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称,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也被认为是中国的马尔克斯。

他曾经称赞过《百年孤独》:“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受马尔克斯影响,莫言笔下的作品《红高粱》,《丰乳肥臀》有着浓浓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百年孤独》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也是一部人类精神的百科全书,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精神都在被心魔敲打着,内心兵荒马乱,每个人都渴望能够拥有一份宁静与安定,让内心回归最初的平和。

阅读《百年孤独》,静下心来去感受其中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艺术,洗涤我们内心的浮躁,净化我们的心灵。

《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恩怨情仇,马孔多一百多年来的辉煌衰败。

每一个家族成员都在追求自我实现和爱情圆满,成员之间的爱恨纠葛也值得细细品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故事的结局在开头就已经写好,布恩迪亚家族的宿命: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

马孔多的一百年,从一无所有,到繁荣昌盛,到满目疮痍,到被飓风抹去。

布恩迪亚家族的一百年经历了人丁兴旺,最终子孙凋零。

无论这七代人怎么努力,都注定走向家族的消亡。

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宿命的拷问,无论是被捆在树上的第一代,还是第七代。

而今天所要讲的人物,是执拗隐忍的阿玛兰妲,第二代布恩迪亚家族的女孩。

因为执念,误了终生。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放下幼时的执念并不容易。

阿玛兰妲是第二代布恩迪亚家族的女孩,何塞与乌尔苏拉的女儿。

随着时间流逝,阿玛兰妲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少女情怀总是诗,年岁渐长,阿玛兰妲春心萌动。

一天,母亲乌尔苏拉请一个钢琴技师来组装钢琴,这个谈吐优雅气质高贵的意大利人名叫皮埃特罗。

阿玛兰妲和姐姐丽贝卡同时爱上了这个带有忧郁气质的年轻人。

丽贝卡是第一代布恩迪亚家族的养女。

原是阿玛兰妲的远房表姐,父母双亡后被阿玛兰妲母亲乌尔苏拉收养。小时候因为有吃墙皮的习惯而受到了母亲乌尔苏拉的重视,阿玛兰妲感受到被忽视,因此埋下嫉妒的种子。

她不愿看到姐姐丽贝卡幸福。更是将自己的幸福与丽贝卡紧紧绑定在一起。

皮埃特罗的出现,悄然打响了,两姐妹的第一场战争。

不幸的是,皮埃特罗只钟情于丽贝卡,阿玛兰妲对皮埃特罗表白惨遭拒绝。

阿玛兰妲没有选择放手成全二人,而是在内心里发誓,丽贝卡要想结婚,除非从自己的身体上跨过去。

乌尔苏拉察觉到了阿玛兰妲的失落,带她去省城观光散心,远离伤心之地。

不想阿玛兰妲执拗异于常人,即便在钢琴师皮埃特罗和姐姐丽贝卡好事将近时,仍使出浑身解数给二人的婚礼使绊子,让二人的婚期一拖再拖。

执念太深,终成魔障。

三人在这段关系中都痛不欲生。

阿玛兰妲被妒火冲昏了头脑,对自己的姐姐丽贝卡仇恨到了欲除之而后快的地步,她不惜用毒酒想毒死姐姐丽贝卡。

却被二哥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未婚妻蕾梅黛丝误服。

阿玛兰妲的恨意里藏着委屈,藏着幼时被丽贝卡夺走母亲乌尔苏拉注意力的忿恨。

这份哀怨贯穿了阿玛兰妲的一生,直至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后来,丽贝卡移情别恋,爱上了阿玛兰妲的大哥何塞·阿尔卡蒂奥。

乌尔苏拉出于歉意同时也给阿玛兰妲制造机会,于是每个星期二邀请皮埃特罗来家中作客。

在两人的相处中,皮埃特罗逐渐发现阿玛兰妲的可爱。

书中描写道:

