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周总理唯一的儿子,却隐姓埋名40年,直到1978年被人们所熟知。

他究竟是谁?他和周总理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子嗣

关于周总理子嗣方面的问题,我们先从革命初期开始讲起。

1924年-1927年,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时大家伙都在风风火火闹革命。年轻的周总理,那时候就带着一部分国民革命军去了汕头,以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陈炯明。

为了保证妻子的安全,周总理特意将邓颖超留在广州。送别周总理以后,邓颖超突然发现自己怀有了身孕。

此时她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把怀孕这件事告诉周总理的话,他肯定会回来照顾自己的。这样一来,无疑就耽误了革命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为了保持革命火种生生不息,邓颖超决定私自买来打胎药,把孩子给流掉了。

等东征行动结束后,周总理回到广州,这才得知了这件事。此时的周总理大发雷霆,第一次对邓颖超发脾气,一度把她给吓坏了。

等气消了以后,周总理又开始安慰起邓颖超来。他嘱咐邓颖超好好调养,今后不许再做傻事了。然而,也就是因为这次的流产事件,导致邓颖超留下了一个病根。

1926年,周总理被调往上海工作之际,邓颖超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不耽误周总理的工作,邓颖超决定独自在广州养胎。历经十月怀胎,邓颖超终于到了分娩的时刻。

然而,在临盆之际,她突然出现了难产的症状。由于当时没有剖腹产的技术,所以医护人员只能使用产钳。最终,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孩子是生出来了,但不幸夭折了。

邓颖超生产还没过几天,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党组织要求邓颖超赶紧撤离广州,以避祸乱。与此同时,周总理也给她写信,要她来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邓颖超,因为来不及调养,身体极其虚弱。为了赶往上海,她一路躲避搜捕。历经各种艰难险阻后,她终于见到了周总理。随后邓颖超便被安排到了福民医院进行调养。

在医院休养过程中,医院对邓颖超进行了一番检查,但检查结果却令人感到绝望。由于路途颠簸,再加上旧伤复发。导致邓颖超的子宫创伤被放大,今后再也没有生育能力了。

听到这句话以后,邓颖超露出了悲伤的神情。此时的周总理,赶忙坐在身边安慰她,劝她不要心灰意冷。周总理说道:“只要革命有后,我们无后又何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因为一连串的事故,导致邓颖超今后再也没有繁育后代的能力了。但即便是这样,周总理依旧对邓颖超至死不渝,不离不弃。

在建国后,周总理经常笑称,自己有十几个孩子。这十几个孩子的身份,大多都是烈士遗孤。比如叶挺的女儿叶扬眉,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等,都是周总理收养过来的孩子。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其实在早年间,周总理还收过一个义子。这位义子从始至终一直隐姓埋名,他究竟是谁?

1978年,工作人员在整理周总理遗物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堆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信件的内容中,记载了一个叫王戌的人,据说此人就是周总理生前收下的义子。后来工作人员经过重重溯源,最终理清了当年“收义子”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1938年,受蒋介石之托,周总理曾出任南京国民政府政治部的副部长,一同合作抗日。虽然蒋介石盛情邀请周总理过来,但他却长期派人监视周总理。

周总理为了躲避国民党的眼线,每次去“办事“的时候,只能以私人行程为借口,以避免引起国民党的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在这时候,周总理便和这位义子产生了交集。

特殊的义子

他是周总理唯一的“儿子”,但此人却隐姓埋名40余年,不被人们所熟知。

这究竟是为何?难道他有什么难言之隐?

1939年3月,周总理借口回绍兴祭祖,向南京国民政府请了假。他这次去绍兴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与浙江新四军的领导人商讨大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为了掩人耳目,周总理干脆把秘密会约和祭祖这两件事一同给办了。也正是在这时候,周总理遇到了一位名叫王戌的17岁少年。

王戌也是浙江绍兴人,从亲戚关系来看,他还是周总理的表侄。

根据王戌晚年的回忆,他从小就听着周总理的传奇故事长大。比如周总理曾经在黄埔军校的风云岁月,后来在革命战场上的挥斥方遒等。总之,王戌对周总理崇拜到了极点。

也正因如此,所以在当年祭祖的路途上,王戌不断询问周总理一些问题。比如华夏大局,民生百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对于这些问题,都做了详细解答。一番交流下来,王戌对周总理的崇拜程度更深了。

期间,周总理也对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时大家正在参观大禹陵,只见周总理指着大禹陵中的九斧,问道:“大家可知九斧的含义是什么?”

就在众人一片茫然之际,王戌突然回答道:“九斧可能跟九鼎一样,代表大禹治水福泽九州的功绩”。听到王戌这么说以后,周总理对其越发欣赏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晚上,大家一起去王戌家吃饭。晚宴过后,周总理开始为家族的晚辈题字。

题完一圈以后,周总理来到王戌面前,给他写道:“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言外之意就是,希望王戌拥有一份抗战报国之心,将日寇驱逐,以收复国土。

看到周总理题的字以后,王戌热血澎湃。等参宴的人散得差不多了,王戌对周总理说道,自己也想参加抗战,去前线打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王戌这么说,周总理缓缓一笑,让他先不要着急。周总理表示,目前这个年纪,最要紧的事儿,就是好好念书。等以后学有所成了,再来报效祖国也不迟。

