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

3月底,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访华,此行在包括荷兰在内的欧洲引发热议。荷兰媒体Elsevier Weekblad周刊称,吕特此行聚焦中荷的合作空间,并自称是“中国人的老朋友”。

“脱钩断链”没有出路

3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工作访问的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中荷关系稳健快速发展,两国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荷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欧合作“门户”。中方愿同荷方保持各层级交往,坚持沟通对话,坚持互利共赢,推动中荷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方愿扩大荷兰优质商品进口,欢迎荷兰企业来华投资,也希望荷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双方要积极推进农业、水利、能源等传统合作,同时挖掘人工智能、绿色转型、银发经济等领域合作潜力。希望双方继续采取更多便利人员往来措施,鼓励教育、文化和民间交流。中方愿同荷方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挑战。

习近平强调,经济全球化或许遭遇逆风,但历史大势不会改变,“脱钩断链”没有出路,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 中方始终认为,你输我赢、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早已过时,真正安全的世界应该是深度交融、相互依存的世界。人为制造科技壁垒、割裂产业链供应链,只会导致分裂和对立。中国人民也有正当发展的权利,任何势力都无法阻遏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的步伐。中国将始终秉持共赢理念,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方共享发展红利。中国对欧政策保持连续稳定,视欧洲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和合作伙伴。希望荷方继续为推动中欧相互了解、发展建设性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27日,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荷兰驻华大使馆接受记者采访。这是他五年来首度访华。

吕特表示,2013年我作为首相首次访华,特别是2014年同习近平主席共同宣布建立荷中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贸易额翻了一番,双边合作呈现巨大潜力和前景。 “脱钩断链”不是荷兰政府的政策选项,因为任何损害中国发展利益的行动也会伤及自身。感谢中方为荷兰公民赴华提供15天免签待遇。荷方珍视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愿同中方持续深化伙伴关系,便利人员往来,加强经贸、减少碳排放等领域合作,密切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场合以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沟通协调。

缓解中欧经贸紧张氛围

荷兰报纸Leidsch Dagblad报道称,荷兰将大规模的芯片出口至中国,存在较高的市场和政治风险,尤其面临着来自美国对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压力。

中荷在芯片领域的分歧和可合作空间,是中欧贸易关系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欧洲的对华政策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影响;另一方面,中欧在科技上相互竞争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事实上,中国与欧盟的竞争不仅仅存在于半导体行业,近年来,中国的电动汽车也逐渐打开了欧洲市场,这给不少欧洲的老牌造车大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目前,欧盟已启动一项措施,要求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必须在欧盟海关登记。与此同时,欧盟正在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进行“反补贴调查”,并考虑对进口电动汽车征收追溯性关税。针对这一决定,中国商会对欧盟表示失望,强调欧洲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并敦促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的商业环境。

吕特此次访华,无疑是想缓解中欧经贸间的紧张氛围。然而,讨论中欧关系时,美国因素不可忽略。在特朗普任内,美国不仅退出世界贸易组织,还对中国和欧洲挥舞贸易大棒。从某种角度来看,美国的贸易保守主义抬头,促成了中欧之间经贸上的进一步结合,《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在特朗普任期内有一定的进展。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在军事上对北约盟友的“嫌弃”态度,令美欧进一步疏远。 在特朗普眼中,北约欧洲成员国的年度国防预算普遍不到总GDP的2%,就是在搭美国军费的“顺风车”。在此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还称美国和北约盟国之间,在战略决策上毫无任何方式的协调合作。

而特朗普的继任者拜登,以自诩“全球主义者”的身份上台后,开始联合所谓的“全球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围堵中国,美欧关系似乎重修旧好。在拜登上台之前,欧洲议会无端冻结了《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审批进程。上台后的拜登,也继承了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他既没有重启与欧盟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谈判,也没有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美国国内的立法进程上,拜登政府推动了“芯片法案”和“通胀消减法案”来保护本国的制造业,而这两个法案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欧洲厂商的。

