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人物早餐会】本刊2024年4月18日发于江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铁路上的卧铺车厢,下铺临近地面,行动方便,坐着更舒适,同时两侧还各有一个公用的小桌板,因而长久以来,上铺和中铺的乘客会坐在下铺休息,成为一种乘客间的“默契”。

但是这两年,这种默契似乎被打破了,尤其是随着95后到00后长大成人,独立进入社会公共空间,两种价值观的激励碰撞演化成巨大的争议,类似事件已经不止一次发生。上铺乘客可不可以坐在下铺休息?下铺乘客能不能一路上拉起帘子?尊老礼让,道德绑架,独立人格,法律和情分,孰是孰非?随着12306和央视的加入,成了当下中国内地公共空间的一件大事。

“看看年轻人,让70多岁的老年人坐都不让坐!”4月15日,一阵吵闹打破了某列车卧铺车厢的平静,这则视频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00后罕见挑起中国铁路卧铺权益大纷争,折射不同代际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00后罕见挑起中国铁路卧铺权益大纷争,折射不同代际价值观

视频中,一位大妈对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指责其挂帘子让一位70多岁的老年人没地方坐下,并呼吁广大网友评评理。言语之间火药味十足,颇有呵斥、训诫之意,大妈的言下之意是现在的年轻人太过自私,不尊重老年人。

视频中可见,两个相对的下铺都被挂上了帘子,而面对指责,帘子背后的年轻人也没有理会和搭腔。该视频随后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热议,可令大妈没想到的是,不仅帘子后的年轻人满脸冷漠,网上的声音大多也都在谴责大妈的“越界”行为,称其在倚老卖老,道德绑架年轻人。

大妈被指责为道德绑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妈被指责为道德绑架。

视频并没有引起“公愤”,对年轻人群起而攻之,反而成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讨论点,让我们看到了个人空间和隐私权之于社会的两面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下铺能不能坐的讨论并不是近来才有,去年8月,相关内容的帖子在社交媒体上就已经引起过广泛关注。此次事件冲上热搜引发争议,说明该问题已经“积怨已久”。

去年8月相关媒体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8月相关媒体报道。

首先有一个事情需要明确:从设计角度来看,硬卧车厢的下铺,一开始就是用来多人共坐的。

25G型YW客车剖面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G型YW客车剖面图。

从剖面图可以看到,上中下三个铺高度并不是均分。下铺高度高达90cm,普通成年人可以坐直;而中铺上铺只有不到70cm,就算不考虑放脚,也坐不起来。也就是说,设计上就是牺牲了中上铺的坐起空间,换来下铺可以很舒服地坐3个人。

每一组上中下铺位对应有一具走廊折叠椅,也就是说,如果下铺只坐1个人的话,那么就还有1个人必须在床上憋着。而与此同时,每两组铺位中间还有一张共用的桌子,如果下铺不让坐其他人,那等于也是被下铺独占了。

曾经的硬座和硬卧车厢,是长途火车上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坐在一起聊天侃地,分享彼此的经历、观点甚至食物,聊到尽兴上床休息,一觉醒来各到目的地永不相见。就算有些人不太愿意聊天,也很少有人觉得有别人坐下铺有什么不对。

曾经最具烟火气的卧铺车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最具烟火气的卧铺车厢。

然而,时代在变化,观念也在更新,现在的年轻一代注重环境卫生、个人空间和隐私。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一听说疫情后大学校门重新开放的第一反应已经是“万万不可”,抱怨卧铺火车上有人呼噜声音大、没边界感坐下铺等等的帖子也常常在社交网络上看到。

他们购买下铺车票,是默认这一座位完全归自己使用和支配的,而用帘子将铺位围起来是一种态度,既是对自己权利的维护,也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华裔人物早餐会记者查询国内电商行业领头平台淘宝上,发现卧铺围挡销量极为可观。相关的“好物种草”帖子也在社交媒体上具有较高热度。

淘宝上卧铺围挡极为畅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淘宝上卧铺围挡极为畅销。

关于下铺能不能坐,网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讨论。有人认为,既然自己“凭本事买到了下铺”,也花了更多的钱,有权不让别人坐。他们觉得,下铺的使用权应归购票者所有,且不希望别人占用自己的空间。

一种观点认为下铺使用权归购票者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观点认为下铺使用权归购票者所有。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下铺应该允许别人坐,这体现了一种互相谅解和分享的精神。他们指出,在过去的习惯中,坐火车时下铺通常是共享的,而且如果太计较的话,会显得“没有人情味”。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做法太过冷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做法太过冷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此事件在网络上发酵,两种观点冲突不断,国铁集团12306回应称,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围挡,不影响其他旅客情况下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各位旅客协商好。有网友开玩笑说,12306可真是“和事佬”呀!

