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部队已经近十年了。近些年里,我也去过了很多地方,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最难忘的一次旅行,却还是23年前我带着几名战友去上海出差的那次经历——在火车上,遇到两个喝醉闹事的外国人,我义愤填膺冲了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警战士帮助外国友人(网图侵删)

那一年我担任副连长。“五一”刚过,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决定派我带领营里的三名士官前往上海,负责接运一批新型装备。

从团装备处预支了差旅费之后,我带着各连挑选的一名技术骨干前往营部,向营长教导员告别。除了对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事关自身安全和装备安全的要求外,营长和教导员还特意对我们提出了更加细致的文明要求。

营长说:“上海是一座国际大都市,难得从边疆地区去祖国最繁华的大城市出差,四处逛一逛也是人之常情,但一定要注意维护军人良好形象。尤其是在边疆部队养成的一些不文明的粗野习惯,必须坚决克服!”我们四人连声答应,并保证一定严格自律,树立边疆部队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

教导员也在旁边补充道:“在路上要遵守规矩,不要和群众发生冲突,乘坐火车和在上海逛的时候,必须穿便装。”我们自然又是一阵“是、是、是”的回应。

火车上的军人(网图侵删)

分别从乌鲁木齐和西安换乘,我带着小高、小李、小王终于坐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随着列车一路疾驰东去南下,车窗外的景色也逐渐变得明媚起来。在边疆时上身还穿的秋衣,在西安火车站的厕所里已经不得不脱了下来。过了郑州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我们四人甚至在车厢内只穿着短袖。为了避免麻烦,我们几人穿的都是便装,但一水的“小平头”和拘谨规矩的坐姿,却分分钟暴露了我们是“当兵的”这个事实。

那个时候还没有高铁,更没有出现动车组,长途旅行最佳选择就是火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级别不够乘坐卧铺标准,反正我们团装备处给我的乘车标准是一路硬座。好在不是春运时期,再加上我们购买的是都始发车站,因此很幸运的都有座位,而且还是面对面的四人小隔档。那个年代的火车车厢里,没有现如今管理这么严格,硬座车厢里就好似农村集贸市场一般热闹,有抽烟的,有喝酒的,还有三、五个老爷们聚在一起大声打牌的,甚至还有爷爷、奶奶抱着婴儿在车厢头的洗漱台上尿尿的……

列车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着扫把和搓斗,弯下腰打扫地面和座位下的烟头和瓜子皮,嘴里还不住地喝骂、训斥。但车厢里的人们却都不生气,笑嘻嘻地抬抬脚,然后该打牌的继续打牌,该嗑瓜子的继续嗑瓜子,直到列车员下一次打扫卫生。推着小推车的服务员,也会时不时地经过狭窄的过道,嘴里还不停地吆喝着:“啤酒、饮料、矿泉水,香烟、瓜子、火腿肠”,“来,这位大姐,腿让一下”……

那时的火车车厢里(网图侵删)

气温升高、环境喧嚣,虽然让我感到有些吵闹,但也感到与军营内环境不一样的新奇。毕竟当年还是太年轻,与社会接触太少,面对着周围大爷、大妈和大哥、大姐们的好奇询问,我们几个显得有些经验不足,局促不安。生怕哪个问题回答不好就破坏了军人的良好形象,更害怕有些问题回答得过于深入,从而导致泄密问题的发生。于是一个个都显得有些木讷,看起来呆头呆脑的,但这却让周围的人更加开心,特别是那些大嫂……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确实傻得可爱。

经历了一个下午和一个夜晚的疾驰之后,列车终于驶入了南京,我也在人生第一次看到了长江。记得小时候在课文里曾经学习过的南京长江大桥,如今就在眼前,我也顾不上别人异样的眼光,和几个战友齐齐趴在车窗上,贪婪地欣赏着这条只在书本和影视剧中见到过的母亲河。我低下的文字水平和贫乏的词汇量已经不足以支撑我赞美这条世界闻名的大河了,只能和三个小伙伴一起喃喃自语:“真大!真宽!”