听到周总理这么说以后,王戌瞬间垂头丧气了起来。看着王戌耷拉个脑袋,周总理笑着安慰道:“要不我收你为义子吧?以将这份革命血脉传承下去”。

王戌见状,立马答应。随后他对着周总理三鞠躬,大声的喊了一句“干爹”。待仪式结束后,周总理又给王戌题了一份字:“乘长风破万里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书卷的底部,周总理将称呼从“慕向表侄”改成了“慕向表侄义儿”。这个“慕向”,就是王戌的字。可见,此时的王戌已经被周总理正式收为义子了。

在离开的时候,周总理还特意送给了他10块大洋,以当做买书钱。周总理还说,以后如果想念他了,就多多写信。

收下这10块大洋后,王戌心里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出人头地,不让义父失望。

后来有一次,周总理在金华出差的时候,又给王戌寄来了一张照片。这是一张周总理的戎装照,在照片的背后,周总理写道:“慕向表侄义儿存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到这张照片后,王戌视若珍宝。每次自己遇到困难,陷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他都会拿出这张照片看一看,借以激励自己。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王戌开始发奋读书。1945年,也就是抗战结束之际,他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了家族里为数不多的几位高材生。

1949年毕业的时候,恰逢解放军解放南方各省。此时的福建两广之地,正在广招人才。比如人民解放军南下服务团,就来到了王戌的学校开展校招。

见此机会,王戌兴奋的报了名。很快,他便被分配到了福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王戌是在福州市政府工作,在里面做一些杂活。后来他又被调到了福建高级工业学校任教,充当一名辛勤的教育园丁。

做出成就以后,王戌经常给周总理写信。然而,无论王戌寄过去多少封信,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复,这一度让王戌感到很失落。

在王戌看来,也许是周总理太忙了,把信件给忽略了,这才没有给他回信。对于这样的结果,王戌倒也能接受。那周总理是否真的把王戌给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度相遇

他是周总理的义子,却一直隐藏自己的身份,40年来只见过周总理一次。

此人和周总理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建国后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王戌后来事业有成后,经常给周总理写信,但周总理却从未给他回过一封信。那时候的王戌开始怀疑,周总理是不是把自己给忘了?

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王戌所想的那样。根据周总理身边的警卫员回忆,周总理每次收到王戌寄来的信时,都会仔细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完这些信以后,他会开心一整天,并为王戌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紧接着周总理会将这些信件全部收入专用的抽屉里,好生保管。

可见,对于王戌寄来的这些信,周总理是极为珍重的。既然如此,那周总理为何不回信呢?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也是为了避嫌。众所周知,在建国后,毛主席曾立下铁律:“中央政府的各级干部,一律不得走后门,一律不得搞人情,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在举贤避亲这件事上,毛主席是定了规矩的。既然如此,那作为毛主席贴心搭档的周总理,自然也得遵循这套规矩,否则容易让他人落下闲话。

然而,那时候有个叫陈绣云的人,却偏偏坏了这个规矩。陈绣云是周总理的表妹。在建国后,陈绣云经常会给周总理写信,希望他能给自己安排一个工作。

周总理碍于家族的情面,于是给她回了一封信。但在信中,他并不支持帮忙找工作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周总理的回信后,陈绣云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她直接就拿着信件原件,去往了松江县政府,打算让县政府给自己安排一条“好路子”。

县政府的工作人员经过仔细斟酌,于是便给了她一个在文教科工作的机会。

那时候的新中国,正值扫盲期间。所有文教科的工作人员,又忙又累,每天都要处理一大堆事宜。

陈绣云在单位做了一段时间后,立马就心烦气躁了。很快,她又向县政府提出申请,打算找一个清闲又工资高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到陈绣云如此无理取闹,县政府工作人员直接驳回了她的申请。谁曾想,这时候的陈绣云,开始恼羞成怒,整日跑到县政府的门口闹事。

无奈之下,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只好写信到北京,让周总理来处理这件事。

周总理那时候每天日理万机,哪有空来折腾这些幺蛾子事件。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周总理怒火中烧,扬言要县政府开除陈绣云。

与此同时,他还和陈绣云家断绝了亲属关系。毕竟陈绣云的职位,本来就来路不正。如果每个亲戚都像陈绣云这样折腾,那还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这件事后,周总理从此便落下了一个心理芥蒂,不再任人唯亲。无论对方的关系跟自己有多亲,都一律拒之门外。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官场的廉政清风负责。

1950年,王戌的父亲王贶甫,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北京开会。在此期间,他曾和周总理见过一面。周总理见到王贶甫后,直接交给了他一份《告亲戚朋友书》。

在这份说明书中,周总理罗列出了十条家规,每条都是严明律己。把材料交给王贶甫后,周总理让他拿回去复印,然后给每个亲友发一份,这样就能断绝亲戚之间的攀附之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贶甫回到家后,把事情经过告诉给了王戌听。王戌这才意识到,原来总理不给自己回信,是有原因的。

理解了周总理的苦衷后,王戌便不再对他进行叨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戌默默扎根基层,继续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2008年,已经86岁的王戌,曾接受过记者的一次采访。在采访过程中,王戌感慨道:“义父已经离开了30多年,但他的教诲,一直留在我心中”。

可见,当年的那场祭祖之旅,对王戌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周总理虽然只见过王戌一面,但王戌却铭记了他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周总理没有后代,但他的思想和气概,却通过家族的后人传承了下来。如此看来,周总理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