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回家,吃饭的时候母亲问起我的收入,知道我的月工资只有五千块,就提起了我小时候认识的一个他熟人的孩子。

他说,现在人家在重庆一家大医院,一个月的收入有两万多块钱。

我上个月的收入到手大概27700,如果算上税前,应该有三万多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这笔钱等到明年退税,大部分都能退给我,所以说月入三万也不为过。

因此,我对母亲的激励其实并不怎么在意。

不过,这件事却让我注意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大部分人都分不清,平台和能力的区别。

现在流行一句话,好工作和艾滋病一样,都是靠着,血液,母婴和性来传播的。

说实话,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上那么多三代烟草人,三代石油人,三代电力人,老百姓眼睛又不瞎,不是看不到。

但这些人拿高工资,真的是因为能力吗?我看未必。

笔者有个师姐,研究生毕业之后,如愿地就职于腾讯这样的大公司。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去年被优化,在家里待了九个月,甚至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可是,这是能力的问题吗?

就拿我母亲说起的那个月入两万的小哥来说。

工作上,他和我干的工作其实差不多,然而他的平台是中部直辖市某大医院的管理岗,而我的职位只是东部某小医院的专技岗。

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位职务,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的情况下,工资收入差了将近四倍。如果再考虑重庆和天津的人均收入,这个差距恐怕叠加购买力会拉得更大。

然而医院这种单位,本身就是从医保部门获得的收入,同样的岗位,在不同的医院,就算能力有差别,也绝对没有四倍这么夸张。

所以说到底,还是分配问题。

分配的问题我们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根本解决不了。

就像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血缘,亲情和性关系一样,我们无法靠着这些变成三代XX人。

但社会是复杂的,好就好在,我们还可以自己竞争。

我之前提到过,我的月收入在三万左右,这里面工资的收入只占一小部分,其余的部分主要是写作,依靠的是勤奋和能力。

我在三个平台写作,月收入大概在两万左右,除此之外,最大的收入就是工资了。

虽然辛苦,但我的能力弥补了平台不足带来的差距。

平台的能力到底能不能当作自己的能力我觉得要分情况,要看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能持续多久。

假如有一天,分配的规则被打破了,到时候又有多少人能适应这一切带来的改变呢?

依稀记得,九十年代,曾经有一波停薪留职的浪潮,停薪留职,不是因为单位待遇太好,而是因为待遇不好。后来很多混得好的,最终都没有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好像回到几年以前,没人觉得房地产会下跌一样。

可这几天,看到连地产标杆企业万科都有了麻烦。

这年头,这种事情变化的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