来自光刻机巨头的挑战

吕特结束访华回到荷兰后,就需要处理一件棘手的事情——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再度表达了离开荷兰的意愿。 当前,荷兰内部的跨国公司壳牌和联合利华已先后离开荷兰,如果阿斯麦在这个时候离开,对荷兰来说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在去年举行的中欧战略对话上,欧盟外交与安全高级政策代表何塞普·博雷利这样形容中欧关系:“它反映了非西方国家希望在全球更加活跃、拥有更多发言权的合理愿望。我们尊重这一点。欧盟并不害怕中国的崛起,也不想阻挡中国的崛起。相反,我们希望中国更多地参与解决气候变化、全球健康或发展中国家债务重组等全球问题的集体努力。我们准备在这些领域与中国成为合作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27日,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访华。 (视频截图)

此次吕特访华,再一次展现出中国与欧洲的合作空间远大于分歧。 或许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对欧洲传统汽车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但是更低的价格同样也有助于欧洲达成自身所订立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即使没有中国的电动汽车,美国的特斯拉以及“通胀消减法案”也没有让欧洲车企有好日子过。与此同时,美国今年将迎来又一次总统大选,特朗普的卷土重来,以及拜登任内种种实质的“美国第一”政策,无疑为欧洲各国敲响警钟,那个维护开放稳定全球化的美国已经不复存在。欧盟是时候需要考虑自身利益了,而不仅仅是维护口号上“志同道合”的盟友。对于中欧之间的竞争,欧洲应该要想的是如何提升电动汽车的技术。而在这一方面,中国与欧洲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事实也确实如此,尽管欧盟最近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但德国企业仍然致力于中国市场,德国汽车制造商也正继续加大在华投资以扩大业务。

马克·吕特首相其人

马克·吕特,1967年2月14日出生于荷兰海牙,荷兰政治家与历史学家,荷兰首相与总务大臣。1984年至1992年,马克·吕特在莱顿大学攻读历史学。2002年,出任荷兰政府社会事务和就业部国务秘书。2004年,出任教科文部国务秘书。2006年,当选荷兰自民党党首,任议会下院党团主席。2010年,出任荷兰首相。2012年,首度连任荷兰首相。2017年,再度连任首相一职。2023年7月,马克·吕特宣布辞职并退出政坛,在议会选举开始前,吕特政府仍作为看守政府继续履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0日,荷兰海牙,由第四次出任首相的吕特领导的荷兰新政府在海牙诺丁堡宫宣誓就职。

马克·吕特在其第一任期遭遇欧债危机,支持默克尔紧缩政策,但该财政政策因未获右翼党派支持而导致其首度引咎辞职。第二任期内,应对处理7·17马航客机坠毁事件,其间荷兰与俄罗斯关系趋冷;后又因阻挠土耳其官员入境,导致荷土两国关系恶化。第三任期内,谨慎采取解禁措施以应对新冠疫情。吕特的执政能力在几场有惊无险的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并在连续三场大选中得到肯定,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几年内荷兰经济基本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重回增长轨道。

作为首相,吕特的平易近人作风也颇受赞赏。吕特是一位非常灵活的政治家。虽然他是自由党成员,但同时也是一位激进的务实派,因此和所有党派都可以畅通无阻地展开协商和谈判。实际上,吕特并非毫无主见,他只是选择性地把一些观点放在桌面上,而把另一些观点隐藏在心底。这种选择务实主义而非教条主义的态度让他能够在荷兰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成功地驾驭政治格局。他在政坛上最重要的生存秘诀就是始终保持各种渠道的畅通,随时随地做到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同时保持灵活性和疏离感。吕特的成功建立在展现管理技巧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基础上。

雨田

编辑 韩哈哈

图片支持 视觉中国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那尔那茜:春风马蹄疾 看尽城市花

白客:找自己 不停歇

郑妮娜力:尽心尽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吴牧野:精准生活 无限游玩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4年3月28日 宋福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