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洪武年间,高詹担任兵部左侍郎。一日,兵部衙门外来了一个衣着简朴的老者,他身着土布新衣,脚踩布鞋,一副乡下人的形象。老者肩负包裹,手持雨伞,风尘仆仆地来到衙门前。眼前的景象令他一愣,但并未阻挡他前行的步伐。

数十名威风凛凛的侍卫如雁阵般排列,老者径直穿过他们,朝衙门内走去。门官和侍卫头儿立刻拦住了他,厉声询问他的来意。

“我要找我的侄子。”老者答道。

“你的侄子是谁?”门官和侍卫头儿疑惑地看着他。

“狗剩。”

“狗剩?”两人面面相觑,“这里没有这个人,你到别处去找吧!”

“他就是在这里的。”老者坚定地说。

“狗剩就在这里?”门官儿模仿着老者的口音,“老头儿,你侄子是做什么的?这里的人,无论是烧水、做饭、打下手还是保卫府邸的,我们都很熟悉,哪有叫狗剩的?没有,你快到别处去找吧!”

“我侄子在这里做大官。”

两人听后,齐声大笑,门官儿笑得前俯后仰。他指着老者说:“你、你这个老头儿真会吹牛……哦?不对,他这是在讨好我们大人吗?”

侍卫头儿闻言,笑声戛然而止:“说不定是个疯子,来人!把这疯子抓起来!”立刻有四个侍卫过来,夺走老者的包裹和雨伞,准备将他五花大绑。

老者仍在高声呼唤:“狗剩出生时还是我老婆接生的呢!他生下来都没哭一声,他爹说这孩子命硬,给他取了个贱名字,狗剩还是我给取的呢!”

就在这时,一声断喝传来:“兵部左侍郎高大人到!”兵部衙门前瞬间安静下来,一乘四抬绿呢大轿停在了门前。老者朝着轿子高喊:“狗剩!狗剩!”这一嗓子,把门官儿和侍卫们吓得脸色苍白。谁知大轿真的停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高詹在轿中听到了有人喊他的乳名,立刻用脚一点,示意轿夫停轿。他下轿一看,几个侍卫正紧紧地按住那个乡下老头儿,于是他一挥手,两个侍卫立刻将老者带到他面前。高詹一见,又惊又喜:“哎呀!我还以为是谁呢,这不是我老伯父吗?哪阵风把您老人家吹来了?”说着,他双手扶着老者,“走,快到家里去唠嗑儿吧。”

门官和侍卫们愣住了:原来这个看似粗鄙的乡下老者竟是侍郎大人的伯父!哎呀,这次麻烦大了,怎么办?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赶忙跪下:“小的们有眼无珠,不知您是高贵的老爷,多有冒犯,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我们这次吧!伯父大人,我们给您老磕头了。”

高伯父慌忙上前拉住他们,语无伦次地说:“别这样!”

高詹看着慌乱的高伯父,说:“算了!”两人如释重负,从地上站起来。仆人立刻过来,接过老者的包袱和雨伞。高詹亲自扶着高伯父进了衙门,朝后宅走去。

走进兵部衙门后院,高夫人早已等候多时。她热情地将高伯父请进客厅,亲自为他安排酒宴接风。高夫人一边陪着高伯父吃饭,一边关切地询问家事。这份亲情让高伯父喜笑颜开,心想侄子侄儿媳妇这么关心他,事情一定能办成。席间,高詹说:“伯父难得来一趟京城,明天我让他们陪您好好玩几天。”

“狗剩呀,我可不是来京城玩的,伯父在家……”

“先别谈这些。”高詹打断伯父的话,“您老人家难得来一趟,既然来了,无论如何也要住些日子。侄儿这几天忙于公务,就不陪您了。”他转向一名心腹家人,吩咐道:“王顺,从明天起你带几个人陪着伯父,把京城的名胜古迹、热闹去处都游览一遍,小心伺候!”王顺连忙点头答应。

尽管京城的风景名胜让人心旷神怡,但高伯父哪有心情游玩?他心中满是怨气。这天,他早早回到内宅,见到侄儿媳妇高夫人,一五一十地把为何来京城找高詹的事情说了。

高伯父在乡下拥有一块优质的土地,引起了一位富有的财主的注意。在今年的扫墓时,两家发生了纠纷。据说这位财主听说高詹伯父的土地依山傍水,是块风水宝地,便凭借自己的财势将一座坟墓迁到了高詹伯父的土地上。高詹伯父无法接受这种屈辱,于是决定打官司。然而,尽管高詹伯父占理,但他面对着财主的财力和关系网,官司从金山县打到了辽东府,始终没有好结果。

