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说:“很多矛盾的产生,都跟界限感有关。”

所谓界限感,是不要手伸太长,很多人不理解,总是觉得出发点是好意,对方应该领情。

殊不知,你的好意,在别人看来是一种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看到一个女子吐槽,更深刻理解了这一点。

女子坦言,她丈夫兄弟三人,上面有个大姑姐,公公婆婆都在老家,以种地为生。

她结婚后,一直跟老公在外地打工,平时很少回家,两个孩子也是自己带。

公公婆婆都是6旬年龄,身体还可以,种地每年会有三四千收入,也够老人零花。

逢年过节,他们回老家的时候,也会给老人一些钱,比如春节的时候,给了2千过年钱,年货也都是自己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看来,自己没有给老人添负担,也适当给予一些回报,已经尽到了本分。

让她没想到的是,大姑姐有意见。

大姑姐嫁得比较近,她经常回娘家看看,觉得老人年纪大了,不应该再种地,兄弟三人,应该每人一个月给1000,用来给老人做生活费。

对于大姑姐的提议,大哥和二哥都没说什么,他们两人都做生意,家庭经济实力比较强,表示愿意给钱。

但老三就有点为难,因为他们夫妻都是打工者,由于要接送小孩上学,老三媳妇只能在饭店找了份工作,有时间接孩子,但收入很低。

夫妻省吃俭用,一个月也存不下2千块,他们考虑到两个孩子的成长,以后花钱的地方很多,连车也没买,还一直租房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姑姐在家族群里一直说,老三媳妇心里不舒服,就跟丈夫唠叨了几句:“大姐是不是管太多了,你爸妈身体还不错,怎么就吃苦了,让我们一个月拿1000块,我们就一点钱都存不下来,她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生活?”

见老三两口子不说话,大姑姐就指名道姓地问:“三弟,你对给父母生活费,没意见吧?”

说是询问,态度却很坚定,意思很明显,这笔钱给定了,她不是征求意见,而是给通知。

老三没忍住说了句:“别逼我了,我家啥情况,你真的不知道吗?”

大姑姐一听就发脾气了,怼道:“你什么意思?把你养大就不孝顺了?一个月才1000块,稍微省点就出来了,父母年龄大了,让他们享点福怎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三:“我不是不孝顺,而是钱挣得少,还有两个孩子要养,能不能少给点?”

大姑姐:“孝顺父母是本分,是不是你媳妇不愿意给,也不是姐说你,男人要当家。”

她这话是在群里说的,本意是敲打一下弟媳,结果弟媳看到了冒火,直接就在群里怼:“大姐,既然孝顺,就别只让三兄弟给,你要不要也给点生活费?”

大姑姐:“我是外嫁女儿,又不分父母的财产,凭什么要给?”

弟媳:“你也知道自己是外嫁女儿,手是不是伸得有点长?如果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我们放弃继承财产,就不用给钱了?”

“你什么意思?老三,你还有没有良心,娶了个不孝顺的媳妇,还不如早点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里一片混乱,没一会,弟媳退群,她实在懒得吵,然后把自己家的经历发到网上,让大家评评理,大姑姐让兄弟三人给父母生活费,真的对吗?

下面很多人留言。

有网友说:“父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给生活费,就算要给,一年给二三千也就够了。”

也有网友说:“就算父母需要生活费,也是父母张嘴,而不是大姑姐要求,她如果真的孝顺,就自己先给,自己做不到,有什么立场要求别人?”

还有网友说:“最害怕这样的大姑姐,总喜欢在娘家搅事,兄弟离婚了,对她有什么好处?”

没错, 这位大姑姐失去了界限感。

她认为自己很孝顺,看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却忘记了换位思考,中年人生活也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父母心中,最想要的不是生活费,而是家庭和睦。

本来一家人日子过得不错,弟媳也不是不孝顺,过年也没忘给公婆钱,在这种情况下,就没必要过于苛责,而应该理解。

真正的孝顺,在心不在行,轮行天下无孝顺之人,咱说个客观的现实,谁能陪在父母身边好好尽孝呢?还不是为了生计在东奔西跑。

只要心里有父母,适当的时候懂得关心,并且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那就够了,互相理解,家庭关系才能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