但是本会从官方回应与相关约定成俗的规定来看,倒也理解国铁12306谨慎下的“滴水不漏”,应该说,在乘客购买卧铺车票后,就拥有了对应时间内,该铺位的使用权。只要乘客不对床铺造成损坏,不侵犯他人的正常权益,那么乘客如何使用,都是自己的权利,其他乘客没有立场进行干涉和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广网也下场进行评价:从法理上来讲,谁买的票谁做主,从情理上讲,如果对方年纪大且有需要,也可以好好协商解决,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对方做出批评。

央广网评不应道德评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广网评不应道德评判。

值得注意的是,引发矛盾的问题不是“下铺给不给坐”这一行为本身,产生冲突的关键,也正是此次事件的起因,是老年人提出诉求和沟通的方式过于激烈,缺乏礼貌、失了分寸的态度。不仅没有尝试沟通,反而直接拿年龄进行咄咄逼人的指责,个人目的没有达成而滥用网络暴力威逼。

在公共空间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益和感受,以平等、友善的方式与他人相处。开放包容才是解决当下两代人观念冲突的灵丹妙药,但包容一定是双向的,强加而上的“包容”,说是对人权的侵犯也不为过。任何和谐的、温情的社会氛围都不是单方面促成的,需要相互体谅,包容,甚至让渡一点点个人的权利。

我国法律专家发表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法律专家发表观点。

而央视昨日则再下场,阐述法律专家的观点:我国民法典规定,乘客在购买车票的时候,就是和乘运人,也就是铁路公司之间建立了合同关系。那在车票上就明确标注了乘客的座位或者是铺位的信息。这实际上是对乘客在列车上拥有特定座位或者铺位使用权的一个确认。这也就意味着上铺乘客购买的是上铺的使用权,而下铺乘客购买的是下铺的使用权,所以说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讲,上铺的乘客他并没有权利直接坐在下铺上,而是需要取得使用权人,也就是下铺旅客的许可之后,他才可以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认为:既然是消费者花钱买了下铺,且下铺的价钱本身比中上铺价位高,在不影响别人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他就有权利在他购买的位置空间内合理使用,包括挂一个帘子放一件衣服等,都在合理范围内。但如果他挡住了扶扶手脚梯等公共设施,影响了上中铺使用,就会损害其他乘客的合法利益。从法理上讲,乘客在购买车票后,位置的使用权仅限于购票乘客。没经允许的情况下其他人不能随意借坐。

但是公共交通工具上,尊老爱幼是应该提倡的,特别是在硬卧车厢这种现实需求更为迫切的环境。以硬卧车厢为例,6个铺位,高度有限,乘客如果回到中上铺位,只能躺着,所以很多上中铺的乘客不睡觉的时候,都希望能坐在下面,而铺位边只有两个座位,则意味着除了2个下铺,其余4人要不时“抢”这两个座位。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下铺能坐”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合理的。

卧铺空间人满为患已是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卧铺空间人满为患已是常态。

这种长期以来的“合理”,为什么现在被很多人认为不合理?究竟是什么变了?个人权利是不是应该向情理让渡呢?

专家的看法:在火车卧铺车厢这种特定的环境当中,如果说下铺乘客能够适当地让渡一些权利空间,体现出一些人情和体量,那么在车厢内的氛围,肯定会更加和谐。但是这里的关键是这种让渡应该是基于双方的理解和协商,而不是单方面的强求。因为这并不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个人的权益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这样的争议,明显变多。这实际上是反映出了社会对于公共空间使用权和私人空间权益之间的冲突。人们对于个人空间和隐私的保护是越来越重了。另外,这种争执也与社会整体规则意识的缺失有一些关系。只考虑到了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权益,这也就导致了争议的发生。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争执与社会对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期待也有一定关系。火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它的设施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乘客的出行体验,目前来看火车硬卧车厢设计可能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以一般的硬卧车厢为例,6个铺位,只有2个板凳座位,可坐的空间确实有限。除了2个下铺外,其余4个人经常要“抢”2个座位。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下铺能坐”长期以来被视为合理,可以让其他铺位的乘客放松下,最起码可以坐着吃口饭。