可能是因为需要加水的原因,也可能是要调换火车头,列车在南京火车站停靠的时间比较长,大约半个小时。原本拥挤喧嚣的车厢内,此时也有将近一半的人从这里下车,提着大大小小的旅行袋或者包裹,像一滴滴水珠一般汇入了横跨长江两岸的这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长江大桥(网图侵删)

趁着列车在站台上停靠的时间,列车员大姐又一次拿着清洁工具开始清洁车厢。一边打扫垃圾,一边很严肃地告诫大家,列车即将进入上海,而上海车站对入沪列车的卫生要求非常严格,从这一刻开始,不允许在车厢内抽烟,吸烟的旅客请到车厢两头的吸烟处,同时劝告大家要注意维护地面卫生,不要丢弃垃圾和杂物。

看着体型稍稍有些肥胖的大姐费劲地弯腰,用扫把勾取座椅下的垃圾,我们几个有些坐不住了。我招呼几位战友,夺过大姐手中的工具,麻利地从车厢这头扫到了另一头,并认认真真地将过道和座椅下的地面,用拖布来回拖了两遍。没想到竟然赢得了车厢内剩余乘客的一片掌声。

发车前15分钟左右,站台上涌来了一大群即将乘坐这趟列车进上海的旅客。而此时的车厢内经过打扫和开窗散味,已经变得整洁如新。列车员大姐再次在车厢大声宣布了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不允许在车厢内丢弃垃圾和杂物,不允许在车厢内吸烟的规矩和纪律之后,才转身离去,在车门口迎接新一波乘客的到来。

因为即将到达上海,而下火车之后我们就要直奔某军事仓库。为了便于工作,趁着人少,经过商量后,我们几人全部换上了迷彩服。

进入我们这节车厢的乘客并不多,也没有几个大包小包背着行囊的打工族,因此剩余的旅途并不显得拥挤,但依旧把座位坐的满满当当。让我们几个感到惊奇的是,这节车厢竟然上来了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车与外国人(网图侵删)

但很明显,这两位“外国友人”在南京饮用了大量的白酒——经过我们附近时能闻到他们满身的酒气和古怪的香水味,走路也摇摇晃晃,苍白的皮肤上透出大片大片的晕红。两人显然是临时起意去上海,因为他们购买的是无座票,只能在车厢另一头的厕所门前面对面地站着,手中还各拿着一瓶白酒,继续旁若无人地互相碰着瓶子大笑着饮酒。

战友小高好奇地盯着两个酗酒的外国人,嘴里啧啧有声:“副连长,不是说外国人都很有钱吗?怎么喝的还是十几块钱一瓶的二锅头?而且他们连包花生米都买不起吗?”

我也有些好奇,便也朝着他们的方向看了好一会儿,却让我看到了让人不愉快的场面。

列车已经开始行驶,向着上海方向前进。这时,有些需要上卫生间的乘客开始在车厢内移动,但因为两个外国人在厕所附近的狭小通道堵着,因此每个人都要侧身才能穿过两人之间的缝隙。而我发现,这两位正在酗酒的“外国友人”似乎并不怎么友好,因为每当有人经过,他们便会大呼小叫地拦住这位旅客,在旅客茫然的目光中,他们举起手中的酒瓶,硬塞到旅客的手上,用肢体语言示意过往的旅客必须喝一口他们瓶中的白酒才能通行。

车厢连接处的外国人(网图侵删)

且不说卫生不卫生,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做到,因此引得车厢那一头一片抱怨。很多同胞只能掉头向回走,去另外一节车厢方便。甚至有几位妇女经过时,两人嘴中口中还发出阵阵怪笑,嘴里还“呜啦呜啦”地惨叫着,唯一能听懂的单词就是“beautiful”。听到旅客抱怨的乘务员大姐前去劝说他们,竟然也被两个人高马大的外国人抓住胳膊,硬逼着她喝白酒。

这场面,让我们几人面面相觑——原来西方国家的人也并不全是书本和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么绅士,和我们一样,也有很多落魄的酒鬼啊!

