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英国舞台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选角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饰演女主角朱丽叶的是一位名为里弗斯的黑人女演员。因为里弗斯的形象过于粗犷,颇有当年手持两把宣花板斧从南天门一路砍到蓬莱东路的好汉之风,以至于很多网友根本无法接受由里弗斯扮演朱丽叶。
更为关键的是,这部舞台剧要在伦敦上演,显然好莱坞政治正确的这股风潮,已经刮到了大洋彼岸的英国,而且一上来就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西方文艺界政治正确的进化速度。其实不止文艺界,如今的欧洲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深受美国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国牢牢控制着欧洲。
从科索沃战争到如今的俄乌战争,从能源危机到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似乎每一次美国人寻衅滋事,欧洲人都“痛快地”买了单,这让不少欧洲人感到非常担忧。在《欧洲身份危机》一文中,作者帕特里克·劳伦斯就认为,欧洲与有意领导欧洲的美国之间长期分歧明显扩大了,在欧洲引发了一场身份危机。
欧洲目前在自决与依附美国之间出现了摇摆,既要加强欧洲的安全和防务自主,但又要继续和美国加强合作和伙伴关系。学者维杰·普拉萨德则认为,欧洲正在自己的困境中梦游,欧洲没有能力支援乌克兰打赢对俄罗斯的战争。
德国前官员埃贡·巴尔也认为欧洲的自决是与美国并肩而非对抗,但也不能因为美国不喜欢俄罗斯,就放弃俄罗斯。很明显,部分欧洲的学者和政客对于欧洲在乌克兰和对俄政策等问题上受美国影响感到了担忧。而这也恰恰说明了如今的欧洲正处在非常尴尬的一个位置,也就是说欧洲既想保持自主,又不得不受制于美国。
就拿俄乌战争而言,自2022年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超过750亿美元的援助,这也是目前为止俄乌战争中对乌克兰最为重要的援助。但最近几个月,美国国会两党就援乌问题矛盾和斗争加剧,导致美国援助乌克兰的力度下降。美国不给钱,但乌克兰的仗还得打下去。美国内部就考虑由欧洲国家来承担更多的援助的责任。结果这种让兄弟接盘的做法,欧洲还真就接了。
年初,欧盟领导人就同意向乌克兰提供价值500亿欧元的赠款和优惠贷款,这笔钱将被用于乌克兰政府能够支付工资、养老金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在乌克兰最关心的军事援助方面,欧洲内部却存在很大的争论。德国内部就是否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就争议不断。乌克兰方面已经不止一次的向德国表达,希望获得金牛座巡航导弹,但德国一直拒绝提供。原因也不难理解,德国担心乌克兰使用金牛座巡航导弹攻击俄罗斯,会导致俄乌战争出现扩大而引火烧身。
毕竟普京的核武器就算是摆设,天天在边上晃悠,谁看着也会心虚。除了在军事援助方面存在争议,欧洲内部对乌克兰的战争前景也十分悲观。根据民调显示,在欧洲12国内,只有10%的民众相信乌克兰会赢的战争。
虽然在军事援助和乌克兰的战争前景存在争议,但欧洲方面还是表示要接盘,打算全力支持乌克兰,向乌克兰提供经济支持,法国甚至表示要派遣军队进入乌克兰。这种割裂的表现实际上就是欧洲目前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欧洲受到美国的影响,在政治上必须要支持乌克兰。而且美国还寄希望于欧洲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加大军费投入,以缓解美国的经济压力。
另一方面,欧洲内部也深知乌克兰的战争前景并不乐观,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势必会影响欧洲的地缘战略和发展,挤占其他重要的社会福利支出,以及在重建欧洲工业方面的投资,增加民众的不满情绪。这就导致欧洲陷入了一个困局,明知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与支持,增加军费开支,会影响到欧洲自己的发展和地缘战略环境,但又没有太好的办法摆脱美国的影响,只能硬着头皮支持乌克兰。
这种出钱出力帮美国接盘,结果还恶化自己地缘环境的做法,除了日韩以外,那就是欧洲能做的出来。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和渗透实在是太深了。要搞清楚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有多深,那就绕不开二战结束后的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整个欧洲被打了个稀烂,德国被彻底打成废墟,法国和英国元气大伤,苏联虽然击败了德国,但伤亡2600多万人,西部精华地区也遭破坏,整个国家就剩下了半口气。
放眼整个世界,美国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工业能力也是世界第一,美国的强势崛起已经不可阻挡。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需要欧洲内部互相制衡,同时把欧洲变成美国的工厂,将欧洲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基于这样的目的,马歇尔计划应运而生。马歇尔计划的核心是对当时穷的叮当响,急需战后重建的西欧各国提供资金、技术和设备在内的多种援助,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马歇尔计划自1947年7月正式启动,持续了4年时间,美国共为欧洲提供了131.5亿美元,其中88%都是赠予,其余则为贷款。有了如此雄厚的资金注入,欧洲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到50年代初,除了德国,西欧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马歇尔计划虽然帮助欧洲快速恢复元气,但代价就是美国成功控制了欧洲的经济,进而拥有了对欧洲政治的巨大影响力。马歇尔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通常是美国先贷款给欧洲国家,然后欧洲再进口美国商品用于重建,同时美国资本进入欧洲市场,开始收购或入股当地公司,特别是法德两国,一大批企业被美国资本低价收购,这些企业虽然表面上是法德的企业,但背后的股东却早已换成了美国人。比如二战期间帮助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法本公司,在美国资本的帮助下避开了战后的清算,同时被拆分成了巴斯夫、拜尔、赫斯特这三家如今世界著名的化学巨头企业,大股东都是美国资本。
