,齐兆昌得到基督教会资助,靠着每天替学校敲钟,半工半读毕业于之江大学。后来,齐兆昌又远赴美国继续深造,一边读书,一边在汽车厂打工,获得了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后,他留在了金陵大学担任学校的基建工作。

1920年代金陵大学正逢建设的高潮,齐兆昌负责北大楼的工程施工和西大楼的设计与施工,还参与了科技馆、体育馆、甲、乙、丙、丁的宿舍楼,以及一大批教授宿舍、住宅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建成的金陵大学教学区(1926年)(来源:《南方建筑》:汪晓茜《南京大屠杀避难所守护者——建筑大师齐兆昌 | 齐康先生访谈录》)

“他成为一名建筑师,把时间都用在钻研建筑学上,买了很多建筑画册,当时家里除了中国的《营造画刊》《清式营造》,还有美国《建筑论坛》等”,齐康曾回忆说,“父亲和他的助手工作时,我们小孩一律不得入内,只能从门缝里看到他们晒图板和图纸……我经常从庭院里、树丛中,看到父亲带着黑边眼镜,穿着灯笼裤走在高高的脚手架上”。

除金陵大学的基建工程外,金陵女子大学、基督中学、圣保罗教堂等建筑,很多也由齐兆昌设计监造。

竖钢质旗杆,彰显民族气节

在今天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金陵大学旧址),有一处叫做“大纛坪”的小广场。广场的一角,矗立着一根老旧的高大旗杆,其来历与金陵大学校史上的一次著名的爱国事件有关,齐兆昌则是这次事件的重要当事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大纛坪”小广场矗立的旗杆

1934年9月,与金陵大学仅一墙之隔的日本驻华公使馆竖起了一根钢架式旗杆,与金陵大学北大楼齐高。金陵大学师生们每天抬头都要看到刺眼的“太阳旗”,非常气愤。10月初,金大三十多位学生发出倡议,要竖立一根高出北大楼的旗杆,以示中国人民不可侮的精神。倡议一发出,立即得到广大师生的响应。在校方的积极支持下,由齐兆昌设计,薛小在北大楼南侧的大礼堂边,建造了一座钢制的新旗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陵大学校园内竖起的高旗杆(来源: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

这根旗杆高四十余米,高高飘扬的国旗超出北大楼三米多,也超出了与之毗邻的日本旗。“升旗那天,看着国旗缓缓升空,学生们振臂高呼,就连当时作为小学生的我也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这浓厚的爱国情绪,让不谙世事的我也深受感染。”齐康曾说。

不顾安危,用生命守护同胞

抗日战争期间,金陵大学被迫西迁。为保护学校资产,齐兆昌毅然和其他30多名中西籍教职员共同留守南京。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们在校园里设立了难民收容所,齐兆昌担任金陵大学(宿舍)难民收容所所长,该校共收容了近3万名难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大屠杀期间,金陵大学校园内的难民

虽然地处安全区内,日军仍成群结队地持枪冲进难民收容所。他们不仅搜捕中国军人、警察,还把妇女拖走强奸,校园内的房屋及商店,没有—家没被抢掠过,抢过后还往往纵火焚烧。

此种情形下,即使是身为难民收容所所长的齐兆昌本人也面临生命的危险。 一次,当他在收容所外 巡查时, 被日军发现,他们把刀架在了齐兆昌的身上 准备用刺刀刺死他。“尽管我父亲身上有红十字,但日本人并不相信他,这时恰巧走来一个叫Riggs的美国人,他就大喊了一声:‘Riggs!’于是Riggs就把我父亲救了下来。”很多年后,齐康回忆起父亲当时的情况时依然十分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校园内的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来源:《南方 建筑》:汪晓茜《南京大屠杀避难所守护者——建筑大师齐兆昌 | 齐康先生访谈录》)

面对恐怖与威胁,齐兆昌将生死置之度外, 和其他留守职员负责收容所内难民的衣食住行等。

此外,他们重新拾起粉笔和教鞭,为难民们办起了小课堂, 在 北大楼办了汉语、英语、日语和数学课程班,还在鼓楼教堂为老年人办了识字学校,由 校园内的 留守职员和有文化的难民担任 教师。

言传身教,儿子齐康主持设计纪念馆

1949年南京解放后,齐兆昌继续留校工作。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和其他高校组成新的南京大学,齐兆昌也就随之进入新南京大学,任工务科主任。晚年的他依旧与建筑为伴,常做设计到深夜。他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要求严格,从不抽烟喝酒,热爱自己的工作,刻苦耐劳。

在齐兆昌的影响下,子女们先后走上了工程技术之路。大儿子曾任美国艾奥瓦州桥梁总工程师,小儿子齐康继承父亲衣钵,成为当代著名建筑家和建筑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主持设计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期和二期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兆昌一家合影(右排左二为齐兆昌,前排右一为齐康)( 来源:《南方建筑》《南方建筑》:汪晓茜《南京大屠杀避难所守护者——建筑大师齐兆昌 | 齐康先生访谈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守望历史——四十年来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口述》;陆晖:《父子两代建筑师与南京1937》,《金陵晚报》2021年12月13日10版 。

·编 辑:李雪琦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