当高詹伯父回到家中后,他越想越愤怒,甚至产生了杀人的念头。然而,在路上遇见了村里的私塾先生,他们平日里关系不错。私塾先生看出高詹伯父的情绪异常,便劝告他说:“你着急得头昏脑胀,他们衙门有人能赢过你吗?你不也有人吗?你的侄儿如今在京城做兵部侍郎,你为何不去找他?只要有他的一封信,我保证你能赢得这场官司。”这番话提醒了高詹伯父,于是他立刻动身前往京城,一路上风尘仆仆,期待着高詹给他写一封信。然而,几天过去了,高詹却总是让他玩耍,而没有将正事提及,让他急得不行。于是,他对高夫人说:“明天我不打算再去任何地方了,就等狗剩回来,你帮我求他给我写封信,然后我就回家。”

当晚,高詹回到家中,高夫人将高伯父的请求告知了他。高詹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明白他突然来京城找我肯定是有事,而且一定与官府有关。但是现在的情况你也不是不了解,暗地里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呢,我们必须谨慎小心。如果我给伯父写封信,那么白纸黑字将成为把柄被别人所利用。御史们立刻会上奏朝廷,那时我们将面临难以预料的灾难。”

高夫人说:“但是伯父的事情也不能不管啊!他寄希望于你能为他做主,发泄怨气。如果你不理会他,他回去后定会感到无助而绝望。乡亲们也会谴责你冷酷无情,还会让家中的弟弟们难以站稳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詹思索着,事情有些巧合,几天后正好是他的生日。尽管原本并不打算奢侈庆祝,但考虑到伯父的事情,他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聚会。消息传开后,他的同僚们纷纷前来祝贺。

第二天,兵部衙门后宅的客厅里坐满了京城大小文官和武将,共同向高詹表示祝贺。高詹则恭敬地请高伯父坐在首位之上,自己则相陪在旁。官员们心生疑惑,高伯父原来是个乡下老人,为何如此受重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高詹向与会的同僚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并介绍高伯父是他的亲戚,官员们听闻后纷纷前来敬酒。

高詹热情地赞扬他的伯父,描述他的忠诚和勤奋。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桌子上拿出一幅顾恺之的画作,宣称:“伯父不能容忍闲暇,仅在首都待了几天就无法再待下去。他执意要离开,我打算将这个小礼物送给他。一幅顾恺之的真迹!”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高官和武将都放下酒杯,纷纷观看那幅画作。画作上写着,“如父大人侍右”,“如男高詹敬献”。然后,高詹提议:“如果你们不嫌弃这份礼物,可以在画作上签名留念,以此让伯父永远记住这次京城之行。” 众人都乐于参与这场趣事,纷纷在画作上留下自己的署名和祝福语。接到画卷后,高詹郑重其事地交给了他的伯父。

宴会结束后,高伯父带着画卷回到家,低头沉思并深吹一口气。当被问及为何叹气时,他表达了对他的侄子能否及时写信的焦虑。看到画卷,他解释说:“这是一幅画,狗剩希望我把它带回家作为纪念。”打开画卷,上面充满了京城官员的签名和印章,使观看者眼前一亮。高夫人立即理解了高詹送给高伯父这幅画的真正意图,并郑重其事地将画作递还给他,告诉他这是一份宝贝,能够保佑他逢凶化吉。经过这番解读,高伯父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欣喜若狂地收下画作,并在第二天离京回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乡后,高伯父再一次去了辽东府。他手拿画卷,大步走进衙门。当知府问他手里的画作是什么时,高伯父展示了画卷并宣称这是他的侄子送给他的宝贝。

知府命令衙役取来画作,看到其上众多的签名和印章后,知府吃惊不小。他检查了画作的正反两面,然后又打量了高伯父一番,最后挥手让众人退堂。退堂后,知府请高伯父进入后堂,并郑重地还给他画作,设宴款待他,最后才把他送回家。至于接下来的诉讼,结果显而易见。高詹用这幅画向知府展示了他与高伯父的关系,于是知府不敢对他无动于衷。而高詹的这种做法既明智又狡猾,使人佩服他的老谋深算和机敏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