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提升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根据省民政厅《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苏民区〔2023〕10号)、《关于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苏民区〔2024〕1号)等文件要求,经自我评估、集中答辩、查阅相关证明资料、结果认定、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南京市浦口区等15个县(市、区)为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我市新沂市名列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沂市自2023年1月成功入选“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省级试点地区以来,紧紧围绕试点工作任务,创新“以点带面、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具有新沂特色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新路径,持续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多层次、全方位、高效能助力乡村振兴。

崇尚“山水”理念,开启地名管理新模式。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重启使用历史地名,活用山水生态地名,科学编制13个镇级地名规划,规范命名无名路街巷、居民点等地名67个,设置地名标志175个,纠正不规范地名标志35个,为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标准化地名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寄托“乡愁”情怀,赋能乡村经济新发展。不断深化地名信息服务,通过高德、百度互联网地图采集上传地名1576个,织牢织密乡村地名网,有力促进了乡村百姓出行导航、快递进村、村货进城。创新推行“地名+党建融合”“地名+乡村旅游”“地名+乡村文化”“地名+乡村产业”,设置特色地名标志,开通乡村旅游线路,用心用情扮靓“一山一湖一古镇”品牌。

赓续“匠心”传承,厚植地名文化新底色。加大地名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地名文化展示项目,将地名文化、地名故事、新生地名嵌入村貌、村路、村巷和村史馆中,记录乡村发展历程,展示乡村文化底蕴。开展红色地名系列宣讲活动,赓续红色基因,点亮红色地名品牌。在乡村产业品牌宣传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推介新沂特色农副产品,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新渠道,让“乡村著名行动”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施行一年多来,徐州加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通过多举措的地名管理,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用地名留住“乡愁”。

老地名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城市的历史和内涵,积淀着风俗和文化,闪耀着城市独特的品格和气质。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拥有充满古韵、脍炙人口的地名文化,有学者研究,《尚书·禹贡》记录有11个关于徐州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如淮、海、泗等。

新沂市因1949年开挖、1953年竣工的人工泄洪道新沂河而得名。据《徐州市志》,1953年,新沂县由淮阴专区改属徐州专区,1983年地市合并,新沂县成为徐州六县之一,1990年撤县建市。

花厅是徐州市级地名文化遗产,花厅村是花厅遗址的所在地。花厅遗址发现于1952年,先后经过7次考古。这里发现的南北文化两合现象,在中国史前考古的整个东方地区为首次。花厅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沂,人们还以花厅路来命名市区主干道。

花厅的村名最早见于清康熙年间的《徐氏族谱》,花厅为清代名儒徐用锡的庭院,花厅的意思为旧式住宅外的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徐用锡晚年告老还乡居住此地,以花厅作地名,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将地名凝固下来,为地名树碑立传,既保护老地名,又留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新沂市将持续做好乡村道路街巷、乡村居民点等乡村地名命名设标,加强地名文化与文旅资源融合创新,打造地名文化展示,多措并举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让百姓留得住记忆、守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