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萌又猛”的潮阳区贵屿镇5岁英歌小女孩庄恩琪一舞成名,圈粉无数。这些稚嫩却热烈的新生代,正是非遗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火苗”。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与发展,把英歌舞等非遗文化融入特色教育中,为“中华战舞”注入新鲜血液与蓬勃活力。

潮阳区文光镇一小学每周固定开设英歌课。操场上,一边是慷慨激昂的男子英歌队,一边是柔美有力的女子英歌队。伴随节奏和口令,学生们喊着响亮的口号,练习英歌舞基本动作和招式。这一课后服务开展了一年时间,参与学生100多人。

潮阳区文光镇一小学学生郑嘉欣告诉记者,“我现在会‘五下套’和‘九下套’等这些基本的招式,我都会了。我的愿望是可以参加西门女子英歌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早在英歌课启动之前,学校就有不少孩子,用纸卷成“英歌槌”,利用课间自发练习。

潮阳区文光镇一小学校长陈溪亮介绍道,“学习英歌舞,一个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个通过训练,我们也能够慢慢发现,学生的体质增强了。还有对潮汕传统文化也起到很好的传承作用。”

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潮阳区,每个镇(街道)都有英歌队,全区共有100多支英歌队、40多名英歌传承人、10多个英歌传承基地。英歌队的主力是青少年,平均年龄在22岁左右。去年以来,潮阳区大力开展英歌进校园,全区超过3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常态化英歌培训,参加的学生1000多人,形成潮阳英歌后备人才队伍。潮阳英歌非遗传承人陈坍鹏就是多所学校的“英歌老师”。

非遗项目潮阳英歌市级传承人陈坍鹏说,“我们4个学校累计加起来有400多名学生。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旦你说到要练英歌舞,报名的学生都踊跃而来。我作为传承人,我个人觉得必须以老带新,一代传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金平区蓝天学校举办的“传承与我”学科节活动上,多名英歌舞零基础的学生,凭着热爱,自发组织、排练、表演节目《英歌战舞》。

金平区蓝天学校学生谢景博说,“我也觉得英歌舞很震撼,很酷,也很帅。我们都觉得英歌舞很有魅力,都很想学习。”

金平区蓝天学校七年级年级主任林婷说,“我们当时在台下看他们这台节目的时候 我觉得非常感动。因为这些学生需要克服很多难题,他们完全就是具备有英歌战舞里这些生生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非常能吃苦耐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华战舞”逐渐成为许多新生代喜爱和追捧的“宝藏”文化的同时,不少学校将更多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在龙湖区蓬鸥中学,最火爆的社团就是由数十名学生组成的英歌社团。今天上午,多名社团队员走进主题班会,向同学们介绍英歌舞的历史和招式。

蓬鸥中学学生庞可心说,“我觉得女生跳英歌舞也很帅。练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体素质变得更加好了。”

蓬鸥中学学生袁宇桐说,“我们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手脚不协调。打的时候会磨到破皮,就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鸥中学学生张杰说,“我们每一次要表演的时候都很认真排练,认识脸谱怎么画的。等到表演的时候,我们都画上自己喜欢的脸谱,觉得自己是一位‘梁山好汉’。”

蓬鸥中学教研室副主任曾燕华告诉记者,“英歌舞社团,我们很多孩子都很愿意去报。他们说,通过这样的一些学习之后,我觉得好像是更属于潮汕人的,就觉得自己很‘潮’。我觉得这个点其实挺打动我的,就有这样的一个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才能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有灵气”“有活力”地传承。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自2009年以来,就将英歌舞融入早操中,如今,几分钟的英歌操,成为小朋友们的“常规动作”,既强身健体,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学生林筱涵说,“我是读大班的。我是英歌队的队长。”

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保教主任刘佳说,“像我们很多节庆活动,也能看到孩子进行英歌舞表演。我们还把英歌操带到香港的幼儿园,教授香港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传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