而法国在经过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后,美国资本开始控制法国的企业。如今法国共有美国企业2000多家,法国90%的人造橡胶产能,76%的计算机工业,65%的农业机械,20%的机床和电器生产,全部被美国资本所控制。由于欧洲的选举制度,美国资本控制了欧洲的经济后,对于政治的影响也愈发强大。同时,美国还大量在欧洲各国扶植代理人和亲美派,导致欧洲在政治路线上受美国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不仅挣到了钱,赚足了资本主义老大的地位和面子,还在经济和政治上对欧洲国家有了很强的影响力,可谓是一箭三雕。
在冷战时期,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西欧国家坚决站队美国,并由美国牵头成立了北约,与苏联针锋相对。而美国通过宣传苏联/俄罗斯的扩张,制造西欧的恐惧情绪,利用北约让美国以保护各国的名义在欧洲各国驻军。自此欧洲就被抓在了美国手中,政治经济和军事都受到美国影响和控制。
不过,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令不少欧洲的有识之士非常不爽,一直盘算着如何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从欧洲开始一体化,到欧盟成立以来,包括戴高乐、默克尔等欧洲领导人都曾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但美国岂会轻易让欧洲脱离控制,频繁利用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破坏欧洲的努力。
1999年欧元区成立,这标志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美元市场改用欧元结算,美国岂能容忍欧洲挖自己美元的墙角,于是发动科索沃战争打击南联盟。原本欧洲天真的认为打垮南联盟就能将俄罗斯势力挤出巴尔干地区,但战争的结果却是俄罗斯依旧扎根在南联盟地区,欧洲大批资金跑路美国,欧元直接跌掉30%。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将危机转嫁到欧洲引发欧债危机,欧债危机又蔓延到阿拉伯世界。美国随即在中东和北非大搞颜色革命,怂恿欧洲打击利比亚和叙利亚。结果欧债危机没解决不说,反到引发了难民危机,大量难民涌入欧洲,令欧洲苦不堪言。
如今俄乌战争就更是美国人导演的好戏,一方面不断利用乌克兰挑战俄罗斯的底线,逼迫俄罗斯选择战争。另一方面,又大肆渲染俄罗斯对欧洲的扩张野心,搞得欧洲人心惶惶。再加上俄罗斯发动战争的理由难以说服别人,直接导致整个欧洲同美国站在一起支持乌克兰。尽管欧洲非常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但在反俄的大背景下,欧洲特别是德国只能捏着鼻子反对俄罗斯支持乌克兰。
德国一开始还并不想跟俄罗斯彻底闹僵,所以在支援乌克兰方面仅表示会支援头盔等装备。随着与俄罗斯关系的恶化,急需能源的德国有意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而就在民众上街要求重启北溪管道时,北溪管道就被美国给炸了,并甩锅给俄罗斯。自此德国彻底断了和俄罗斯媾和的可能,并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大举向乌克兰提供军火,一跃成为欧洲支援乌克兰装备最多的国家。
除了直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美国在欧洲也扶植了大量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为了美国的利益在欧洲各国发挥着作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冯德莱恩的丈夫海克·冯德莱恩出身德国贵族世家,是一位医学教授兼企业家,曾在斯坦福大学任教,这也导致冯德莱恩一家长期居住在美国。结果冯德莱恩从美国回到德国后不久,就开始进入政坛,并且平步青云。先是担任德国联邦家庭、老人妇女和青年部长,而后成为德国联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长,再到德国国防部长,并最后成为欧盟委员会主席。这一路下来你要说没有外力支持肯定不可能。冯德莱恩与丈夫在12年间生育有7个孩子,有不少媒体称其丈夫和孩子的国籍都是美国籍,也有德国媒体称只有2个孩子是美国籍,其丈夫和余下的5个孩子都是德国籍。
而在政策层面,冯德莱恩可以说是坚定支持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对乌克兰的支持态度从未改变。冯德莱恩不仅多次指责俄罗斯的侵略,控诉俄军的反人类罪行,还身体力行的多次前往乌克兰,利用欧盟的影响渲染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必要性。而巴以冲突爆发后,冯德莱恩几乎没有对以色列发过什么谴责,反而坚定的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仿佛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的种族灭绝完全不存在。
2023年,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与冯德莱恩一同访美,并分别与拜登会谈。拜登会见米歇尔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而会见冯德莱恩则是在白宫的玫瑰园中一边散步一边交谈的。两者相比,谁与美国关系更近不言自明。不管怎么看,冯德莱恩都与美国关系非常密切,她的家庭背景和任职履历,以及她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几乎都有美国的影子。考虑到欧洲的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美国方面想要寻找自己的代理人和买办并不是难事,而像冯德莱恩这样的政客,自然也愿意获得美国的支持而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
随着美国大选的日益临近,以及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的摇摆,欧洲被迫扛起了支援乌克兰的大旗。虽然欧洲各国领导人依然表态支持乌克兰,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扬言要派遣地面部队进入乌克兰,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欧洲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真的不惜代价援助乌克兰。军事层面,欧洲军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多年,英国陆军只有150辆坦克,法国只有不到90门重型火炮,德国的弹药只能供给德军作战两天。这样的实力显然不足以支持乌克兰战胜俄罗斯。
在难民问题、能源危机、高福利和通胀等问题已经让欧洲内部出现了不少麻烦,底层民众更是反对政府削减福利,大力支持乌克兰。就目前的状态来看,欧洲方面的确是想摆脱美国的控制,但实力并不允许欧洲达成这个目标。再加上美国对欧洲政界的渗透,和美式价值观的不断输入,欧洲想实现欧洲自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