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进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临走时,慈禧命太监将幽禁在景祺阁的珍妃唤出,推入位于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前的井中淹死。一年后,当慈禧等人从西安返回宫中时,为了遮人耳目,慈禧又命人将珍妃的尸体从井中打捞上来,并为其在恩济庄选了一块墓地厚葬。

珍妃墓位于恩济庄的西边,建在一个大院内,院门前有一座汉白玉石桥,桥北是一座高大的宫门,门洞上方高悬着“珍妃园寝”的匾额。进了宫门,有一条甬道直通享殿,享殿是祭奠珍妃的殿堂,享殿后边就是珍妃的坟墓。

传说珍妃下葬时,慈禧为了斩断珍妃的魂灵再回皇宫,在墓前竖了一座“断魂碑”,上面刻着“紫禁城冤死的珍妃之墓”。后来,慈禧死后,摄政王载沣为了巴结光绪皇帝,将“断魂碑”换下,命人重新刻写了“恪顺贵妃之墓”的碑文。然而,珍妃墓前确实曾有一座“断魂碑”,不过不是慈禧立的,而是盗墓人立的。

提起盗墓,还要从光绪二十七年秋末的一个夜晚说起。

那夜,月黑风高,在荒凉的恩济庄墓地,有两个黑衣人正蹑手蹑脚地走着。只见他们来到珍妃墓前,四下望了望,见无人发觉,便从怀里掏出工具,开始挖掘。这两人一个叫李纪光,一个叫王绍义,都是京城有名的盗墓贼。

说起盗墓,这里面的名堂可不少,一般盗墓贼盗墓是为了墓中的财宝,而这两个盗墓贼却与众不同,他们盗墓是受人指使,盗取墓中死者的头发、衣物和尸体,如果墓主是女性,还要盗取“下杂”。何为“下杂”?就是女尸的下体。因为当时京城中富贵人家很信这个,他们认为,死者的东西上附有死者的灵魂,将这些东西带在身上,可以保佑官运亨通,在赌场上逢赌必赢。特别是“下杂”,据说最灵验不过。因此,李纪光和王绍义每次盗得的东西都能卖个好价钱,二人也更加卖力地盗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他们就将珍妃的墓掘开,撬开棺椁,将珍妃的尸体以及随葬的金银珠宝等全部盗走。二人回到住处后,将盗得的珍宝一夜之间全部脱手,而那具女尸,也被京城一家大户人家买走。

七天后,那具被盗走的尸体竟然又被人神秘地送了回来。送尸体的人告诉看墓的老太监说,这是珍妃的遗体,让他好好安葬。老太监一看,果然是珍妃,尸体被送回来时,面容如生,并没有任何腐烂,四肢还可以活动。老太监吓得半死,急忙将情况上报给了朝廷。

慈禧得知这件事后,勃然大怒,立即派人追查盗墓贼。不久,李纪光和王绍义就被抓捕归案,被判了斩立决。在行刑前,慈禧为了杀鸡儆猴,还特意让人押着二人在珍妃墓前游街示众,并让人立了一座“断魂碑”,禁止人们再到此处盗墓。

后来,有人分析这件事背后的主谋很可能是慈禧,因为当时慈禧与光绪虽然回到了京城,但关系依然紧张,而且珍妃是光绪最宠爱的妃子,慈禧担心光绪为了珍妃的事与自己彻底翻脸,所以才派人将珍妃的墓掘开,并将尸体扔到了荒郊野外。当她得知盗墓贼被抓的消息后,为了掩人耳目,又立即派人将尸体找回,并演了一场戏给人看。

当然,这只是传言,并没有真凭实据。不过,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很可能是确有其事,因为光绪得知这件事后,并没有任何表示,显然他是知道内情的,也许盗墓的事,慈禧在之前已经告知了他。

而那座“断魂之碑”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仅仅在几年后,“珍妃墓”就再次被盗,而且盗墓者更加猖獗,他们不仅盗走了墓中的珍宝,而且连棺椁也被盗走了。

连续两次被盗,光绪皇帝虽然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当时他已经被慈禧软禁在了瀛台,自身尚且难保,更别提重修珍妃墓了。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珍妃的姐姐瑾妃被尊为“端康皇贵太妃”,继续居住在皇宫中。由于她和妹妹珍妃感情很深,所以就打算将珍妃墓迁葬到光绪景陵的妃园寝。在迁葬前,瑾妃来到珍妃墓前祭奠,她发现墓内已经空无一物,不禁大哭了一场。守墓人为了推卸责任,就说墓中的东西是被军阀段祺瑞给盗走了。瑾妃信以为真,恨得咬牙切齿,但她一个女流之辈又惹不起手握兵权的段祺瑞,只好吃了一个哑巴亏。

后来,瑾妃将珍妃迁葬到了光绪景陵的妃园寝,并重新修了一座墓将其安葬,“珍妃墓”就成了一个空冢。不过,这座空冢也并没有保存多长时间,就在珍妃迁葬后的第十五年,“珍妃墓”迎来了它最后一波盗墓者。

这次的盗墓者名叫鄂士臣,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地痞无赖,此人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有一段时间,鄂士臣手气特别背,逢赌必输,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躲债,他跑到了恩济庄,想在这里躲几天清净日子。恩济庄当时已经十分荒凉,鄂士臣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珍妃墓”,便住了进去。住了几天后,鄂士臣觉得墓里空荡荡的,躺着不舒服,就想找点东西来铺地。他东瞅瞅,西看看,最后在墓室发现了一个大洞,便钻了进去,想找点铺地的东西。

可是,当他出来后,却引起了债主的注意,债主以为他发现了宝藏,就逼着他将“宝藏”挖出来抵债。鄂士臣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债主再次进入墓室,将墓中的砖一块块拆下来抵债。

后来,这件事被住在附近的满清遗老们知道了,他们纷纷向警局报案,要求严惩盗墓贼。警察赶到后,鄂士臣和债主们已经逃走,只剩下了一座被盗空的“珍妃墓”。

警察们看到墓中的情况,也无可奈何,只好将墓重新砌好,然后派人严加看管,以防盗墓贼再次光顾。后来,一位名叫唐海燕的富商出资重新修缮了“珍妃墓”,并在墓前立了一块石碑,上刻“珍妃之墓”四个字,在“珍”字右侧还刻了“浅草埋幽径,芳名万古留”十个字,表达了对珍妃的哀悼之情。

如今,“珍妃墓”已经成为了一个景点,经常有游人前来参观,人们在凭吊珍妃的同时,也会想起那些盗墓贼,想起那荒唐而腐朽的晚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