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

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探究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国重度哮喘患者的疗效以及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风险因素

刘美君 李游 欧昌星

要点快览:

01

度普利尤单抗显著降低中国重度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可使患者减量或停用口服糖皮质激素(OCS),并改善哮喘症状、肺功能,降低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无症状的、自限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不影响度普利尤单抗疗效,且痰EOS持续降低。

03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 60ppb、食物过敏原阳性或合并嗜酸性粒细胞性中耳炎(EOM),分别可能是发生HE的风险因素。

背景介绍

生物靶向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中重度哮喘的重要手段,根据哮喘的不同表型,目前针对2型炎症的生物靶向治疗趋于成熟,但与国外相比,中国临床实践还需要积累更多的临床数据。度普利尤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结合IL-4受体α亚基(IL-4Rα)并抑制IL-4和IL-13信号传导。最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张清玲教授/谢佳星教授团队,就“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探究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国重度哮喘患者的疗效以及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小样本的观察。由于实用性高,优先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二区(IF: 5.35分)的Annals of Medicine杂志上(Li Y , et al. Ann Med. 2024 Dec;56(1):2311843.)。

研究设计

该研究纳入了20例使用度普利尤单抗完成12个月治疗的重度哮喘患者(定义为尽管每天使用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但仍需联合一种或多种控制药物,或每天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比较患者治疗前后4个月及12个月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并观察治疗后血EOS升高水平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研究结果

与基线相比,度普利尤单抗治疗4个月和12个月后:

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分别减少65%和87%*

肺功能改善(FEV1%预计值,分别提高32%和43%) *

ACT评分分别提高3.5分和4.6分*

OCS用量分别减少61%和83%*

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降低(FeNO水平分别下降45%和60%,总IgE水平分别下降80%和91%)*

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将患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HE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EC≥1.5×109cells/L)及非HE组,结果发现:两组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效果相当,HE组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BEC)水平出现自限性增加,在12个月治疗结束时,BEC大致恢复至基线水平;而治疗4个月后的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SEC) (%)显著低于基线水平。

图1所示,BEC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的第1月增加,HE组在治疗4-5月后达到峰值,并在治疗约6月后逐渐下降,治疗12个月后,BEC趋于恢复到基线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HE组与非HE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变化趋势

进一步分析治疗后BEC升高的风险因素,结果显示:FeNO ≥ 60ppb、食物过敏原阳性或合并嗜酸性粒细胞性中耳炎(EOM),分别可能是发生HE的风险因素。

度普利尤单抗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重度哮喘和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在抑制2型炎症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2023年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中,推荐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型炎症哮喘,BEC范围在150/ul-1500/ul之间。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BEC升高,已成为临床关注热点。究其原因,可能与度普利尤单抗阻断IL-4/13途径相关:因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eotaxin-3)、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而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向肺中的迁移,从而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在血液中的积聚;骨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生成没有受到影响。此外,部分患者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OCS减量,也可能是出现BEC升高的原因之一。

*各指标较基线变化值或较基线变化百分比均为基于文章数据二次计算所得。文章原始数据如下(数据均为平均值±SD),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基线时0.85 ± 0.67 次/4个月,第4个月时0.30 ± 0.47 次/4个月,第12个月时0.11± 0.32 次/4个月;OCS平均用量:基线时13.63 ± 11.28 mg/d,第4个月时5.25 ± 8.15 mg/d,第12个月时2.37 ± 4.45 mg/d;接受OCS治疗的患者比例:基线时75%,第4个月时45%,第12个月时30%;ACT评分:基线时17.90 ± 2.77分,第4个月时21.35 ± 1.95分,第12个月时22.53 ± 1.87分;FEV1%预计值:基线时60.16 ±19.35%,第4个月时79.42 ± 19.64%,第12个月时85.95 ± 18.47%;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FeNO,基线时57.85 ±26.42 ppb,第4个月时32.10 ± 16.71 ppb,第12个月时22.90 ± 18.30 ppb;总IgE,基线时564.16 ± 469.46 kU/L,第4个月时110.50 ± 104.71 kU/L,第12个月时51.68 ± 46.77 kU/L。

通讯作者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清玲

主任医师、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2020中国优秀呼吸医师

2009-2011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心肺疾病研究所临床研究员

2010年欧洲呼吸协会研究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委员(第10、11届)

研究方向:重度哮喘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中国重度哮喘C-BIOPRED项目主要组织者之一

执笔者:EGPA中国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2018)、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主要研究方向:重度哮喘与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相关性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佳星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欧洲呼吸学会长期奖学金获得者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EGPA中国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2018)”专家组成员

“中国肺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鉴别诊断多学科专家共识”专家组成员

主编《肺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鉴别诊断》;《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编委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参与发病SCI收录论文40余篇

[MAT-CN-2406969]V1.0 批准日期: 2024年3月 本编号仅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所涉及的赛诺菲相关药物所属治疗领域科学和临床数据来源真实性的确认,不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全部内容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确认和保证;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学术交流或了解医学资讯目的使用,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和推广。本文章所含信息不应代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