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关于无臂残疾人在地铁站被要求出示残疾证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据报道,这名无臂残疾人在尝试免费乘坐地铁时,被检票员要求出示残疾证以核验身份。尽管他的残疾状况一目了然,但工作人员仍坚持要求他出示证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众对此事有两个看法,第一种是怒斥检票员“有眼无珠”、“瞎了”,认为他没有人味儿;第二种是规则如此使检票员不能够自己决定,以为是规则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人治社会向法治转变的必然争论,在过去,基层人员有极大的自由决断权,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可以根据人性作出人性光辉的举动,也会导致人情泛滥,人人去找人脉、托关系,规则崩坏;今天,规则内容越来越严格,曝光手段越来越多样,基层人员不能乱为、不敢乱为逐渐成为主流,社会自然安稳透明许多,可人情味也随之变淡。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矛盾是不可改变的,那么舆论问题也就应当关注,社会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旧有观念和新生观念的冲突,如果不作为、不分析,只会增加社会认同割裂的乱象。

因此,我认为,官方媒体理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严格确定社会事实,对虚假新闻治理;二是从大方向对舆论事件分析、定性,为社会变革作出正确的引导。但引导的权利不应当成为肆意批评的工具,一些官方媒体不断的造新词骂旧人,这无助于解决社会舆情,只会成为乱象的助燃剂。官方媒体不应该一骂了之,关注舆情根源、深入人民群众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探索黑白之外,凝视社会脉络。挖掘世代矛盾,借社会事件唤起深思,力倡教化、法治与人文精神。以精炼文字,唤醒共鸣,共建超越对立的温情社会版图。大家好,我是墨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