阿玛兰妲总是亲切殷勤地款待他,她揣测他的喜好,为他扯掉衬衫袖口的脱线,在他过生日时送上一打绣着他姓名缩写的手帕。每个星期二吃过午饭,她在长廊里绣花,他陪伴在一旁,其乐融融。她虽然外表缺乏魅力,却拥有罕见的感受力,能体会世间万物的美好,还蕴含一种不为人知的柔情。

似乎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阿玛兰妲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但她对过往耿耿于怀,执着于皮埃特罗没有一开始选择她,否定后面发生的一切,否定皮埃特罗的变化,否定二人在一起的生活。

皮埃特罗或许没有那么坚定,如果不是丽贝卡中途弃他而去,阿玛兰妲没有机会向他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阿玛兰妲只意识到这一点,活在过去,对当下的美好视而不见,直接对皮埃特罗的爱判了死刑。

皮埃特罗向阿玛兰妲求婚遭到拒绝,并对皮埃特罗恶狠狠地说:“别天真了,我死也不会和你结婚的。如果你真的那么爱我的话,就再也不要进这个家。”

心灰意冷的皮埃特罗割腕自杀。

阿玛兰妲悔恨不已,不惜用炭火灼伤皮肉来惩罚自己,并将灼伤的手裹上黑纱自此不再出门。

阿玛兰妲是这样的拧巴,她对皮埃特罗的殷勤爱恋是享受的,可她为什么要亲手打破这份幸福?

因为执念。

因为对过往的不愉快念念不忘,阿玛兰妲看不清内心真实的想法。

还因为执念,阿玛兰妲误会了自己的真心。

其实皮埃特罗只是替身,代替她不能实现的爱人。

在她初见皮埃特罗时,她的内心活动是,“皮埃特罗心无旁骛的状态足可与金银器作坊里的奥雷里亚诺媲美。"

她真正爱的人是自己的二哥,第二代布恩迪亚家族——奥雷里亚诺上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对自己的哥哥奥雷里亚诺上校,她产生了不伦的禁忌之情。

在布恩迪亚家族流传着一个古老的诅咒:近亲结婚生出的孩子会长出一条猪尾巴。

因此阿玛兰妲抑制了自己的爱欲。

她压抑下去的情感逐渐扭曲,阿玛兰妲自尊心如此强烈,不好言说的这份情感通过嫉妒发泄在丽贝卡身上。

阿玛兰妲不仅恨丽贝卡夺走了全家人的注意,更恨丽贝卡敢于追爱的个性,丽贝卡对自己的大哥心动,不顾被养母乌尔苏拉谩骂扫地出门的后果,旁人的流言蜚语,世俗的诽谤讥笑,抛弃了安稳的生活,毅然决然的为爱私奔,即便婚后住在草棚里。

阿玛兰妲嫉妒丽贝卡毫无顾忌背叛皮埃特罗的勇气。

丽贝卡身上这种魄力是阿玛兰妲所不具有的。

她宁可背负着与侄儿不伦的恋情,都无法靠近心中的爱人,哪怕诉说一次内心的情感。

直到奥雷里亚诺上校去世,阿玛兰妲才终于直面了自己的内心。

书中写到:“上校是她在这世上最爱的人。”

而到了后来阿玛兰妲,她的执念一直绵延到下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阿玛兰妲与奥雷里亚诺的纠葛还在延续。

当阿玛兰妲的侄子,第三代布恩迪亚家族的奥雷里亚诺表达对自己的爱意时,一向清高自爱的阿玛兰妲破天荒的冲破了世俗的藩篱,和自己的侄子维持了一段禁忌之恋。

其实,整本《百年孤独》里都充斥着宿命论的味道,尤其是有着相同名字的前后代。书中提到过:

这个家族的名字背后,有一个奇妙的现象:但凡叫做奥雷里亚诺的人,无论气质、身材、眼神,还是性格都惊人的相似!

