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淮南市常住人口为303.35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63.65万人,占比20.98%,是我省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地市之一。农村养老服务也是安徽养老服务领域短板,淮南市探索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互助养老模式,构建多样化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市坚持因地配建、因需规划、集约统建,选取供养人数多、乡镇经济较发达的敬老院改扩建提升,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前提下,为周边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文化娱乐等服务,现淮南市已打造区域性养老机构16所、床位2843张。同时采取整合、改造、置换、租赁等多种方式,将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改建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414个,站点覆盖面达50%。

推动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议事站、社工站等统筹建设,打造一体化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利用村民闲置房屋、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改建为“农村大院”,为周边老人聊天休闲场所。推进农村“原居安养”,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十四五”期间共完成4621户,老人居家养老更加方便。

此外,淮南市拓展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融合“村卫生室+文化阅览室+党员活动室+长者餐厅”,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文化娱乐、日间照料、走访探视、助餐助洁服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与卫生院的深度合作,依托医疗机构开展现场坐诊、上门问诊,定期巡诊服务,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远亲不如近邻,按照自愿原则,淮南市鼓励老人与亲友、邻里结成帮扶对子,在生活上相互照护、结伴养老,推动“老老互助”向“代际互助”转变。老人可帮年轻人照看孩子,年轻人为老人提供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关怀。以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设置积分超市,引导广大党员、爱心人士、低龄老人积极参与,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助老服务可获取积分。积分可兑换成物品、餐食、服务,现淮南市已开展志愿积分试点约80个。(记者 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