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郑州市统计局相关信息,2023年郑州市人口总量达到1300.8万,突破1300万大关,比2022年增长18万人,增量位居北方城市第一名。

郑州是怎么做到的?郑州人口增长跟河南人民有啥关系?由于担心文章过长对您造成困扰,文章将分为上下两篇。本文将先为您解答第一个问题。

郑州做对的四件大事

1.郑东新区的规划。2000年,郑州面临因陇海、京广两大铁路在郑州主城区交汇,而造成对城市空间的切割和发展规模的制约,6月时任河南省省长在郑州调研时指出,提出以郑州107国道以东的新东区为重点,高起点进行规划,郑东新区的命题由此展开。2023年,郑东新区财政收入127.31亿元,排名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1388.5亿元,排名全市第二。

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俗称“大玉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俗称“大玉米”

2.航空港区与富士康。2010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成为郑州航空港区的前身,引进富士康的种子由此生根发芽。

如今的新郑综合保税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新郑综合保税区

2010年,深圳富士康发生“十三连跳”事件,深陷舆论漩涡的郭台铭亟须找到内陆省份承接产业转移。借助新郑机场的交通优势等原因,在以时任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同志为代表的河南官员不懈努力下,河南成为抢“富”大战中的胜出者。自建厂十多年以来,郑州富士康累计进出口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成、郑州市的8成,并带动郑州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规模在2022年达到5281.4亿元,向着2025年8000亿元目标迈进。

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富士康科技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富士康科技园

有些朋友可能会因2022年10月郑州富士康发生的“大迁徙”对以上论述产生质疑,稍安勿躁,我将在下篇中继续探讨富士康对于河南人民的重要性。

3.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从此,郑州的发展有了更多制度性保障。万达集团王健林曾说:“亲近政府,远离政治”。从中可以窥见的是政府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主导性作用。对于郑州来说,有了高层制度方面的支持,为其进一步争取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布局新能源汽车。如果说近几年郑州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是什么,答案只能是比亚迪。2021年,河南省政府引进比亚迪,在郑州航空港区谋划兴港新能源产业园,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和新能源电池,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其中,比亚迪整车制造年产能为90万辆/年,2023年当年完成产值334.7亿元,生产整车超20万辆。

郑州比亚迪工厂航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比亚迪工厂航拍图

2023年汽车产业相关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例超过10%,全国汽车以及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超过就业总人数的1/6。可谓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明珠中最为耀眼的那一颗,也是目前的发展前景最好的新兴产业之一。2023年,在各地争抢新能源汽车布局的背景下,郑州引入比亚迪,有利于培养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解决就业和提供税收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比亚迪郑州工厂下线的第600万辆汽车“方程豹豹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郑州工厂下线的第600万辆汽车“方程豹豹5”

2000年,郑州GDP732亿元,全国排名第30位。2023年,郑州GDP13617.8亿,全国排名第16位,成为增长最大“黑马”之一。而以上的四件大事,对于带动郑州21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从而聚集吸引更多人口意义重大。

全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有还想了解下个问题的朋友们,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原创:晨枫财经

202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