卧铺空间极为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卧铺空间极为有限。

在过去,这种安排或许是为了尽可能保证运力、让更多的人买到卧铺票,不得已而为之。但现如今,既然这个约定俗成的规范已经被95到00世代后的年轻人打破,铁路部门是否也可以考虑顺应变化,在未来改进车厢设计,让边界更清晰一点,让乘客之间的争端更少一点。提供更多的座位或者优化空间布局,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曾经上线的双层新型动卧,一改我国传统卧铺车厢的格局,车厢中间为通道,两侧铺位采用纵向双层布置,环境舒适,每个铺位都是一个小“包间”,并且配有茶桌、充电插座、照明灯等等,舒适性、私密性均有提升,不知何故,没有大规模普及。

随着包括高铁动车的逐步普及,动卧的出现,公共空间的各种纷争,民间的矛盾,除了对当事人的口诛笔伐外,一个社会公共文明和普世价值的形成,华裔人物早餐会认为更为重要和可操作性的是:垄断型企业能否针对各种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从简单的技术角度出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呢?能不能在文明习惯的培养,公民社会的塑造上,前瞻性的做点什么?比如,能不能在车厢广播里增加一些相关行为提醒禁忌用语呢?

“女士们,先生们,卧铺车厢是公共空间,由于中上铺的铺位空间较小,而卧铺车厢座位有限,部分乘客有可能在旅途中会临时在下铺小憩,我代表铁路运营方向下铺乘客表示感谢,同时,建议非下铺的旅客事先征得下铺旅客的同意后再入座休息,感谢各位的理解配合,此外,为了不打扰其它旅客的正常休息,请同行旅客交谈时,尽量压低你的声音音量,以免打扰其他旅客休息,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

这只需一个小小举动,大众就会明白这个标准是什么,公共空间肯定需要一个标准,这和人类社会“不准杀人放火,偷盗可耻”一类同理。而不是总是“严谨携带危险品”“没来的及买票的乘客请你及时补票”这类颇为“史前时代”的语言特征,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年代语言体系。此外,国有媒体能不能发挥其权威性,在公共社会空间的行为准则上,普及一些这个地球上公认的日常文明习惯呢?

相信随着这种符合文明社会的语言体系标准树立,不断提醒,中国公民的公共素质也肯定会随着这种改变而不断进步,社会公共空间的文明意识会逐渐普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不仅是因为它触及了隐私权和尊老爱幼的社会议题,更因为它反映出了社会变迁中不同观念之间的碰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道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规则。对中老年人来说,“我可以占你便宜,你也可以占我便宜”,是道德和规则;但对年轻人来说,“我不占你便宜,你也别占我便宜”才是道德和规则。下铺既然是我买的,我就没义务让别人坐。至于你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与我无关。

通过这起阿姨吐槽年轻人占座挂帘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层在公共场合的权利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年轻人主张个人的使用权利,强调个人隐私和个体空间的尊重;而老年人则更注重社会礼仪和对他人的关爱。在社会互动中,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同时也要保护个人的隐私和空间。沟通、理解和尊重是解决类似争议的关键,希望在未来的互动中,各个年龄群体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与包容。

沟通、理解和尊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沟通、理解和尊重是关键。

在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群体意识已经逐渐淡化,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权利边界。而年长者则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学会用更加平等和友好的方式与他人协商和沟通。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乘车环境的提升,公民维护个人权益意识的提升,旅客逐渐变得相对独立,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与他人互相照应,或者单方面照应他人,这并不属于旅客的义务范畴。

同时公民的维权意识开始逐步提升,加上发达的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发声,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在中国的铁路航空上,不仅仅是卧铺下铺这方面的问题,卧铺上不脱鞋、熊孩子大吵、霸座、高铁脱鞋,车厢内手机大声外放等积怨已久的话题同样纷至沓来。

华裔人物早餐会在下期将分析整理各种“乱象”,敬请期待。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中新网,特此感谢。

本期主要撰稿:Duncan 友然 毛强

文字统筹:周浩然丹增措

美术指导:一洲 郑晓青

本期图片编辑:王梦 孙琪 丁朵朵

多媒体通联:朱南 杭熠

广告公关通联:郑佳佳

华裔人物早餐会 “chinese breakfast”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公众信息,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部分来源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本平台所有稿件无论原创,转载,改编,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著作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刊联系,我们将及时标注/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登陆华裔全媒体官网

www.breakfast777.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活跃在全球各地的时尚界,演艺界,美食界,文化艺术界,工商政经界。她们诠释着芳华的人生,上演各自的精彩。共同的是:她们同有一个亚洲面孔,一个华人面容,构筑迷人的东方气质下无时无刻传递着亚裔华人的人生传奇和奋斗故事。华裔人物早餐会归属传奇人物,典藏俱乐部精髓,挖掘幕后的新闻,分享她们的故事,重温她们的笑泪人间。

“华裔人物早餐会”(北京)版权所有,如采用本刊文字或图片请注明出处。