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沸雪
编辑丨Rocket
一个坏消息:马斯克发布特斯拉全员信,宣布特斯拉全球将裁员10%。
但也有一个好消息:这次裁员比预期之中要好了一点。此前有多家外媒援引特斯拉员工消息称,公司将于当地时间周日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最多涉及 20% 员工,基于特斯拉目前14万的员工规模来看,这意味着可能到来的裁员将波及数万名员工。
但这已经不是特斯拉近年来第一次开始裁员了。2022 年时,特斯拉就曾削减约 10% 工作岗位。彼时马斯克向公司高管曾发布了一封暂停全球所有招聘的邮件表示,基于经济悲观前景,特斯拉需要削减大约 10% 的工作岗位,同时将增加小时工人数。
不仅连续裁员,招人的比例也开始不断下降,近年来特斯拉的招聘速度有所放缓:2022 年特斯拉新增员工人数为 2.9 万,2023 年已降至 1.2 万。
人员上的变化说到底还是因为市场的变化。按照4月2日特斯拉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数据显示,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为38.68万辆,大幅低于此前机构预测的43万辆左右,同比下滑8.3%,环比下滑高达20.1%。同时,这也是自2020年以来,特斯拉交付量首次出现季度同比下降。
尽管马斯克依然是科技圈流量担当,但很显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已经开启了它的收缩步伐。
在苹果宣布停止造车之后,特斯拉的裁员无疑给火热的新能源市场再泼了一道冷水。至于正All in AI的微软,看起来暂时也没有自己的造车计划。
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如果全球最顶尖的科技巨头们暂时都不肯下注这个市场,压力也就来到了我们这边:从刚刚下场的小米再到鏖战多年的国产新势力们,他们的故事如何讲下去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01
客观地说,特斯拉的收缩有其个体原因——为此前的激进人员扩张买单。2022年特斯拉开始裁员时,当时曝出赔偿方案为N+3,但也有网友指出N+3的赔偿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同事被直接劝退,没有赔偿。
这一次的赔偿方案如何特斯拉还没有公布,想必也不会低。但相比长期的高昂用人成本,裁员还是值得的。面对日渐放缓的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特斯拉一直在努力降低成本,人力成本只是其庞大降本计划中的一个。
据此前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计划实施一种全新的汽车组装方式,他们相信这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并简化装配流程。这种方式被称为“解构式(unboxed)”组装技术,其将摒弃传统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不再让汽车车身像盒子一样沿着装配线依次经过各个工位进行零件组装。据称,这种方式可以将生产成本降低一半,并且在产出相同的情况下,所需的工厂空间比传统汽车工厂减少约 40%。
但环顾整个美国汽车市场,特斯拉已经是活的最好的那个了。
不久之前,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公布了季度业绩并表示将裁减约10%的员工。其市值已从2021年1530亿美元的峰值暴跌至110亿美元。马斯克甚至预言,这家公司离破产还有六个季度的时间。此前还有分析人士建议苹果收购Rivian,然而话音还未落,苹果宣布停止造车的消息就传来。
与此同时,另一家厂商Lucid的市值从2021年914亿美元的峰值暴跌至如今的76亿美元。上个月,该公司表示,今年将只生产约9000辆电动汽车,远低于三年前预测的2024年9万辆。
几乎在同时,另一家美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厂商菲斯克(Fisker)宣布要停产6周,停产原因是现金流紧缺,说白了就是没钱了。紧接着纽约证券交易所也突然宣布:“因为价格水平‘异常低’,计划将菲斯克的股票退市。”如今菲斯克的股价仅剩下0.09美元,总市值0.48亿美元,相较于巅峰时期,已然跌去99%。据消息人士透露,Fisker正与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就合作关系和财务进行深入谈判。
Lucid Motors、Rivian和Fisker几乎可以说是美国市场上的“蔚小理”。按说技术能力相比我们只会强不会弱,但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根据美国汽车信息资源公司Edmunds今年1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近四分之一的购车者(23%)表示他们不喜欢电动汽车。而在2023年4月,Edmunds上一次问这个问题时,有19%的人表示他们不喜欢电动汽车。
虽然特斯拉卖得不错,但从民调来看,美国人还是不喜欢电动汽车。相比之下,中国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要更高一些。但哪怕是这样也不足以掩盖一个关键问题,当美国的造车新势力都开始撑不下去了,我们的狂欢还能持续多久?
分析人士认为,几乎所有的早期接受者和担心内燃机对地球有不良影响的人已经购买了电动汽车,现在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更多持怀疑态度的主流买家。这种对充电基础设施、电池寿命、保险成本、续航里程的担忧其实同样存在于中国市场,比如你去任何一个汽车讨论帖子都会发现,电动汽车的最核心标签还是——“电动爹”。
02
就在美国造车新势力进入生死一线状态时,看起来新能源汽车还是“风景这边独好”。小米汽车的发布带来了一波巨大的流量,甚至让本来已经开始下滑的电车市场感受到久违的复苏气息。
小米汽车发布后的首个周末,各大小米汽车交付门店人流量暴涨,有业内人士称小米汽车的发布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增加了关注度,不少友商本周末的进店量和销量都有所上涨。小米董事长雷军为此还专门发文:听说这个周末各家新能源车销量都涨了,太好了!新能源车企业就应该团结,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但仅就2024年开年数据来看,并没有如今这些新能源汽车厂商那么乐观。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9.9%,同比下降6.3%;2月数据更为惨烈,2月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39.5万辆,环比下降37.2%,同比下降9.8%。虽然在1月份度过了春节假期,对于汽车的销售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按照去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速度,并不应该下降如此之大。当时就有分析认为,1月是取消新能源补贴的第一个月份,取得了这样的销售成绩,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头。
只是,在全球气候普遍转冷的情况下,没有人知道,这一由小米汽车带来的“小阳春”能持续多久。就连小米汽车自己,目前也自顾不暇、面临诸多争议。甚至有媒体发出质疑,在定金纠纷、试驾车爆胎等等问题之后,小米汽车火爆之后会遇上花式“翻车”吗?
相关部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1%,2022年年底这一数据是25.6%,2021年底这一数据是13.4%。从这三组数据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尽管增长迅速,但增速确实是在逐年放缓。
作为对比的是,奔驰、奥迪和福特等老牌车企都传出电动汽车计划放缓的消息,奔驰表示,不再以2030年前在主要市场全面转为电动汽车销售为目标,已经做好了长期生产内燃机汽车的准备。
当然,按照绿色低碳的整体大趋势,起码电车在中国的普及还是大势所趋。但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占有率不断扩大、市场也逐渐趋于饱和,天花板正在变得日益明显,如果没有对岸以特斯拉、苹果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引领,新的蓝海在哪里?
除了内卷,此刻没有人有答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