阿玛兰妲曾经也对侄子奥雷里亚诺说过:“你和你这个年龄时的奥雷里亚诺一模一样。”

不难看出,每当对异性产生爱恋时,阿玛兰妲的第一心理活动还是想的自己的哥哥奥雷里亚诺上校。

阿玛兰妲爱的隐忍又克制。她始终恪守着家族的忠告。

她对侄子奥雷里亚诺的爱恋理智收场。并且告诉侄子其中的利害关系。她没有因此放逐自己,选择继续孤独。

但是对奥雷里亚诺上校的爱却没有终止。

奥雷里亚诺上校为了事业奋斗离开了马孔多,久未回归。突然某天,一些素未谋面的女人带着自己的孩子纷纷找上门来。

他们都自称是上校的孩子。

阿玛兰妲深信不疑。

因为他们的眉眼全都和上校一模一样,甚至上校身上散发出来的内敛的气质都完美的继承下来。

一共十七个孩子。

乌尔苏拉作为祖母辈,只是给了他们一笔钱,并没有流露出太多家人之间的亲情,阿玛兰妲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争取把这十七个孩子留在身边。

书中写道:

阿玛兰妲则努力争取把他们(奥雷里亚诺们)留下来抚养。

她的爱是那么的卑微,那么的不能为外人知道。

她深爱着上校,这是无可置疑的。

但是她的爱却成为了一种执念,这份执念阻碍了她对幸福的追求,迫使她放弃了人生其他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蔡格尼克效应”。

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过一项针对记忆的社会实验。她让被试的志愿者做在规定时间内22件简单的工作,比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

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实验结束后,蔡格尼克立刻让被试者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

结果,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回忆起来的概率是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有43%。

实验显示:“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网购时的想买的衣服等到打折再买时被抢光了,心里一直惦记着,总觉得不买是个遗憾,咬咬牙按原价买下来才发现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满意。

一时兴起的愿望没有被立刻满足,被吊起来的胃口与日俱增,形成了执念,甚至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商业活动“饥饿营销”策略就曾经利用这种心理而赚的盆满钵满。

有些遗憾,过去就过去了,没有必要补偿。

执着于弥补过去的未竟的事情,无异于刻舟求剑。

阿玛兰妲如果没有执着于对上校的爱,而是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人,也不会终身遗憾。

如果没有执着于幼时母亲对自己的疏忽,也不会一直迁怒于丽贝卡,拆散了一对本应白头到老的爱侣。

如果没有执着于皮埃特罗最开始的选择,而是给皮埃特罗爱自己的机会,也给自己追求幸福的机会,忘掉过去,把握现在,也不会丢失了皮埃特罗的爱,还把自己一辈子都关在内疚的监狱中。

马孔多被风吹走。

阿玛兰妲的执念也烟消云散。

名叫梅尔基亚德斯吉普赛人在宣布了布恩迪亚家族人的宿命。

她一直到死都还守着童贞。

她本是一个温柔的人,她本应该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本应幸福地度过一生,却因为自己的嫉妒与绝情将到手的幸福拒之门外。

不幸的是,因为执念太深而牵绊住奔向幸福的步伐,不能安心地过好当下,她的一生都在悔恨当中度过。

阿玛兰妲渴望爱情,可终其一生,未能获得美满的爱情。

青丝变白发,虚度韶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阿玛兰妲终究没能逃脱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宿命,终日把自己关在房间中缝制殓衣,一生也没有快乐过

弘一法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必执着的。”

生活中,也应如此。

不把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看得太重,而是以一种平和、从容的态度去面对,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放下执念,从痛苦和焦虑中走出来,重获身心自由。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格局就能打开。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果断,面对人情世故也能从容不迫

放下执念的人也更容易满足,从一些随机发生的小事中获得幸福和快乐,心灵解除束缚,自由自在地享受人生。

放下执念,他人和外界对的看法与期待也不会干扰到自己的节奏,才有可能过上属于自己的人生。

佛说:“执念而生,执念而亡,一念放下,便是重生!”

唯有放下执念,才能放过别人,更放过自己。

莫因执念,误了终生。

希望我们都能放下执念,享受人生的乐趣。

文 | 流光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