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韵石
在汽车江湖,有这样一种比喻:传统油车代表汽车工业的历史,新能源车则代表未来。中国新能源车的异军突起,不仅在当下影响和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也为未来发展提供无尽想象。
4月2日,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销量数据,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82万辆,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84%。另外,中国12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公布了3月销量,11家车企3月销量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广汽埃安以344.43%的增长比例位居第一,赛力斯以255.81%位列第二,比亚迪3月销量更是突破30万辆。
自1873年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戴维森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可供实用的纯电动车,到如今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蓬勃发展,100多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几经波折。近10年来,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给新能源车带来了新动能,已经让其与燃油车分庭抗礼。
中国新能源车连续9年全球第一
“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2009年是重要的一个节点。”3月30日,北京某汽车企业负责人李达向《法人》记者表示,2009年,为了环境保护,中国政府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旨在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促进清洁能源汽车的普及,减缓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经过几年的政策驱动,2014至2015年,在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巨大红利诱惑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期,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造车新势力浮出水面,最多时造车新势力超过500家,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都是成立于这个时期。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0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7.5万辆增长到950万辆,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注入了强大动能。
▲3月29日,小米之家(东方广场旗舰店)内的新能源汽车车体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宋逗/摄
“本土品牌崛起并成功出海,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被全球市场认可,其中最关键的是打造了有竞争优势的世界级品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不但是稳就业、促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也是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新名片。”经济学家任泽平对国产新能源车出口给予积极肯定。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比亚迪,在2015年的研发经费已经达到了37亿元。4月3日,北京某投资公司负责人韩凯告诉记者:“当时下一些新能源品牌正在为研发资金到处融资时,比亚迪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属于自己的一系列新能源产业链产品,在科技领域,充足的研发资金就是占领市场最好的实力。”
比亚迪数据显示,2016年其研发投入为45亿元,之后的研发经费也在逐年递增;2023年,比亚迪的研发经费达到了惊人的400亿元。高投入换来了高回报,上至电池原材料、芯片、核心元件,下到汽车整车,比亚迪拥有自己的全产业链。
在生产端,比亚迪不断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完善当地生产配套。目前的比亚迪新能源车足迹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城市。凭此成绩,比亚迪一举夺得了中国汽车年度销冠,也夺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早在去年8月,比亚迪集团宣布,其生产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0到100万辆,用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一年半;从300万辆到500万辆,仅用9个月。
在新能源车赛道上飞驰的中国品牌远不止比亚迪一家。2023年,理想、长安、广汽埃安、吉利新能源都表现出色,全年累计销量均达到三四十万辆。
任泽平认为,新能源车出口是未来全球车市的大赛道,3年至5年内会有5000亿元的增量市场,8至10年内有望成长为万亿级赛道。“当前新能源车出口占比约35%,假设未来3年全球新能源转型加速,2025年新能源车出口占比提升至50%,预计新能源车年出口量有望达到350万辆。” 任泽平说。
技术创新和完整供应链形成双助力
3月27日,回忆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创新发展史,中国车企的新能源技术突破实现了销量的巨大突破,这是世界瞩目的成就。”
“5年前,我的续航版电动车充满电才能跑200到300公里,天气一冷,200公里续航就是极限。但几年之间,随着技术飞速发展,现在续航500公里的都是普通车型。听说电池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续航1000公里了,我也准备再换一辆长距离续航车型。”4月2日,北京某新能源汽车用户潘先生告诉记者。
2023上海国际车展上,宁德时代发布了自家最新的技术电池——凝聚态电池,再次让世界刮目相看,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500Wh/kg,是CTP3.0(一种无模组电池技术)的两倍,续航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00公里,快充也超大幅提升,3分钟的充电量可为汽车续航500公里。
去年12月中旬,蔚来汽车也推出了150kWh电池包技术,并完成了该电池包1000公里续航挑战。
崔东树说,技术革新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积极的动能:“以混插为例,2020年中国插混新能源汽车零售仅17万辆,当时业界对插混技术失去信心。但2021年,比亚迪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实现突破,随之而来的就是2023年国内混插型新能源汽车零售达191万辆,实现3年10倍的超强增长速率。”
崔东树表示,当中国在纯电动技术发展放缓时,增程式技术突破又为中国新能源市场注入活力,以理想为代表的中国增程式电动车爆发式增长,实现了从0到70万的突破。
