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已经十余年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建设成果请参看启动十周年,中巴经济走廊成果。本文重点分析遇到了哪些挑战

挑战一:始终存在的大国博弈的阴影

挑战一:始终存在的大国博弈的阴影

当前整个世界格局都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国搞一带一路,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避免中美在太平洋地区迎头相撞,转而向西发展。美国作为霸主,当然不希望中国整合欧亚大陆的战略能够成功,一定会各种使绊子。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区域大国的印度也积极反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印度在多个场合表示了对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坚决反对。理由大致有三条:走廊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在印巴争议领土建设不可接受;走廊是为了扩张中国海权和对印度进行战略包围;破坏印度在南亚-印度洋地区的领导地位。

美印加强合作搞破坏是必然的。美国牵头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挤压中国,这是一个全局性的压力。而具体到中巴经济走廊,因为美印两国提不出任何能和一带一路战略媲美的促进相关区域发展的计划,只好使一些下流手段,主要是两条。

一是各种舆论造谣抹黑。比如造谣说“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的债务陷阱,实际上巴基斯坦债务主要来源于巴黎俱乐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中巴走廊相关债务只占总外债的5.6%。再比如造谣走廊项目不注重国际规则,存在许多暗箱操作。还有就是培植和资助巴国内的各种非政府组织(NGO)对走廊项目说三道四,就环境保护、劳工就业、土地征用等等问题造谣生事,给项目的推进设置重重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为恐怖组织提供资金和人员培训支持。让本来就存在的恐怖袭击活动更为猖獗,严重威胁中方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项目的有序推进。

挑战二:越来越严重的安全威胁

挑战二:越来越严重的安全威胁

巴基斯坦是个散装国家,国内发展严重不平衡,内部离心力量比较强,是极端主义思想和恐怖主义的温床。各种恐怖袭击活动带来最直接的破坏,严重迟滞了走廊的建设。

比如俾路支的民族主义者敌视走廊建设,认为这是对俾路支的掠夺,最终会导致当地居民失去对本地资源的控制权,为了扩大事件影响力,他们往往针对中国公民进行恐怖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巴方成立了专门的安保部队用以保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及人员安全,但自2018年以来,针对中资项目及中方人员的恐袭依然频率在上升、烈度在增强。到目前为止,巴方未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巴军政安全治理能力令人担忧

挑战三:巴国内政治矛盾的掣肘

挑战三:巴国内政治矛盾的掣肘

在走廊建设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能源和基建项目,一旦落地本身就能惠及一大片地区。加上政府协调,搞了西线,中线,东线。将全国大致都照顾到,所以虽然也有掣肘但能顺利推进。

但现在走廊建设进入第二阶段,更多聚焦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社会民生发展等诸多领域,这些项目辐射面有限。落在哪,就能带动那个地方发展,没落到的就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还要支援建设。怎么分配这些项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没东西分的时候也就那么过,有东西分会为了分配打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军方与民选政府、执政党与在野党、中央与地方乃至部落区的矛盾,都会影响到走廊的建设。

反映到政府层面就是政府决策统筹和规划能力不足。决策经常被各部门利益选择和偏好左右,即使决策了也会因为反对派的抗议而改变;到落实层面,又往往因为部门间权责不明,缺乏有效沟通和监督,而搞不成或者大打折扣。

挑战四:走廊进一步深化发展存在效益疑虑

挑战四:走廊进一步深化发展存在效益疑虑

走廊建设第一阶段是(在中国的帮助下)“政府搭台”,第二阶段却是要“企业唱戏”。第一阶段相当成功,成果斐然。第二阶段企业的戏如何唱,却存在诸多疑虑。

比如在巴国内安全形势恶化,政府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投资是否安全?能否获得收益?能获得多大的收益?

再比如如果进行了投资,产业转移,巴国内人工成本是很低,但是因为教育水平整体很低,素质是否合格?

再比如,巴国内的制造业水平整体很低,企业入驻的话,配套企业是否完备?

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现实的疑虑。目前中巴两国对新上项目均持谨慎态度。中国方面要重点考虑安全保障和经济效益;巴方也需要更多时间消化已建项目。

总结

总结

深化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挑战是很严峻的,任重而道远。

尽管面临内外各种挑战,但中巴高度互信,密切合作的态势不变;持续推进走廊建设的决心和意志不变;高度互补,迫切建设的需求和强大完备的建设力量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巴一定会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解决安全问题、缓解弥合国内的矛盾、保障走廊的经济效益、对抗域外国家的干扰。

中巴经济走廊一定会建设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