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炭资源总量约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一。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疆煤外运

2023年“疆煤外运”突破1亿吨,增长26.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出疆路途遥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新疆煤炭主要为本地自产自销,仅哈密市有少量煤炭卖到甘肃、宁夏等地。

直到2021年,“疆煤外运”大门全面打开。

起初,“疆煤外运”以汽运为主;到后来,急着等煤发电的南方企业,开始请求火车发运;到2021年底,甚至使用上轮船转运。今年前两月,疆煤外运铁路运输量超过1464万吨,同比增长约57%。这一数字背后,是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高效衔接。

煤化工产业绿色发展

长期以来,煤炭产业是新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煤炭、煤电、煤化工行业如何转型升级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新疆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为重点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实施“疆电外送”、“疆煤外运”、现代煤化工等重大工程。依托准东、哈密等大型煤炭基地一体化建设,稳妥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

哈密市是煤炭资源富集区,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12.5%,居全疆第一位。其中,哈密区域内三塘湖、淖毛湖矿区的煤炭含油率达10%以上,最高可达16.3%,是世界罕见的富油煤资源,也是煤制油气、发展煤化工的理想原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油能做到的,煤化工都要做到。”这是哈密市现代煤化工企业界人士的共识。除了原料的不同,煤化工与石化工业产出的化工中间体原料是一致的。如甲醇、乙醇、乙二醇及各类芳烃、烯烃等。此外,哈密市煤制油、煤制气产业也已形成了包括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丰富的煤炭资源吸引了大量煤电、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落户准东,现已入驻企业1000余家。

“煤-炭-油-气-电-热-化”综合产业发展,打造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煤基新材料等下游产业,能够延长煤炭产业链、实现产品附加值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煤制油气

哈密是我国富油煤资源高度富集地区。哈密的富油煤焦油产率平均在10%~15%之间,最高接近20%,是世界上少有的特殊富油煤种。如此珍贵的资源,仅仅是将其作为燃料燃烧,有些可惜。若能通过技术手段提取富油煤中的油,既可增加油气资源供应,还能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 煤制烯烃

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煤制烯烃技术的出现,使得烯烃的生产不再依赖于石油资源,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煤基新材料

煤基新材料,体现的是高附加值。以煤制电极材料和高端碳纤维为例,附加值可提高10至30倍不等。

仅在新疆传统经济重镇哈密市,就有近百个重大项目,伊吾疆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50万吨的低阶煤分级分质清洁高效深加工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嘉国伟业新能源有限公司600万t/a低阶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及60万t/a煤焦油加氢项目、新疆中和合众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百万吨的煤制醋酸及下游产品一体化项目等,总投资额近千亿元,大部分都集中在煤炭深加工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新疆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新疆煤炭资源的丰富和发展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疆煤炭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