创新技术的应用,也为新能源车企带来了巨大收益。今年2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为417.3亿元,同比增长136.4%;2023全年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2023年净利润为118.1亿元,较2022年(净亏损20.3亿元)扭亏为盈。这意味着,理想汽车已成为中国第一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同时其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除了技术的革新,完整的新能源供应链也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提供了帮助。3月30日,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裁孙茂建告诉记者,中国作为主要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供应链。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组件到充换电设施、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都具备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业内预测,到203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中心。”孙茂建说。
智驾优势 获取市场的先机
新能源汽车智能系统的研发,是相关企业抢占市场的一个重大突破口。“新能源汽车以电机和唯美的内饰很难长久打动消费者,而智能驾驶技术是一个能令新能源汽车展现自身优势的领域。”北京赛博领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旭光告诉记者,目前,全球众多汽车厂商都在加大智能驾驶系统的研究,未来谁能在自动驾驶上取得优势,谁就能占领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3年7月,比亚迪发布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长城汽车也推出AI大模型全链路赋能咖啡智能产品,并成立以算力、算法、大模型能力建设为基础,将动力、底盘、造型、车身等组织拉通,打造大模型服务平台,形成面向整车领域与研发领域的技术中台。
国际方面,大众汽车集团下属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将结合地平线的技术能力和CARIAD的智能车身与软件系统整合专长,开发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除了软件研发,智能驾驶技术的测试也在加速进行。今年6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扩至600平方公里。上海也开通了首条5G-A车联网示范路线,系统可以在20毫秒内下发指令。在美国,今年3月1日,加州监管机构CPUC批准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Waymo的扩张计划,允许其无人驾驶出租车扩大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半岛的运营区域,新增运营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商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7全球及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由681亿元增至28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将达3832亿元。而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崔东树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利于推动高阶自动驾驶新能源车的量产化加速落地,推动汽车消费动力进一步增强,实现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但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础保障。”
张旭光也表示:“虽然各家企业都在加紧研制属于自己的智能系统,但总体来看,全球智能驾驶系统还处于测试阶段。另外,自动驾驶的相关法案也并不健全。要想在全球新能源自动驾驶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汽车厂商和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在法律法规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的加速研究。”
多部门联动 助力产业蓬勃发展
3月30日,李达告诉记者,虽然2006年比亚迪成功研制了纯电动轿车F3e,两年后又推出了首款插电混动轿车F3DM,开启了纯电和插电混动双技术路线,但由于当时燃油车独步天下,新能源车并不被人们看好。“直到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首次提出形成50万辆新能源车产能,新能源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5%左右的发展目标,中国新能源车才开始真正发力。由此,2009年也被誉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此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李达介绍,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据统计,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仅为5209辆。
2013年,中国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2016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技术研发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此外,国家各部门还先后拟定用以完善和促进新能源车配套设施建设的措施。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社会化建设运营,促进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运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10年间,中国先后推出80余项支持政策,制定实施了160多项技术标准,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除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离不开法律保障。
2023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首次成功完成一起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整体拍卖,在最大程度地保护新能源设备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执行标的财产复用价值最大化,为充电桩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护航,具有积极示范和引导作用。
北京朝阳法院执行法官张伟介绍,由于运营充电站涉及关联方较多,如供电公司、充电站所在的停车管理单位等,各方权责难以作出清晰界定。以往对充电站的处置方式是将其全部拆卸后,拍卖相应充电设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充电站建设过程中所花费的施工成本全部浪费,不利于此类财产的再利用。拍卖的设备不容易成交,而且成交价也不高。
张伟表示,本案例的成功,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也为后续相关案件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充电桩行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编审|渠 洋
责编|白 馗
校对|张 波 张雪慧
来源|《法人》杂志2024年04月总第242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