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欢记》中,刘婉玉与麦承欢是一对特殊的母女。

刘婉玉市侩麦承欢优雅;刘婉玉俗气,麦承欢清新;刘婉玉抠抠索索,麦承欢大大方方。

母女之间,乍一看,仿佛是彼此的镜像。

别人的幸福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刘婉玉的幸福却很简单,她只关注粮食和蔬菜。她平日里絮絮叨叨、啰啰嗦嗦,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特价蔬菜、八宝辣酱和独家熏鱼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识与阅历、视野与格局,决定了麦家父母能给麦承欢的很少,无论物质上的优越,还是精神上的富有,刘婉玉夫妇都无法给予女儿。

令人感到费解的是,生在弄堂、长在市井,麦承欢像是出淤泥而不染一般,身上没有任何母亲的影子,无论是气质和品质,完全没有小门小户的感觉。

这样强烈的反差,确实发人深思。

事实上,麦承欢的优秀,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原因——富养闺女穷养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家,虽然房子不大、条件一般,父母双亲没有太多的文化,但无论是麦来添,还是刘婉玉,他们都没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思想。客观地讲,麦爸麦妈对女儿承欢甚至更加偏爱一些。

一家四口、儿女双全,麦家人挤在一个老破小的两居室里。面积太小、卧室不够,麦家父母给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儿子麦承早睡阳台。

你看,在麦家人的眼中,宁可委屈儿子,决不亏待闺女。这似乎是麦家人特有的家族文化。这不是我信口开河的胡乱猜测,在剧中,麦家人富养闺女、穷养儿的育儿观念随处可见。

例如,在水管爆裂、全家被淹之后,麦承欢与弟弟赶回家中抗洪救灾。当时,姐弟俩无意间翻出了许多玩具,编剧借着麦承欢的嘴,讲述了弟弟小早儿时的往事。

你六岁之前,一直在外婆家,妈妈每年都想把你接回来,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都没有能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麦承早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上忙不过来,于是就把他送到了安徽的外婆家。当孩子照顾不过来的时候,麦家爸爸妈妈选择将女儿留在身边,而不是儿子。

他们虽然能力有限,但依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给予女儿最好的经济基础。他们最大程度上满足了麦承欢的物质需求,这才为麦承欢树立了正确的物质观念和价值观。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女孩如果穷养,就限制了眼界与见识,长大之后总会被他人的小恩小惠、花言巧语所感动,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他人预设的陷阱。

富养出来的女孩,从小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对一般的物质条件和各种诱惑,自然不会轻易地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富养女儿并不是简单的满足物质条件,精神上的富养更加重要。一个女孩健康地成长,需要一个情感丰富、视野开阔的精神世界。

这一切,恰恰是麦家父母的短板。

麦爸爸是个老实巴交的司机,麦妈妈是个眼皮子浅的主妇,依靠他们培养出麦承欢这样优秀的女儿无异于痴人说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麦承欢精神的富有、内心的强大,究竟从何处来的?

两个字——奶奶。

在麦承欢的成长过程中,奶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妈妈刘婉玉不同,奶奶是大家闺秀出身,无论是眼界还是观念,都不是常人所能比的。

然而,好气质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奶奶的背景虽然并未做过多的介绍,但是她身上散发出的气质却是肉眼可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质是什么?是读过的万卷书,走过的万里路,翻过的万重山,见过的万人杰。无论成功的经历,还是失败的挫折,都会变成气质的一部分,深入骨髓、融入血液。

奶奶的气质,恰恰是麦家人所欠缺的。麦承欢自幼陪着奶奶,耳濡目染之中,渐渐地受到了奶奶的熏陶,将自信、乐观、坦诚、率真的气质注入到了灵魂之中。

正是因为如此,麦承欢才会成为如今的自己。

富养闺女,精神比物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