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 1

蔡嵩松,被判刑?

曾是诺安基金的名将;

曾重仓半导体一战成名;

曾造出“赚了叫我蔡总,亏了叫我菜狗”名梗的蔡嵩松

网传出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天,市场有消息指出,“昔日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已获刑”甚至有“判三缓四”等传言纷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第一财经、财新等媒体记者多方获悉,据天眼查资料显示,3月27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蔡嵩松、曲泉儒,董博雄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一案,案号为(2024)浙07刑初1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蔡嵩松同案的,还有诺安基金的前基金经理曲泉儒,以及国信证券的前分析师董博雄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记者拨打了蔡嵩松的手机,进行采访。

对于网传“已获刑”的消息,蔡嵩松表示:

“我没什么好说的,这个是网上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小Case,放在金华开庭,估计是因为蔡松在浙江“自首”的,检方为了快速结案就近给他放在了金华。

但是,对于这种百亿级别的顶流来说,监管部门也要考虑社会影响,单纯给回扣和吃回扣,不可能逼着他去自首或者起诉。

基本有九成以上的概率,要么是操纵市场,要么是“老鼠仓”。

不同于吃拿回扣可以快速结案。如果真的涉及这俩,那都是一抓抓一串,接下来估计还有不少人会跟着一起挨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蔡嵩松的案子还没有详细的情况公布,但已经有相关信息流出,他很可能是涉及到合谋操作某只上市公司的股票。

这其中以财新的消息比较细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安基金在蔡嵩松离职之前,很可能已经知道了相关的情况,但并没有选择公开相关信息,而是让蔡嵩松自己离职,这样就能保住产品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住了产品规模,也就保住了管理费。

0 2

蔡嵩松之于诺安

蔡嵩松出事,背负如此大的舆论压力,对于诺安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去年11月,蔡嵩松离职诺安,但在外界看来他个人的标签早已和诺安深度“绑定”。

翻开蔡嵩松的履历,称为神童也毫不为过,2001年仅15岁的蔡嵩松考进了科大少年班,专业是计算机,硕博阶段,蔡嵩松就读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攻芯片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沿着这个路径发展下去,蔡嵩松大概会成为一个半导体专家。

不过,他选择跨界金融圈。2017年加盟诺安基金,仅用两年时间便从研究员晋升为管理近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

2019年,蔡经理的全仓半导体策略恰好踩在了风口上,诺安成长获得了高达95.44%年收益。

此后,他陆续掌舵诺安和鑫混合、诺安创新驱动混合等多只基金。

在短短一年内,其将管理规模扩增至410亿元,迅速跻身明星基金管理人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的蔡总已经成为基金经理中的顶流,一度成为“长在热搜上的基金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他被传年终奖高达7000万元,传言在2021年甚嚣尘上。

这一说法主要来自一种“合理分析”:

管理基金规模超300亿,以每年管理费1.5%计算,那么2020年管理费将高达4.5亿元。蔡嵩松作为明星基金经理,大约可分成管理费的15%,以此计算,就是大约7000万元。

不过诺安基金相关人士否认了“7000万年终奖”的说法,并表示:

“不属实,太夸张,怎么可能有那么高?”

只是蔡嵩松和诺安都没想到的是,传出“7000万年终奖”已是他们最为高光时刻。

在2021年年中见顶之后,诺安成长混合净值便一路下跌,2021年还是正收益,但2022年就彻底崩了,

2022年上半年,热衷“搞事”的基民们排出一份基金经理的“英雄榜”:

第一名:葛兰,医药女神一个人,就给基民亏了112.50亿,荣登榜首。

第二名:谢治宇,亏98.31亿。

第三名:蔡嵩松,亏了78.98亿。

而纵观2022全年,蔡总的战绩:收益率为-40.04%,巨亏129.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这个数字也没好到哪里去。

所以,蔡总传出被判刑的传言之后,基民们彻底愤怒了。

纷纷表示要诺安基金退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索赔”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法律武器维护投资者权益”,已是大家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目前这些说法没有得到监管层面的回应,如果真如财新之前报道所述,诺安基金内部管理流程出了问题,以及诺安基金在基金经理出事后没有向持有人说明情况,造成投资者的损失,无疑是存在责任的。

0 3

没有了蔡嵩松的诺安,会怎样?

这两年对于基民而言,“菜狗”是噩梦。

但对于诺安基金而言,“蔡总”是福报。

诺安基金成立于2003年,虽然成立的比较早,但是规模仅有1000多亿左右,在基金公司中算不上“头部企业”。其中货币基金就占去了一半,而剩下的规模中债券基金占了一小部分,权益基金又占了大头。

其实到这里都算一个比较正常的基金公司,奇葩就奇葩在权益规模中几乎都是被一个人占据,那个人就是在超神、超鬼中不断切换的蔡经理蔡嵩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9月离职前,诺安基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高达559亿元,而蔡嵩松旗下产品占据了诺安基金半壁江山、权益基金的大半壁江山。

蔡嵩松也许不是一个顶尖的基金经理,但绝对称得上顶尖的销售经理。

2018年末,蔡嵩松所管的诺安成长混合净资产只有3.8亿元,基金份额仅5.97亿份。但到了2020年末,诺安成长混合净资产达到327.76亿元,基金份额则暴增到189.56亿份。

贡献了这一时段诺安的大部分业绩增量。

2019年至2022年,蔡嵩松总共为诺安基金赚了15.77亿元管理费,其中诺安成长混合这只基金贡献了13.2亿元管理费。

然而,2019年至2022年,诺安成长混合4年累计亏损约38亿。其中2022年,诺安成长混合亏损129.3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年间,基民亏了38亿,基金赚了15.77亿!

2023年诺安的业绩还没出来,但结果应该大差不差——

基金血赚,基民血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基民血亏,一边是基金管理费赚了个盆满钵满,一边是基金经理拿天文数字般的提成,恐怕整个地球上没有比这再好的工作了。

之前有博主分析,蔡嵩松的问题可能不只是一家上市公司操作而已,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券商行贿,基金经理受贿。大概率就是券商推客户的票,基金经理高位接盘,配合上市公司从中牟利。

所以基民为什么会亏这么多,突然又合理了起来。

躺着收管理费,还能赚点“小外快”,生活美滋滋啊。

不过基民不傻,监管层更不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刚刚走马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就两会期间明确未来的监管方针将是:

“强和严”,“严”就是“严监严管”,依法从严监管市场,依纪从严管理队伍。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是一个宣言:

针对公募基金乱象的整治风暴,恐怕要来了!

| 金投研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