不知为何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火气,在边疆部队时养成的“二杆子”脾气似乎又按耐不住了,匆匆穿上迷彩服上衣,拨开坐在我旁边的战友小高,大步向车厢那端走去。配合我一同去上海接装备的三连士官大李也赶忙跟了上来,在我耳边轻轻说道:“副连长,千万别动手!出来之前教导员专门提醒过我们,不能惹事,而且那两个‘醉猫’还是外国人,你可千万别冲动。”

我白了他一眼,没有吭声,继续向前走去。因为换衣服的过程是坐在坐位上悄悄完成的,因此车厢里的旅客对突然出现的几名身着迷彩服的军人感到很意外,车厢内顿时鸦雀无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种87式迷彩(网图侵删)

走到那两名外国人身边时,我看到乘务员大姐还在挣扎着,鸡同鸭讲般地对着那两个外国醉鬼大声呵斥。

虽然我的英文水平不咋地,但好歹也在军校时通过了英语四级,日常的简单对话想来他们是能听懂的,于是我皱眉大喝:“Get out of the way!”(让开路)

两个醉鬼明显一愣,不由自主地松开了乘务员大姐,大姐连忙跑开几步,整理着被他们拽得皱巴巴的衣袖。这时我才发现,这两名外国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强壮,个子比我足足低了半个脑袋。

两人人目光呆滞地盯着我,又看了看我身上穿着的军装,面色逐渐变得阴沉。

正当我考虑如何处理时,搞笑的一幕突然出现了。一名醉鬼紧张地将白酒瓶藏在身后,突然跺脚站直身体,向我敬了个不伦不类的军礼:lieutenant!(中尉)我正苦苦思考该如何用英语回答他时,却听我身后的小李又大喝一声:“Get out!Go back to your position!”(闪开,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

我一个愣神,小李在说啥?却只见这两个色厉内荏的外国人已经乖乖地提着酒瓶,快速地离开了厕所门前的狭小过道,钻进车厢连接处,嘴里还嘀嘀咕咕的说着我听不懂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醉汉(网图侵删)

见到事情已经平息,乘务员大姐也赶忙跑到我们的面前不住地道谢,我也只好厚着脸皮应了下来。

既然情况解除,我也就顺势在厕所旁的洗漱台上洗了把脸——一天一夜的火车下来,脸上糊了厚厚的一层油,待会儿就要下车,无论如何要给兄弟部队的战友一个良好的形象。

谁知当我和小李准备返回,在经过车厢过道时,不知是谁起的头,反正车厢里的旅客纷纷对我们俩露出笑脸并竖起大拇指,继而又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反而把我搞得面色通红。

回到座位后,我才悄悄的问小李:“你这家伙,看不出来,还会说英语,而且气势挺足啊!”哪知这小子竟然朝我翻了个白眼儿:“副连长,你可别看不起人啊。我虽然没有考上军校,但也好歹算是一名大专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车上的外国人(网图侵删)

听他的介绍我才知道,这家伙大学在校期间的专业就是商务英语,上到大二时保留学籍参军入伍,去年考军校失败,于是转了士官准备再战一年。

火车终于停靠到了上海火车站,我们几人背着背包穿着军装下了站台。谁知在站台上却看到那两个外国“醉猫”正站在车门附近站台上的一根立柱旁,此时正一脸笑容地看着我们几个,好像专程在等候我们一样。

我愣了一下,本以为这两人想故意找我们的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谁知这两个家伙却走到我的跟前,主动伸出手,面带笑容地说道:“You are a strong man!”(你是个壮汉)

这句能听懂,但问题是,看到他们想继续攀谈的样子。一来纪律不允许,二来是我肚子里的英语存货着实不多,于是只好匆匆说着:“Thank you,Goodbye!”便不顾他们的一脸笑容,径直拉着其余三名战友快速离去。

其实也是有教训的。一是学好外语真的会有用。随着国际化的加快,不管在遂行任务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与外国人或外国军人接触的机会,这个时候,学好一门外语就显得很重要了。

二是遇事要冷静不能冲动。如果那两个外国人做出了出格的事情,难保我当时不会热血上头,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继而引发纠纷,给自己、给单位、给军队抹黑。当然,现在已经脱下军装,如果再遇到这种事,顾虑也就少很多了。[憨笑][憨笑][憨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篇:我和战友在上海接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