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仪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将缴获的38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移交中国政府。

经初步鉴定,专家判断该批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我国藏传佛教文物,涉及佛塔、佛像、佛教饰物等类别,涵盖铜、泥、象牙、木等材质,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1月14日,中美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各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

谅解备忘录依照美国《文化财产公约实施法》,美国政府将限制以下考古材料进口到美国:原产于中国和代表中国的文化遗产、从旧石器时代到唐代结束(公元907年)的考古材料和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包括将由美国政府公布的清单上所列的各类金属物、陶瓷、石材、纺织品、其他有机物质、玻璃和绘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发许可或其他证件证明这种出口不违反中国法律的除外)。

这个谅解备忘录所指受限旧石器时代物品的时限,从大约公元前75000年开始。谅解备忘录还明确了中美两国政府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从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开始与美国政府就签署限制进口中国文物的双边协定,进行多次沟通与磋商。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不仅是防止中国文物非法流入美国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推动国际社会在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具体行动。

之后,该谅解备忘录分别于2014年、2019年、2024年续签,有效期至2029年1月13日,其间成功实现15批次504件/套流失美国的文物艺术品回归中国。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打击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犯罪活动,并积极探索保障文物安全的长效机制,配合和履行有关国际公约,与各国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中国政府已与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希腊、智利、塞浦路斯、委内瑞拉等8个国家先后签署相关文物保护协定。

海外文物回归主要有三大渠道:购回、捐回、追索。

购回是一种权宜之计,这种方式在中国海外文物回流的过程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经安排将《中秋帖》《伯远帖》以及名画《五牛图》重金购回,交给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中秋帖》《伯远帖》是“三希”帖中的两帖,《五牛图》号称“镇国之宝”,是唐代画家韩滉唯一的传世名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对于非法流失文物,购买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瑕疵,类似于花钱买回自己被盗的财产。这既是对民众的二次情感伤害,又推高了国际间文物价格,容易助长新的文物非法流失。

捐回是指各国政府以及政府机构如博物馆之间,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人等将自身获得的中国流失文物以善意捐赠或外交方式送回中国。它是介于购回和追索之间的方式,是目前最通行的文物回归途径。

中美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属于这种类型。2023年瑞士向中国归还5件流失文物,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对瑞士的行为表示赞赏。

追索是难度最大的返还方式。

追索返还是按照国际公约、各相关国家的法律来解决流失文物归属纠纷的方式,是最符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和伦理道德原则的一种回归方式。但它受制于公约的局限性,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返还方式。

近代以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众多文物流失海外,是中华文明之殇。让流失文物回家,是国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从政府到民间,各方面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

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多种方式坚定追索流失文物,已经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